別再幻想“抱團養老”了

目前的中國社會,正在逐漸進入老齡化狀態,養老問題正在成為越來越尖銳的社會問題。“抱團養老”也成了中老年人茶餘飯後常常談論的話題。

別再幻想“抱團養老”了

在我國,最常見的養老方式是居家養老,就是老人們在自己家裡或子女家裡,能自理的自己照顧自己,不能自理的就由子女或者僱保姆照顧。居家養老好處很多,因為是在自己家裡,環境熟悉,吃喝行動都比較方便。但是,居家養老的前提是家裡得有足夠的人手,而現在很多獨生子女家庭,已經不具備這種條件了,一個孩子又要工作又要照顧兩個甚至三四個老人,難度可想而知。以我家為例,我們兄弟姐妹五個,都是50後和60後,輪流照顧90多歲的老母親,因為她患有阿爾茨海默症,特別鬧人,幾年來我們個個心力交瘁,苦不堪言。試想,獨生子女們從小嬌生慣養,怎能承受如此沉重的負擔?再有老人在家裡就算有人照顧,也難免孤單寂寞,所以居家養老越來越變得不現實。

別再幻想“抱團養老”了

還有一種是機構養老。隨著獨生子女家長的逐漸變老,很多老人會考慮到養老院,但獨生子女家長這個群體太過龐大,我國現有的公辦養老機構遠遠滿足不了需求,很多私立的老年公寓資質不夠,服務質量難以保證,加上中國人固有的傳統觀念,很多老人不選擇機構養老。

別再幻想“抱團養老”了

在這種社會現實下,“抱團養老”才應運而生。謂“抱團養老”,就是幾個或多個老人自願組合在一起,選擇合適的地方,共同生活,互相幫助,互相照顧,共度晚年。這種互助式的養老方式聽起來好像很不錯,老人們在一起,說說話聊聊天,相互陪伴,不孤單不寂寞。老人們互相照應,解除了子女們的後顧之憂,所以很另老年人們嚮往。

別再幻想“抱團養老”了

“抱團養老”真的這麼好嗎?有些老人參與實踐了這種養老方式。“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個道理再一次得到了印證。

有關部門調查瞭解了一部分參與“抱團養老”的老人,發現很多懷著美好願望的老人,走到了一起,但不久又無奈的分別。原因很多,主要是生活方式,飲食習慣,消費觀念,文化素質,性格脾氣等的差異,讓老人們之間狀況頻發,矛盾重重。平時多年的老朋友老同事在一起覺得很融洽,一旦共同生活,才發覺有那麼多的不同,到了這個年紀彼此互相適應真的太難。

我覺得,“抱團養老”不現實,還有更重要的一個原因。老人生活能自理時,可以互相照顧,“抱團”解決的主要是心裡精神方面的需求,“抱團”只針對身體好,生活能自理的老人,而身體好能自理的往往會選擇居家養老。在生活方面,一旦高齡或失能,就不可能互相照顧,最後還得迴歸家庭,“抱團養老”就成了海市蜃樓。

別再幻想“抱團養老”了

現在,我們這些獨生子女家長,到了一起,常常會談論起將來養老的問題,都覺得老境堪憂,即使不差錢,單純依靠子女恐怕很難解決養老問題。

只盼望政府重視這個問題,給未來的老年人一個幸福安寧的晚年。

謝謝閱讀,請多關注。

別再幻想“抱團養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