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色,性也!

食色,性也!

老祖宗說過,食色性也,其用意在於強調尊重人性。這句話到底是哪個哲人說的,已經無從考證了。

食色,性也!


中國人愛吃,吃可以引申出許多話題,寫很多本暢銷書,許多事情也是在飯桌上就可以完成的。這又不得不提另一個話題,人情。中國也是一個人情社會,你甚至可以欠錢不還,但是人情債最麻煩。怎麼辦呢,這又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吃頓飯,喝上幾盅酒,哪怕是再陌生,再不好開口的話題的也能順口脫出。我們今天的話題主要是吃,就不在這個問題上深究。

食色,性也!


整個中國的文化,可以說是吃的文化。

對一個感官和心智正常的地球人而言,“吃”,一定可以成為喜愛中國的理由,因為中國的“吃”可以喚起一個不遲鈍的人的所有感官系統的衝動,並反饋到心智。

中國人愛吃,會吃,敢吃,學吃,食材種類之多,食物做法之繁,飲食形式之豐,色、香、味、形、器、意、史、養之淵源考究,不但博大精深,而且兼收幷蓄、與時俱進。這一切,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長了中國人的思維發散能力,吃得多,刺激全面,吸收全面,頭腦才能想得多啊!

你看,工作叫做“飯碗”,被人歡迎叫“吃香”,嫉妒叫“吃醋”,自私自利叫“吃獨食”,非禮女孩子叫做“吃豆腐”等等。話裡行間離不開吃。早從遠古時期,我們的祖先就學會了用火去燒烤食物,到後來又是煮、炒,烹飪方式多種多樣。我大約是不習慣西方人的口味,那所謂的米其林或是幾分熟的牛排我是吃不了的。西餐的菜系講究統一、穩定和格式化,米其林餐廳的菜系也不過是幾十道,這和中餐一個菜就能有幾十種做法截然不同。我還是比較喜歡用大火兼以炒至爆香,或文火慢燉成一鍋色香味俱全的美味。這也許就是他之蜜糖,我之砒霜吧!

食色,性也!


每個人的口味都是不盡相同的,吃的不同,體現的是人的差別。吃飯,情深吃的是肚子,清淺吃的是面子。我能來你的飯局,就是給足了你面子。當然如果關係好,則可以不必這樣,請你吃山珍海味,不如請你去吃街頭幾十塊的大排檔,請你喝好酒。

食色,性也!


食色性也,所以中國男人說秀色可餐,歸根到底還是吃。

食已經是如此重要,那麼我們再來說說色。這裡的色說的是食物給人帶來的感官享受。我說,好色是很重要的。慾望最能激起人的感官享受,在食物上,應該想初次見面的情侶一樣,鄭重其事。金瓶梅是一部古典名著,卻一直難登大雅之堂,為何?中國人文化傳統裡深受儒家文化影響,色這個字一般不會明說,但是你越不明說,人就越好奇。

如今,一桌10個人2瓶52度白酒的飯局,露骨的葷段子似乎就能有104個,比酒味兒還濃。

誰若在眾人前含蓄些莊重些,會被千夫指為偽君子悶騷。文化再低的中國老百姓,也能夠侃侃而談“食色性也”的道理,也能夠常常嘮叨兩句英語的Kiss、Sex。

某方面來說,色,比食更重要。以前是條件不好,可以不必拘泥於禮節,做菜也不必講究色香味俱全,現在則不行,一道菜考驗廚師的刀工,火候的掌握,厲害的美食鑑賞家甚至能從一道菜嚐出廚子的心情好壞。或許這也是一種吃飽撐了的感覺吧。哈哈,玩笑而已。

食色,性也!


民以食為天,已經是中國人的共識,也是人情味的一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