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窮得“揭不開鍋”,如今成了致富“領頭羊”

“別看去年合作社起步晚,餵了四五個月以後,我們養的大紅公雞全部銷售一空,入股的幾戶貧困戶每戶還分了8000多元的紅利。”說起去年合作社的分紅,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王愛召鎮楊家圪堵村四櫃社的貧困戶賀翠蓮仍是高興不已。

可在1年前,賀翠蓮還為生活苦惱著,找不到增收之路。現在的她可是信心十足:“今年我打算繼續跟著合作社幹,種點地,養點豬牛羊雞,相信通過自己的雙手,我的日子還能過得更好。”

當年窮得“揭不開鍋”,如今成了致富“領頭羊”

賀翠蓮(右一)和田玲(左一)探討養雞技術。


賀翠蓮口中的合作社,正是楊家圪堵村脫貧戶田玲牽頭組建的宏朗種養殖合作社,一個由貧困戶組成的種養殖合作社。

2011年,田玲因車禍導致肢體殘疾,為了治病,家裡積蓄全部花光,甚至到了揭不開鍋的地步。生活、身體的雙重打擊,並沒有讓田玲一挫不起。有的人因不幸而頹廢,有的人因不幸而振作,田玲就是後者。

2012年,田玲和丈夫選擇返鄉回到楊家圪堵村蓿亥合社,開始種地養羊。除了自家20多畝地外,其餘80多畝地是承包的,羊是借錢買的。2014年,田玲家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有了政策的扶持,田玲心裡更有勁兒了,她覺得雖然身體殘了,但是生活不能殘,自己更應該努力好好生活。


當年窮得“揭不開鍋”,如今成了致富“領頭羊”

田玲和丈夫精心餵養的小種羊。


當大多數人還在種大玉米的時候,田玲開始種西瓜;當大多數人還在養殖普通山羊時,田玲開始繁育種公羊和基礎母羊。田玲的思路總是與眾不同。“想法不一樣,收入才會不一樣。”田玲自信地說道。

8年後的現在,田玲已經有存欄羊200多隻,種羊就有70多隻。“這數量不停地在變化,說不定什麼時候就賣了。”田玲的丈夫看著羊圈裡的羊笑著說,“這幾年,每年養羊的收入就有20萬。”

思路決定出路,憑藉著與眾不同的想法,連續幾年,田玲家的收入都相當可觀,已經實現了穩定脫貧。2019年,田玲家被清算出了貧困戶的隊伍。

一個靠自己雙手走上致富之路的堅強女人田玲,成了村裡的“紅人人”。王愛召鎮黨委書記陳廣秀找到了田玲,希望田玲能組建一個專門吸納貧困戶的合作社,帶動全村的貧困戶們一起過上好日子。


2019年6月,在田玲的牽頭下,宏朗種養殖合作社成立了。成立之初,合作社只有田玲和她帶領的賀翠蓮、趙軍、張三3戶貧困戶。

由於起步較晚,合作社試養了一批大紅公雞。“雞的養殖成本比較低,但是收益還算不錯。”田玲說,通過四個多月的精心養殖,每隻大紅公雞平均售價150元。2019年國慶節過後,合作社裡的1200只紅公雞賣得一隻不剩。

“合作社試驗期養殖的紅公雞非常成功,有了好的開始,就有了繼續走下去的勇氣。”田玲笑著說,“不能光顧著自己,我還要帶領村裡的貧困戶們一起過好日子呢。”


當年窮得“揭不開鍋”,如今成了致富“領頭羊”

田玲給貧困戶宣傳惠民政策。


清明一過,農田裡到處都是一派農忙景象。這不,一想到村裡的脫貧大計,田玲的心裡有點著急,她召集村民開社員會、入戶宣傳好政策,通過自身說法想吸納更多的貧困戶自願加入合作社中。

今年,田玲決定以“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模式對貧困戶們進行幫扶帶動。貧困戶們自願申請加入,經濟寬裕的可拿出1萬元的入股資金,經濟不寬裕的5000元也行。年底結算時,年初的入股資金一分不少兌現給貧困戶們,合作社將拿出一部分的利潤用於貧困戶分紅。這樣既保障貧困戶們長期穩定脫貧,又能提高他們參加合作社的積極性,實現“魚、漁”兼得,持續“造血”的目標。

“光種地是不行的,得有跟別人不一樣的思路,才能決定咱們的出路。”在宣傳動員中,田玲與貧困戶分享著經營思路,她認為:讓貧困戶看見穩定脫貧和致富希望,才能激發他們的發展動力。

吃不窮穿不窮,打算不到一輩子窮。田玲又有了新的計劃:在承包好的400多畝土地上種玉米,養500只羊和3000只雞,如果生豬價格合適,再養幾十頭豬……


當年窮得“揭不開鍋”,如今成了致富“領頭羊”

田玲和丈夫在給羊喂飼料。


“這些年國家政策好,對貧困戶們的支持力度非常大,背後有這麼強大的力量扶持我們,我就更有信心了。身殘志不殘,我必須得好好努力,組織帶領更多的貧困戶們,過上穩定脫貧奔小康的日子。”53歲的田玲,還想好好帶著貧困戶們大幹一場。(達拉特旗融媒體中心記者 王曉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