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書賊》:文字的力量,讓她在戰爭的陰霾下,看到了愛和希望


《偷書賊》:文字的力量,讓她在戰爭的陰霾下,看到了愛和希望

1945年,隨著希特勒的倒臺、德國戰敗等一系列歷史事件的發生,猶太人大屠殺終於畫上了句號。二戰後的德國和德國人可以說是聲名狼藉,人們一提起德國,就會讓人聯想到邪惡、兇殘和滅絕人性,德國成了世人厭棄的國家。

我們都以為,猶太人是納粹德國那場瘋狂行徑中唯一的犧牲品,而雅利安人則只憑借血統就可以高枕無憂。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很少有人意識到,戰爭期間,生存在納粹德國的絕大多數普通老百姓,也一樣承受著國家機器的暴政,納粹政權的殘暴和肆無忌憚,同樣從肉體和精神兩方面摧殘著每一個德國民眾,普通德國人和猶太人一樣無處可逃,也是這場戰爭的受害者。

經典小說《偷書賊》,就通過一個小女孩的眼睛,來描述二戰中德國老百姓的種種遭遇,幫助我們揭開事實的真相。

這個故事講述了在1939年的德國,小女孩莉賽爾和弟弟威爾納因故被送往慕尼黑的寄養家庭,六歲的弟弟不幸死在了途中。葬禮過後,莉賽爾意外得到了她人生的第一本書《掘墓人手冊》。在養父的幫助下,她學會了閱讀,從此一發不可收。儘管生活艱難,但是正因為有了書籍的慰藉,讓這個可憐的女孩,在戰亂的德國努力地生存著,並且不可思議地幫助了周圍同樣承受苦難的人。

這本書一經出版就獲獎無數,至今已被翻譯成40多種語言,全球銷量超過近900萬冊,感動了成千上萬的人。


《偷書賊》:文字的力量,讓她在戰爭的陰霾下,看到了愛和希望


本書的作者馬克斯·蘇薩克,1975年出生於悉尼,是當代澳大利亞小說界獲獎最多、著作也最豐的一位作家。他的父母分別是奧地利人和德國人的後裔,二戰期間,他的父母年紀還小,曾親眼目睹了漢堡被盟軍轟炸之後的慘狀,也看過納粹驅趕猶太人去集中營的悲劇。後來,馬克斯·蘇薩克經常聽父母講起這些事,就一直記在心裡,最終付諸筆端寫出了這本《偷書賊》。

一、第一次“偷書”:在弟弟的墓地旁,撿到《掘墓人手冊》

1939年的德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剛剛拉開陰冷的序幕,納粹德國也剛剛露出它的猙獰,希特勒對外的軍事侵略如火如荼,對內的種族清洗緊鑼密鼓,整個德意志籠罩在緊張而惶恐的空氣之中。

這一年的冬天,莉賽爾·梅明格的父親,因為黨派清洗慘遭納粹黨逮捕,杳無音信。無力撫養子女的母親,被迫把九歲的莉賽爾和六歲的弟弟威爾納,送到慕尼黑附近的一個小鎮,那是願意接受他們的養父母家所在地。

然而意外發生了:莉賽爾的弟弟在火車上突然病逝。旅行不得不中斷,弟弟最終被掩埋在一個不知名的小鎮。

在小鎮的公墓裡,有兩個掘墓人站在莉賽爾的旁邊,一邊搓著雙手禦寒,一邊抱怨著大雪天挖墓太麻煩。其中一個掘墓人看上去不到十四歲,是個學徒。他離開時,一本黑色的書從外衣口袋裡滑落出來,他並沒有察覺。

