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藩一直是让朝廷很头痛的事,汉武帝只用一纸诏书就解决了真高明

历朝历代藩王势力座大一直都是朝庭头痛的事情,汉朝建国之初就封了很多同姓王,这些同姓王有的势力很大和朝庭往往面和心不和,在朝庭困难时还时不时从背后捅刀子。​


削藩一直是让朝廷很头痛的事,汉武帝只用一纸诏书就解决了真高明

汉武帝时期情况也一样。龙城大捷后,汉武帝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思想,想和匈奴打大仗,积极全面地进行各项准备,为了保证对匈奴作战时后方稳定,防止各藩王势力在战时不乘机作乱。汉武帝也是一筹莫展,这时候有个叫主父偃的人向汉武帝出了个主意。
削藩一直是让朝廷很头痛的事,汉武帝只用一纸诏书就解决了真高明

主父偃说,古时候的诸侯虽然也有势力,但他们的地盘很小,占地不过百里,对朝廷来说,这很容易控制。但现在就不一样了,汉家天下的诸侯,连城数十,地方千里,子弟骄奢淫逸,不服朝廷管制,朝廷一旦强行削藩,他们就会立即联合起来,意图从逆,景帝朝的七国之乱,就是近在眼前的例子。
削藩一直是让朝廷很头痛的事,汉武帝只用一纸诏书就解决了真高明​​

现在皇上要准备和匈奴打大仗,攘外必先安内,诸侯问题必须解决。臣下有个主意,现在的诸侯,妻妾很多,一个个都子孙满堂,但几十年来,王位都是一脉传承,封国传了许多年,还是那么大,势力并没有缩小。陛下现在不如颁布一道诏令,就说为了彰显大汉朝的慈爱仁孝,诸侯们可以在所属的封地内继续分封,让除嫡长子以外的其他子弟都可以享受王侯的待遇,这样一层层分封下来,化整为零,诸侯之患就能轻易解决,而且不必大动干戈。


削藩一直是让朝廷很头痛的事,汉武帝只用一纸诏书就解决了真高明​​

汉武帝一听就明白,这是拿别人东西的送人情,朝庭不但没有半点损失,还能极大的削弱藩王门的势力,维持战时后方的稳定。于是就采纳了主父偃提议。并且毫不犹豫就颁布了一道诏书,这道诏书,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推恩令。
削藩一直是让朝廷很头痛的事,汉武帝只用一纸诏书就解决了真高明

推恩令无疑是十分高明的,那么高明在何处呢?其一,推恩令是以恩赐的形式颁布下去的,既然是朝廷的恩赐,诸侯们就不得不接受,明知这样做会削弱封国势力,但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其二,对于除诸侯王嫡长子以外的其他诸侯王子嗣来说,这无疑是十分乐意接受的事,诸侯王的王位侯位原本与自己无缘,但通过分封,所有庶出的诸侯王子弟都有可能享受和嫡长子差不多的待遇,有这样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如果不被分封,他们反而就不愿意了。
削藩一直是让朝廷很头痛的事,汉武帝只用一纸诏书就解决了真高明​​


如此一来,推恩令的推行可以说是水到渠成的了。原来的诸侯王国一封再封,化整为零后,新的侯国不再归诸侯管辖,而仅仅是朝廷直辖郡下面的一个个小县。 自大汉立国以来困扰文景武三代的诸侯问题,就这样被一纸诏书给彻底解决了,汉武帝的推恩令真是太高明了。
削藩一直是让朝廷很头痛的事,汉武帝只用一纸诏书就解决了真高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