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瓷器


自古以來,景德鎮瓷器名揚天下。在琳琅滿目的瓷器中,最著名的有青花瓷、青花玲瓏瓷、顏色釉瓷、青花影青瓷、古彩瓷、新彩瓷、窯彩瓷等。這些珍貴的名瓷,被人們譽為“中華民族文化之精華”、“瓷國之瑰寶”。

創始人——趙慨,河北省邯鄲市磁縣人,是景德鎮瓷器師祖。晉時趙慨曾在浙江、江西為官,因不趨炎附勢,疾惡如仇,得罪上司和僚屬,遭奸臣所害,降職貶官。在浙江為官時瞭解和掌握了越窯制瓷技藝,為此他對當地的陶瓷工藝作了重大改革,提高技術和質量,受到後人尊敬愛戴,稱為“制瓷師主”。明洪熙年間在鎮內御瓷廠建起了一座“師主廟”,尊趙慨為“師主”。

宋代的瓷器

師主廟

景德鎮瓷器名稱由來——景德鎮素有“瓷都”之稱,這裡千年窯火不斷,其瓷器以“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的獨特風格蜚聲海內外。

北宋景德年間(1004年—1007年),由於昌南鎮盛產精美瓷器,遠銷世界五大洲。作為朝廷貢品,深受皇帝喜愛和讚譽,於是宋真宗皇帝將其年號賜予昌南鎮,並欽命進御瓷器底款書“景德年制”,於是天下“鹹稱景德鎮”。

景德鎮瓷器以白瓷為聞名,品種齊全,曾達三千多種品名。

宋代的瓷器

瓷都景德鎮

哥窯和弟窯的傳說——傳說宋代浙江龍泉,有位制瓷藝人章村根,精於燒造青瓷。他的兩個兒子繼承父親的技藝,父親去世後兒子分了家,各開窯場。老大章生一所開的窯場稱為哥窯,老二章生二所開窯場稱為弟窯。弟弟燒造的青瓷胎薄釉厚,清澈蒼翠,名重一時;哥哥則燒出紫口鐵足的青瓷,名聲大噪。

皇帝青睞哥窯的瓷器,下旨命令老大為皇宮燒造瓷器。老二嫉妒便偷偷來到章生一的窯場,趁哥哥不防備,把黏土扔進了釉缸中,不知情的老大用摻了黏土的釉施在坯上,燒成後一開窯,看到滿窯的瓷器表面的釉層都裂開了,佈滿瓷器的全身。裂紋很自然,變化也很豐富,老大被驚呆了,一怒之下他隨手將手中滿缸的茶水潑向瓷器,誰知裂紋馬上變成了茶色線條。於是靈機一動,找來墨汁塗在瓷器上,又出現了無數條黑色線條。

實際上宋元時期,浙江龍泉是專燒青瓷,其產品分為白胎厚釉和黑胎厚釉兩大類,哥窯為黑胎青瓷,以開片為裝飾,釉色以灰青、粉青為主;弟窯屬白胎青瓷以粉青、梅子青等釉色為典型。兩者各有千秋,相得益彰。

宋代的瓷器

哥窯和弟窯的傳說

宋代是傳統制瓷工藝發展史上一個非常繁榮昌盛的時期。在發現的古代陶瓷遺址170個縣,宋代窯址的就有130個縣。宋代工藝美術種類,瓷器成就最高。宋代五大名窯:汝窯、哥窯、官窯、定窯、鈞窯。

1、汝窯,河南寶豐縣清涼寺,在汝州境內(今河南臨汝)。

2、官窯:皇家自辦,燒製御用瓷器,是南宋瓷器精品。

3、哥窯與浙江龍泉窯(即弟窯)。哥窯瓷器最大特點是瓷器通體開片,開大片為“冰裂紋”,開細片“魚子紋”,極碎為“百圾碎”,若裂紋呈黑、黃兩色,則稱為“金絲鐵線”。

4、鈞窯:河南省禹縣,以絢麗多彩著稱於世,創造銅紅釉窯變技術。

5、定窯,位於河北曲陽縣靈山鎮。

宋代的瓷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