當莉賽爾和母親也準備離開公墓時,莉賽爾看到遠處的雪地裡有一個黑色的四四方方的東西,她彎下腰,撿起了它。

這是一本書,黑色的書封上印著這樣幾個銀色的字——掘墓人手冊。這是莉賽爾獲得的她人生中的第一本書,雖然現在的她還目不識丁,但是她的“偷書”生涯卻已經正式開始了。


《偷書賊》:文字的力量,讓她在戰爭的陰霾下,看到了愛和希望


母女倆含著眼淚向弟弟的墓地做了最後告別,她們走出墓園搭乘下一班火車繼續前往慕尼黑。

幾經波折,莉賽爾終於到達了她的新家。新家的準確地點,是慕尼黑郊外莫爾欽鎮漢密爾街的休伯曼家。有趣的是,漢密爾在德語裡是“天堂”的意思,可是等待莉賽爾的可不是什麼天堂一樣的生活。可是不管怎麼說,莉賽爾的養父母已經在等著她了。

莉賽爾用手抹去車窗上的水汽,好奇地向外張望著。只見馬路邊上站著一個高個兒的男人,這是漢斯·休伯曼,她的養父;漢斯旁邊站著矮矮胖胖的羅莎·休伯曼,也就是她的養母。

休伯曼夫婦一直在等著收養這個女孩和她的弟弟,因為他們能為此掙到一小筆津貼。他們本以為一切會進展順利,可是當他們知道弟弟威爾納在中途病逝後,心裡多少有些失落,而且眼前的麻煩事很快就來了。

“這孩子到底怎麼了?”羅莎問道。她把頭伸進車裡說:“好孩子,來,下車,快下車。”莉賽爾還是一動不動。

“我的小公主。”養父漢斯伸出溫暖寬厚的大手,溫柔地對莉賽爾說道。莉賽爾看著這個渾身散發出淡淡菸草味道的中年男人,疑惑地慢慢下了車。她不知道,剛到新家一場訓斥就在等著她。

“你這頭骯髒的母豬!怎麼還不脫衣服洗澡呢?”養母羅莎是個外表冷漠且粗暴的女人,來到新家的第一天晚上,因為莉賽爾拒絕洗澡,養母對她大吼大叫。

實際上莉賽爾正處於焦慮之中,她哪有什麼心情洗澡,她蜷縮在浴室的角落裡,渾身瑟瑟發抖。

“讓她自己來吧。”養父溫柔的聲音再次介入了這場爭吵。“你知道怎麼卷香菸嗎?”在接下來的一個小時內,他倆坐在越來越濃的夜色中,擺弄著菸草和捲菸紙,莉賽爾已經能熟練地卷好一隻煙了,不過,她還是沒有洗澡。

兩個星期之後,莉賽爾終於肯洗澡了,漸漸地,莉賽爾開始叫漢斯和羅莎“爸爸、媽媽”了。

一切都彷彿步入了正軌了,直到有一天晚上,莉賽爾做了一個夢。她夢見已經死去的弟弟睜著眼睛盯著她,她尖叫著醒來,發現床單下溼漉漉的一片。

當漢斯走進來安慰莉賽爾時,她哭了,趴在養父耳邊承認了尿床這件事。“我們得把床單扯下來。”漢斯說。當他伸手扯床單時,一本黑色的印著字母的書,恰好掉落在漢斯的腳上。


《偷書賊》:文字的力量,讓她在戰爭的陰霾下,看到了愛和希望


看著掉在地上的書,父女間開始了一場對話:

“《掘墓人手冊》?這是你的嗎?”“是的,爸爸。那天弟弟下葬時,我在雪地裡發現它的。”“你想讀它嗎?”是的,爸爸。”

漢斯露出了疲憊的微笑,他感受到了莉賽爾內心仍然殘存著恐懼,為了打開女兒的心結,讓她儘快融入到新的生活,漢斯決定用開始教莉賽爾閱讀。

“眼下,我的小公主,”漢斯把乾淨的床單鋪好,然後說道,“現在開始我們的午夜課堂了。”

昏黃的燈光下,莉賽爾又害羞又興奮。她一想到自己尿床的事情就覺得無地自容,可是她一想到要讀那本書了,她就興奮不已。

“實話告訴你吧,我自己也不太會讀書。”漢斯解釋到。不過,他還是拿起書,開始一個字一個字地和莉賽爾共讀起這本《掘墓人手冊》。

這本散發著憂鬱氣質的書,就像那個時代的歐洲天空。只有小學四年級文化的養父明白,他會藉助這本書的力量,帶領這個懵懂而羞澀的女孩兒,一步一步走出封閉的自我,回到這個殘酷但不乏溫情的真實世界。

