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藩一直是讓朝廷很頭痛的事,漢武帝只用一紙詔書就解決了真高明

歷朝歷代藩王勢力座大一直都是朝庭頭痛的事情,漢朝建國之初就封了很多同姓王,這些同姓王有的勢力很大和朝庭往往面和心不和,在朝庭困難時還時不時從背後捅刀子。​


削藩一直是讓朝廷很頭痛的事,漢武帝只用一紙詔書就解決了真高明

漢武帝時期情況也一樣。龍城大捷後,漢武帝開始在全國範圍內統一思想,想和匈奴打大仗,積極全面地進行各項準備,為了保證對匈奴作戰時後方穩定,防止各藩王勢力在戰時不乘機作亂。漢武帝也是一籌莫展,這時候有個叫主父偃的人向漢武帝出了個主意。
削藩一直是讓朝廷很頭痛的事,漢武帝只用一紙詔書就解決了真高明

主父偃說,古時候的諸侯雖然也有勢力,但他們的地盤很小,佔地不過百里,對朝廷來說,這很容易控制。但現在就不一樣了,漢家天下的諸侯,連城數十,地方千里,子弟驕奢淫逸,不服朝廷管制,朝廷一旦強行削藩,他們就會立即聯合起來,意圖從逆,景帝朝的七國之亂,就是近在眼前的例子。
削藩一直是讓朝廷很頭痛的事,漢武帝只用一紙詔書就解決了真高明​​

現在皇上要準備和匈奴打大仗,攘外必先安內,諸侯問題必須解決。臣下有個主意,現在的諸侯,妻妾很多,一個個都子孫滿堂,但幾十年來,王位都是一脈傳承,封國傳了許多年,還是那麼大,勢力並沒有縮小。陛下現在不如頒佈一道詔令,就說為了彰顯大漢朝的慈愛仁孝,諸侯們可以在所屬的封地內繼續分封,讓除嫡長子以外的其他子弟都可以享受王侯的待遇,這樣一層層分封下來,化整為零,諸侯之患就能輕易解決,而且不必大動干戈。


削藩一直是讓朝廷很頭痛的事,漢武帝只用一紙詔書就解決了真高明​​

漢武帝一聽就明白,這是拿別人東西的送人情,朝庭不但沒有半點損失,還能極大的削弱藩王門的勢力,維持戰時後方的穩定。於是就採納了主父偃提議。並且毫不猶豫就頒佈了一道詔書,這道詔書,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推恩令。
削藩一直是讓朝廷很頭痛的事,漢武帝只用一紙詔書就解決了真高明

推恩令無疑是十分高明的,那麼高明在何處呢?其一,推恩令是以恩賜的形式頒佈下去的,既然是朝廷的恩賜,諸侯們就不得不接受,明知這樣做會削弱封國勢力,但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其二,對於除諸侯王嫡長子以外的其他諸侯王子嗣來說,這無疑是十分樂意接受的事,諸侯王的王位侯位原本與自己無緣,但通過分封,所有庶出的諸侯王子弟都有可能享受和嫡長子差不多的待遇,有這樣的好事,何樂而不為呢,如果不被分封,他們反而就不願意了。
削藩一直是讓朝廷很頭痛的事,漢武帝只用一紙詔書就解決了真高明​​


如此一來,推恩令的推行可以說是水到渠成的了。原來的諸侯王國一封再封,化整為零後,新的侯國不再歸諸侯管轄,而僅僅是朝廷直轄郡下面的一個個小縣。 自大漢立國以來困擾文景武三代的諸侯問題,就這樣被一紙詔書給徹底解決了,漢武帝的推恩令真是太高明瞭。
削藩一直是讓朝廷很頭痛的事,漢武帝只用一紙詔書就解決了真高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