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砝:總結2018外匯行業的那點事

筆者從去年9月份開始斷更,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給大家帶來每日的行情解析。並非離開了外匯這個行業,而是在時代的潮流下,被動的忙碌了起來,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全國出差拜訪新項目。所以並沒有過多的時間沉澱下來,去細緻的為大家解讀行情。雖然文章分析內容可能會缺乏一些“專業性”但貴在內容真實,閱讀起來舒服,不至於去忽悠小白行。讓大家看起來一點屁用都沒有。

整個2018年的外匯行業如果非要我用一個詞來形容,我想除了“精盡人亡”找不到更合適的詞語去總結,請原諒我詞彙量有限。在外匯行業發生的一些具有標識性的時間中,雖然歷史是個輪迴,但是在這個輪迴的路上沿途的風景還是不少。下面為大家一起細細“品鑑”

1.平臺跑路,依然是歷史的輪迴。

2018年不少外匯行業標準性跑路的平臺不少,這裡不點名(避免不必要的麻煩)而P2p更是數不清道不完的資金盤跑路,而這些都導致整個2018年金融行業的“地雷”特別多,讓人覺得唏噓不已,多到作為行業從業者都以麻木。而這也使得行業人和行外人都覺得在外匯行業有點力不從心了。從一線城市北上廣到武漢重慶南京不少“高大上”的寫字樓人去樓空,閒置率空前的高。

2.支付通道成為平臺最重視的一環

2018年由於四方支付有非常嚴重的跑路現象,使得很多平臺,券商都吃過不少虧,牛一點大一點的平臺可以抗過去。倒黴一點的抗不過去的就最後平臺不得不關門。而同樣在2018年對於金融類的三方支付打擊也非常打,筆者參與過的二個外匯保險對沖平臺都出現過這樣的問題。所以被三方支付發現是外匯券商的非常容易被凍結。而一旦被凍結就會造成投資者無法入金,同樣錢卡在通道里面,券商無法代付就使得出金也是個問題。

3.無處遁形的“區域鏈”

早在2018年的春節期間區域鏈一下點燃了整個中國,加之瘋狂的比特幣野蠻生長。隨處可見街頭巷尾的討論這場金融盛宴,好像你不懂點區域鏈就和時代脫節了。好像你手裡沒有點“幣”都不好意思出門,不少想不勞而獲的所謂的行業的“先驅者”開始代幣以謀取暴利,但是這場盛宴並沒有持續多久,國家政策就明確表示不允許國內發展該業務,隨後“區域鏈”開始走下坡路。上到外匯行業從業的媒體,資本熱錢,下到公司,個人,又遇到寒冬,高不成低不就成了當前的現狀。

4.無與倫比的“客訴”

2018年要問什麼最讓外匯行業的從業者頭疼?我想除了客訴還是客訴,沒有客訴之外的痛點。平臺和外匯從業者從以往的“強勢”群體到2018年轉化為“弱勢”群體的角色轉變讓不少從業者紛紛轉行。而這其中我想大部分人最頭疼的恐怕還是那些“惡意”客訴,專門去投訴支付通道的,投訴從業者,投訴平臺的,而且不少還有極其“堅硬”的背景人,從業也衍生出不少律師專門開始幹這些事,只是在投資者眼裡,做外匯就是為了賺錢,才不管平臺,個人死活,2018年不少被抓進去的都是因為沒有正確處理好客訴才弄到今天這個地步。

5.曲終人散,行業洗牌

經歷了2017年外匯行業的元年,到2018年外匯行業進入寒冬,相信大家發現很多人陸續離開了這個行業,轉行做其他的行業了。運氣不好的行業從業者可能“號子”裡度過,也有些平臺徹底離開中國大陸,大規模的金融公司在2018年快速的湮滅,現在又有幾家金融公司還維持初心一往無前?我想這就是金融行業的殘酷。而筆者在這一年接觸到的金融項目中,連長達8年從業經驗的筆者都很難去辨別這些項目的真偽,就更別提小白客戶了,行業需要洗牌,模式需要重生。而各種模式也相繼進入投資者眼裡。

子砝:總結2018外匯行業的那點事

總結2018年的外匯行業寒冬,也許並沒有結束,2019年的開年都顯示出外匯行業的不太平,平臺被抓,黑天鵝讓行業的客訴發酵不斷,新模式的不斷衍生,外匯保險對沖的模式出現,是否是資金盤,筆者都有參與懶得挖掘,時間會證明一切,以後有時間為大家一一道來。請任何投資者記住,風險只有在自己承受範圍內的才叫風險,超出了的都不是風險,都是“自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