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弟子規》,學習為人處世之道

我們生活在社會之中,與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是我們必須面對的事情,那麼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事情呢?面對善惡,面對一些自相矛盾的事情我們又應該做出什麼樣的選擇,進行什麼樣的取捨呢?

解讀《弟子規》,學習為人處世之道

勿諂富,勿嬌貧;勿厭故,勿喜新

不可否認的是,在中國的歷史上,有許多嫌貧愛富,喜新厭舊的人,這些人,被稱為勢利小人,是和君子相對的,是為君子所不齒的,這樣的人,一直與中國的主流文化相對。“勿諂富,勿嬌貧;勿厭故,勿喜新。”意思就是說,你不要看到別人有錢就去刻意討好或者奉承,獻媚於這種財富;同時,你也不要因為看到別人貧窮就看不起他不要因為一些東西舊了,過時了,你就去厭棄他;同時,更不要因為一件東西是新的或者流行的,就去喜歡他。這種膚淺,僅僅只是流於形式的喜歡或者厭惡都是沒有保證的,都是沒有抵達你心裡的東西。

解讀《弟子規》,學習為人處世之道

喜歡懷舊情緒的人,大多數都是不厭舊,不厭故,因為他們懂得感恩。擁有感恩情懷的人,都是擁有高尚情操的人,是我們願意去交往的,願意用心去感受的。如果一個人能夠真正達到《弟子規》所要求的“勿厭舊,勿喜新”這樣一種道德水準,或者說這樣一種做人的境界的話,這樣的人走到哪裡都是會受到別人的尊敬和讚賞。

人不閒,勿事攪;人不安,勿話擾

“人不閒,勿事攪;人不安,勿話擾。”這句話是說,別人在忙的時候,不要去打攪人家工作;人家心神不寧,或者別人有其他的事情要去做的時候,不要說話叨擾,要懂得尊重別人。

這種事情說來簡單,但是是很難做到的,我們在需要別人的時候最好先看一下別人的狀態是否空閒,可以問一句,你現在方便嗎?很簡單的一句話,實際上反映的是一個人的修養,以及對別人的尊重和體諒。

解讀《弟子規》,學習為人處世之道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說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說。”這裡的“短”,有兩層含義,一是說:別人外在的短,如形體,體態,相貌;另一種是說:別人不恰當的行為,就是做了一些不好的事情。所謂揭,就是在公眾場合講出來。

現在的社會是很開放的,隨著互聯網的日益普及,人們交往範圍的日益擴大,很多惡意的視頻也在網上流傳開來,這些視頻不僅僅體現了你這個人教養不好,品行不行;嚴重的還會受到法律的制裁。

解讀《弟子規》,學習為人處世之道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欲思勉。揚人惡,即是惡;疾之甚,禍且作

《中庸》曾經談到:“隱惡而揚善。”意思就是說別人的惡不要去說,別人好的地方要拼命去讚揚。“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欲思勉。”你稱道別人的善,本來就是善。別人都知道了,就會以此來勉勵自己積極行善。

“揚人惡,即是惡,疾之甚,禍且作”,即別人做的惡事,你到處去講,這種行為本身就是不值得提倡的,如果你講的很過分,你也可能會惹禍上身。《弟子規》這幾句話,是希望我們可以從小養成謹言慎行的習慣。

解讀《弟子規》,學習為人處世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