莉賽爾在閱讀中感受到了書本和文字的力量,文字驅散了她心中的陰霾,她開始學著融入到新的生活,並且在天堂街也交上了新朋友。

休伯曼家隔壁的房子裡住著一家姓斯丹納的人,他們家裡有一個和莉賽爾同齡的小男孩,名叫魯迪·斯丹納,他和莉賽爾很快就成了最要好的死黨。他們一起結伴上學,一起聊街坊鄰居的各種八卦,相處得非常融洽。

日子就這樣一天一天的過著,莉賽爾每天都活得很充實,煩惱的事情也似乎漸漸遠離了她。

二、第二次“偷書”:在焚書的灰燼裡,發現《聳聳肩膀》

一天,小鎮的居民們接到通知,他們要在傍晚前往鎮廣場去看“篝火”。莉賽爾穿好了希特勒青年團制服,和爸爸一起隨著人流向鎮廣場前進。

只見,小鎮的居民圍著廣場站成一圈又一圈,這時一輛輛手推車從遠處運來了各種“違禁”的書籍,它們被傾倒在廣場中央,上面還澆上了汽油。書堆被點燃了,紅紅的火苗越躥越高。莉賽爾驚愕地看著眼前的一幕,她發現養父漢斯始終陰沉著臉。


《偷書賊》:文字的力量,讓她在戰爭的陰霾下,看到了愛和希望


夜越來越深了,莉賽爾和漢斯準備回家了。要想從廣場出去,他們得繞過“篝火”堆,當他們經過火堆的時候,莉賽爾突然發現在小山似的灰燼中,有些沒有燒透的東西在冒著煙。

也許是因為火力不強,也許是因為太潮溼了,有三本書沒有被燒燬。莉賽爾趁著漢斯不注意時,靠近灰燼,以最快的速度伸手抓住了離她最近的一本書。

這本書的邊緣被火燒了,但其餘部分沒有損壞,莉賽爾把書塞進制服裡,快速回到了爸爸身邊。可是,當他們快走到漢密爾街的時候,煙從書的封面冒了出來,她不得不把書取出來,兩手來回地顛來倒去。

“這是什麼東西?”漢斯問。他伸手抓過這本《聳聳肩膀》,又看了一眼莉賽爾。不需要多解釋,這本書是女孩從火堆裡偷出來的。

“你會把這件事告訴媽媽嗎?”莉賽爾不安地問道。“我為什麼要告訴她呢?”漢斯蹲下身,又站起來,把一隻手放到她頭上,說:“當然不會了,莉賽爾。你是安全的。”

“聽著,莉賽爾,這本書是我們倆的秘密。我們可以晚上在地下室裡讀這本書,可你得向我保證一件事。”漢斯說道。“什麼事都行,爸爸。”莉賽爾回答。

“要是今後我要你替我保守一個秘密,你得辦到。”漢斯說。“我保證。”莉賽爾咧著嘴笑著回答。

“讀幾頁書嗎?”每當夜幕降臨,漢斯都會問莉賽爾,然後父女倆就會在昏黃的燈光下讀完一個章節。

納粹當局的確不喜歡這本書,因為書裡的主角是個猶太人,而且這個猶太人還很有錢,他厭倦了平淡的生活,對於凡塵俗世的種種苦樂,他的建議就是聳聳肩,不去理會。


《偷書賊》:文字的力量,讓她在戰爭的陰霾下,看到了愛和希望


然而,俗世中的瑣事不是聳聳肩就能擺脫掉的,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突然找上了漢斯一家。

