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西瓜隨想

進入伏天,天氣熱,買了個西瓜,滿懷期待切開,沙瓤的,好瓜!特意給女兒半個,特意拿了個勺子,本以為女兒會特別開心,沒想到女兒只是慵懶地挖了幾勺就放下了。

吃西瓜隨想

記得我第一次吃西瓜的時候,不記得當年幾歲,但父親從蛇皮袋裡拿出西瓜的情景歷歷在目,我和弟弟高興得差點跳起來了,母親拿出菜刀在西瓜上劃開一道口子,紅色的瓜瓤露出來的那一刻,我和弟弟不知吞了幾口唾沫了。拿到一塊吃到嘴裡,那滋味簡直沒誰了,覺得是世界上最好吃的東西,把紅色的瓤啃完,還是捨不得扔,接著啃瓜皮,直到剩下最外面的那一層硬皮,心想長大了要是能天天吃西瓜就好了,別的什麼都不吃,就吃西瓜……現在我吃西瓜依然保持啃瓜皮這個習慣,不是為別的,只是覺得丟掉浪費了,過慣了苦日子,總覺得什麼都應該珍惜。現在給女兒講我們小時候多苦多累多不容易,希望她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那些餓著肚子漫山遍野找吃的的日子,女兒總覺得好玩,你們那時候多好,可以到處跑到玩……沒有經歷很難理解!這就是代溝。

吃西瓜隨想

突然就想到了上學學過的一篇課文《挖薺菜》,“每到春天,總要挑個風和日麗的日子,帶上孩子們到郊區的野地裡去挖薺菜。我明白,孩子們之所以在我的身旁跳著,跑著,尖聲地打著唿哨,多半因為這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有趣的遊戲——和煦的陽光,綠色的田野,就像一幅優美的風景畫似的展現在他們面前,使他們的身心全都感到愉快。他們長大一些之後,陪同我去挖薺菜,似乎就變成了對我的一種遷就了,正像那些恭順的年輕人,遷就他們那些因為上了年紀而變得有點怪癖的長輩一樣。這時,我深感遺憾:他們多半不能體會我當年挖薺菜的心情!

等到我把一盤用精鹽、麻油、味精、白糖精心調配好的薺菜放到餐桌上去的時候(小的時候,我可是做夢也沒有想到我那可愛的薺菜會享受到今天這樣的“榮華富貴”),他們也還是帶著那種遷就的微笑,漫不經心地用筷子挑上幾根薺菜……看著他們那雙懶洋洋的筷子,我的心裡就像翻倒了五味瓶,什麼滋味都有。因為我知道,這種賞光似的遷就,並不只是表現在對挖薺菜這一樁事情上,它還表現在對我們這一代人的一些見解和行為上。在他們看來,我們的有些見解和行為,都像陳列在博物館裡的出土文物——離他們的現實生活太遠了,不頂用了。自然,我也並不認為我們的見解和行為就完全正確。只要他們不覺得厭煩,我甚至願意跟他們談談我們在探索人生方面曾經走過的彎路,以便他們少付出一些不必要的代價。我真希望我們之間不要成為隔膜很深的兩代人,而是心動相通的朋友。

孩子,讓我們多談談心吧,讓媽媽多講講當年的故事給你們聽吧。想想你們媽媽當年挖薺萊的情景,你們就會珍愛薺菜,珍愛生活。你們就會懂得什麼是幸福,怎樣才會得到幸福。”吃西瓜隨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