樑同書書法跋文冊頁

梁同書(1723年~1815年),清代書法家。字元穎,號山舟,晚年自署不翁、新吾長翁,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大學士梁詩正之子。

梁同書於乾隆十二年(1747)中舉人,十七年特賜進士,官侍講。著有《頻羅庵遺集》。 梁同書家學淵源。他自幼接觸書法,12歲時即能書寫擘窠大字。初學顏真卿、柳公權,中年以後又取法米芾,70歲以後融匯貫通,純任自然。他習書60餘年,久負盛名,所書碑刻極多。

梁同書工於楷、行書,到晚年猶能寫蠅頭小楷,其書大字結體緊嚴,小楷秀逸,尤為精到。與劉墉、翁方綱、王文治並稱"清四大家"。年九十餘,尚為人書碑文墓誌,終日無倦容,並無蒼老之氣。傳世書跡甚富,小楷書作尤多。著有《頻羅庵遺集》、《頻羅庵論書》等。

梁同書書法跋文冊頁


梁同書書法跋文冊頁


梁同書書法跋文冊頁

梁同書書法跋文冊頁


梁同書書法跋文冊頁


梁同書書法跋文冊頁

梁同書書法跋文冊頁


梁同書書法跋文冊頁

黃素,黃庭經,陶谷跋,以為右軍換鵝書。米芾跋,以為六朝人書,無虞褚習氣。惟趙孟頫以為飄飄有仙氣,乃楊許舊跡。而張雨題吳興《過秦論》,直以為學楊義書。吳興精鑑,必有所據,非臆語也。按真誥,稱楊書祖效郗法,力同二王。《述書賦》亦云:方圓自我,結構遺名;如舟楫之不繫,混寵辱以若驚。其為書家所重,若此顧唐時正存帶書六行。今此經行楷數千字,神采奕然,傳流有緒,豈非墨池奇遘耶。元時趙吳興曾得《洛神十三行》於陳集賢灝,自題此晉時麻箋。思陵極力搜訪,僅獲九行百七十六字。故米友仁跋,作九行。宋末賈似道復得四行,七十四字。欲續於後。則於九行之跋不相屬,遂以四行別裝於後,以悅生印及長字款印款之。今此本不知猶在人間不。餘所摹秀州項子京藏,是宣和譜中所收。吳興雲更有唐人臨本,後有柳公權,亦神物也。視世所傳十三行宋榻,何啻霄壤耶?唐律露下碧梧秋滿天砧聲不斷思翻翻。北來風俗猶存古,南度衣冠不及前。苜蓿總肥宛騕褭,枇杷曾泣漢嬋娟。人間俯仰成今昔,何待他年始惘然。聞搗衣。溪上東風吹柳花,溪頭春水淨無沙。白鷗自信無機事,玄鳥猶知有歲華。錦纜牙檣非昨夢,鳳笙龍管是誰家。令人苦憶東陵子,擬問園田學種瓜。溪上。絕頂清秋陵翠煙,登臨應費酒入川。平生能著幾兩屐,負郭何須二頃田。初日出雲光射地,雙溪入湖波接天。升高望遠我所愛,青壁有路何當緣。送場山。天門日湧大江來,牛渚風生萬壑哀。青眼故人攜酒無,兩眉今日為君開。蒼崖直下蛟龍吼,白浪橫空鵝鸛回。南眺青山懷李白,沙頭官渡苦相催。蛾眉亭。

鈐印:「梁同書印」、「山舟」

鑑藏印:「斯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