1940年5中旬的一個晚上,一個名叫馬克斯·範登伯格的人歷盡千辛萬苦,逃到了漢斯的家,他神情緊張地坐在漢斯家的廚房裡,眼神裡滿是想得到幫助的渴望。

“他是誰?”被廚房聲音驚醒的莉賽爾,忍不住好奇,跑到廚房問道。

“回到你的床上去!”養母羅莎的聲音不太尋常。幾分鐘後,養父漢斯走進了臥室,“你沒什麼事兒吧,莉賽爾?”漢斯問道。

“沒事兒,爸爸”莉賽爾回答說。“你也看到了,我們家來了一位客人。”黑暗中,莉賽爾依稀能辨認出漢斯的身影。“他今晚要睡在這裡了。”“好的,爸爸。”

漢斯離開了臥室,回到廚房繼續和那個瘦高的猶太人說著什麼。

“莉賽爾,我從來沒有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情,所以一直沒有告訴你,關於我,關於昨晚那個人的故事。”第二天吃早飯的時候,父親漢斯首先打破了沉默。

接著,漢斯就對莉賽爾說起了他自己的故事。原來,漢斯曾經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當時,戰場上有一位名叫埃裡克·範登伯格的猶太士兵曾經救過他的命,後來,埃裡克陣亡了,漢斯還曾在一戰結束後,拜訪過埃裡克的妻子。

希特勒對猶太人大肆迫害,猶太人的店鋪和財產遭到打砸搶燒,很多猶太人開始被迫逃離,更多猶太人遭到囚禁並被押往集中營。

可是漢斯根本不想加入迫害猶太人的行列,因為他的救命恩人就是一位猶太人,心中的正義感讓他篤信知恩必報的道理。

他告訴莉賽爾,人要言而有信。所以當救命恩人的兒子馬克斯來家中避難時,漢斯毅然決然地收留了馬克斯。連羅莎也一改往日的嚴厲冷漠,默默認同了丈夫的做法,儘管內心充滿糾結與恐懼,但是作為講義氣有良知的善良之人必須做出選擇,給這個年輕的猶太人一份愛的關懷和生的希望。

同樣失去家人的馬克斯很快和莉賽爾成了好朋友,兩人同住一室,共同調侃元首,表達著他們對戰爭的厭惡和對自由生活的希望。

三、第三次“偷書”:在鎮長的書房中,找到《夢的挑夫》

亞里士多德說:“記憶是靈魂的文士。”如果,記憶要靠文字的記錄和描述增加和延續記憶,那麼靈魂勢必要依靠文字餵養和滋潤。

1940年的聖誕夜,莉賽爾和馬克斯在地下室一起討論《聳聳肩膀》裡的一個章節。“哦對了,這是送給你的。”休息的時候,馬克斯拿出了送給莉賽爾的一件聖誕禮物。他用白漆把《我的奮鬥》刷成了一個空白筆記本,在扉頁上寫下希伯來語“寫作”兩個字。

他鼓勵莉賽爾要用文字填滿這個空白筆記本,用文字抒寫內心的情感故事,莉賽爾也覺得很神奇,在她的內心也有一種想要傾訴的衝動,想要把心中的所思所想寫出來。

然而,生活還是要繼續下去,因為多了一張嘴吃飯,養母羅莎開始接活兒給別人洗髒衣服,來回取送衣服的任務就落到了莉賽爾身上。


《偷書賊》:文字的力量,讓她在戰爭的陰霾下,看到了愛和希望


有一天,莉賽爾一個人去鎮長家取髒衣服。鎮長夫人打開門,她沒有像往常一樣拿著洗衣袋,相反,她示意女孩進屋去。

“我是來取衣服的。”女孩怯怯地說。“等一等。”鎮長夫人走進屋裡,她拿回的卻不是髒衣服,而是一大摞書。“進來看看吧,書房裡的書比這要多得多。”鎮長讓夫人再次邀請說。

莉賽爾沒有忍住,她走進了裡屋的書房,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

只見滿屋子都是書,每堵牆都被一塵不染的書架擋住,書架上堆滿了各種書,各種顏色的書脊上印著大小不一的字體。

鎮長夫人為什麼讓小女孩參觀她的書房呢?原來,莉賽爾那次從焚書堆裡撿書的時候,無意間被鎮長夫人看到了。莉賽爾來取髒衣服時,鎮長夫人就想滿足小女孩的心願。

“我該走了。”莉賽爾猶豫了一陣,還是脫口說出了這句話。

可是,她終究還是受不了書籍的誘惑。一個陰天的下午,放學後莉賽爾和她的死黨魯迪,一起悄悄來到了鎮長家的窗外。

終於,窗外暮色漸深,她和魯迪撬開窗子,溜進了一樓的書房。《夢的挑夫》,時間寶貴不容許她多挑,她拿起這本書和魯迪再次悄悄地離開。

莉賽爾把《夢的挑夫》藏在外套下面,一回家就開始讀這本書。她坐在地下室的木椅上,低聲說起話來:“這是本新書,馬克斯,是專門給你的。”她開始朗讀起第一章:“夢的挑夫出生時,整個小鎮好像在熟睡……”就這樣,莉賽爾不僅用文字滋養著自己,還同樣救贖著馬克斯。

莉賽爾每個月都要去鎮長家的書房偷書。有一次,莉賽爾又趁著黑夜來到了書房,在書桌上有一本《杜登德德語詞典》吸引了她。


《偷書賊》:文字的力量,讓她在戰爭的陰霾下,看到了愛和希望


莉賽爾急切地拿走了這本書,她打開書卻發現了一封寫給她的信:“我看到地板上的腳印,對此我決定不來驚動你。我唯一希望的是有一天,你能敲開我家的大門,以更文明的方式進入書房。”

鎮長夫人的寬容和善良,讓莉賽爾彷彿又打開了一個世界,後來莉賽爾就開始光明正大地去鎮長夫人那裡借書,每次迎接她的不僅是那些救贖靈魂的文字,還有鎮長夫人的微笑。

隨著戰爭形勢的轉變,盟軍的轟炸經常光顧天堂街,死神隨時會帶走任何人。每當躲避轟炸的時刻,莉賽爾就無比擔心馬克斯的安危,馬克斯只能聽天由命。

在地下室平安躲藏了兩年之久的馬克斯,如此渴望外面的世界,在別人都躲進防空洞的夜晚,他就大膽走出室外,使勁呼吸空氣,凝視著繁星密佈的天空,凝望著這看似寧靜卻危機四伏的世界。

為了不再繼續給漢斯夫婦增添麻煩和危險,馬克斯決定離開去別處逃生。莉賽爾依依不捨,因為馬克斯已經成了她的家人,馬克斯則安慰莉賽爾“你會在文字裡找到我”。

由於德國節節敗退,養父漢斯再次強制徵兵,奔赴前線打仗,好朋友魯迪被徵召為精英訓練營的一員。為什麼戰爭就一定意味著與親人分離呢?莉賽爾與魯迪在森林湖畔高聲對希特勒進行咒罵,他們只能通過這種方式表達對戰爭的不滿與控訴。

幸運的是,養父漢斯再次從死神手裡脫險,他負傷回家,一家人又團聚在一起了。

尾聲

在《偷書賊》的結尾,小鎮再次被戰火侵襲。炸彈落下前,死神用目光掃過那些熟睡中的人們,它最終帶走了莉賽爾的親人們,而莉賽爾是全家唯一倖存的人。面對家破人亡的悲慘人生,莉賽爾沒有放棄自己,是文字給了莉賽爾繼續活下去的勇氣和信心,一直到她 90 多歲離開人世。


《偷書賊》:文字的力量,讓她在戰爭的陰霾下,看到了愛和希望


在冰冷絕望的世界裡,文字中的智慧之光,像殘冬裡的暖陽,執著地照耀著人性的陰暗,散發出強烈而堅定的光芒。

文字的力量,讓我們在灰色的天空裡,看到了溫暖心靈綻放出的魅力;文字的力量,讓我們繼承和發散了人性中美好的一面,並由此開始相信人間自有真情在;文字的力量,讓我們得以進入一個值得品味、值得期待的未來。

我相信,在漫長的人生歲月中,莉賽爾憑藉文字走出了陰霾。可是,不管莉賽爾讀了多少書,她的人生中也許只有一本永遠也讀不完的書,那就是不可磨滅的愛和永不消失的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