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樣性丨海南這個國寶級物種數量從7只增至30餘隻!

位於白沙黎族自治縣青松鄉苗村的海南黑冠長臂猿(以下簡稱長臂猿)監測點緊挨著綿延的霸王嶺群山。4月3日一早,伴隨著幾聲響徹山谷的猿啼聲,來自霸王嶺林業局的陳慶與長臂猿監測隊隊員張志城一行人已收拾好行囊,準備前往莽莽山林深處,以期能捕捉到關於長臂猿棲息、繁殖更為翔實的信息。


生物多樣性丨海南這個國寶級物種數量從7只增至30餘隻!

一隻剛剛產仔的海南長臂猿,在霸王嶺熱帶雨林中歇息。蘇曉傑攝(攝於2018年11月)


“長臂猿大多棲息在海拔600米至1000米的熱帶雨林裡,平時偏愛啃食各種野果等,熱帶雨林就是它們最離不開的家。”陳慶對參加“走進國家公園,發現雨林之美”中央駐瓊以及省級媒體行活動的記者介紹,經多年觀測,目前霸王嶺長臂猿分為4個族群,A群主要棲息於紅河谷偏向青松苗村區域;B群活動於南岔河附近;C群喜好在苗村後山區域;D群似乎更青睞於東二隊林場。通常情況下,長臂猿一個家庭是以“一公兩母”集群活動,會共同哺育幼崽,但小長臂猿長大後會有“分家”,有時家族成員也會跟人類一樣,因為一些矛盾而“鬧分家”。


生物多樣性丨海南這個國寶級物種數量從7只增至30餘隻!

海南霸王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原始熱帶雨林,在這可以“森”呼吸,感受雨林的美麗景色。蘇曉傑 攝


  

得益於政府部門越來越重視保護霸王嶺自然保護區的生態環境,棲息於這片熱帶雨林的長臂猿家族也從30多年前的7只增至現今的30餘隻。為了進一步做好長臂猿監測工作,有關部門還聘請了包括張志城等數名本地村民擔任長臂猿監測隊隊員,每月至少有20天巡山監測長臂猿棲息動態。“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設立後,越來越多的人更加關注長臂猿,我曾經拍過一段五六分鐘的視頻,鏡頭裡可能有10只長臂猿同時在叢林裡覓食或戲耍,非常難得。”張志城介紹,隨著多次近距離碰面,現今,長臂猿也不再害怕或牴觸護林員或監測隊員走近,只要你足夠“輕手輕腳”,長臂猿可以“允許”你走近至它周圍兩三米範圍內。

生物多樣性丨海南這個國寶級物種數量從7只增至30餘隻!

海南長臂猿百年調查史


在海南島西南部山區,分佈著天然的熱帶雨林,這裡是許多珍稀動植物的樂土,有一種國寶級的珍稀動物——海南長臂猿就生活在這裡。海南長臂猿是目前全球現存數量最少的靈長類動物,僅生活在海南霸王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原始雨林中。在歷史長河裡,人們為了瞭解這種珍貴的靈長類動物,從清朝末年起就曾一次次深入到海南島茂密的熱帶雨林中去探尋。


生物多樣性丨海南這個國寶級物種數量從7只增至30餘隻!

一對長臂猿母子在霸王嶺熱帶雨林的樹上盪漾。 李飛攝(攝於2017年10月)


近代的調查


在一張攝於1898年9月海口的照片中,1只名叫Jacko的長臂猿十分顯眼。懷抱這隻長臂猿的海口海關員工克魯斯出生在中國,一生基本沒有離開。因此,這隻長臂猿極可能是海南長臂猿,這張照片也極可能是海南長臂猿最早的歷史照片。


生物多樣性丨海南這個國寶級物種數量從7只增至30餘隻!

一張攝於1898年9月海口的照片中的長臂猿十分顯眼。(資料圖片)


中外對海南長臂猿的關注,可追溯的歷史很悠久。早在南宋,《桂海虞衡志》這本專門記錄廣西及海南風土人情的書,就提到了長臂猿。據顏家安博士在其《海南島生態環境變遷史研究》一書中稱,他調查了明代至一九四九年前的海南29種方誌,發現瓊州府、崖州、儋州等明清多個府志、州志、縣誌均記載有猿,其中最早的是成於1511年的《正德瓊臺志》。明清時期海南多猿,其他文獻也有記載。清代李調元的《南越筆記》雲:“瓊州多猿。”


“歷史上,長臂猿在海南島的分佈很廣泛。”貴州師範大學教授周江說,至少在宋代就已發現海南黑冠長臂猿在海南島有分佈。1700年左右,海南黑冠長臂猿在海南島的分佈面積可達27784平方公里之多。


到18世紀,西方人也瞭解到海南島上有長臂猿。最早的記載是1753年,法國人杜阿德在《中華帝國全志》中寫道:“(海南)島上產一種黑猿。”


生物多樣性丨海南這個國寶級物種數量從7只增至30餘隻!

海南長臂猿一家三口。海南日報記者蘇曉傑攝(攝於2009年2月18日)


據華南瀕危動物研究所退休教授劉振河介紹,海南長臂猿最初由美國動物學家理查德·哈倫於1826年命名為Hylobates concolor concolor(黑長臂猿指名亞種)。據人類學家劉鹹在其《海南長臂猿的重新發現及其學名的鑑定》中介紹,英國人史溫侯在1870年所著的《中國哺乳動物名匯》也提到海南長臂猿。1892年,英國動物學家菲爾德·托馬斯賦予了正式學名——海南長臂猿。1897年7月1日英國人德聖克羅瓦購得一隻幼小的雌性長臂猿,飼養約6年後運往英國,於1904年1月26日贈與倫敦動物園,後來波可克用其作觀察和科學試驗,並於1905年發表一篇相當長的報告,成為後來研究長臂猿的重要文獻。1907年12月,倫敦動物園又獲得一隻雄性海南長臂猿,威爾希用它和其他長臂猿作比較研究。


1934年春,時任中國科學社圖書館館長的劉鹹參加了海南生物科學考察團,率人類學組深入中部山區進行調查。後來他在其《海南長臂猿的重新發現及其學名的鑑定》一文中回憶,當時有嚮導談到了山中有長臂猿,翔實可信。不過那次他們沒有采得長臂猿標本。


1949年後的調查


有段時間,世界動物學界都以為海南長臂猿絕跡了。”劉鹹在《海南長臂猿的重新發現及其學名的鑑定》中寫道,20世紀上半葉,雖然有許多中外動物採集隊不斷到海南島進行調查,但均未發現海南長臂猿,直到1949年後才重新發現。


生物多樣性丨海南這個國寶級物種數量從7只增至30餘隻!

長臂猿護著嬰猿在警惕地觀察周圍動靜。蘇曉傑攝(攝於2009年2月18日)


那是1956年,復旦大學生物系與武漢大學生物系聯合組成“海南脊椎動物採集隊”到海南島進行調查研究,翌年4月14日在瓊中海拔800米的大山密林中發現小群長臂猿,採集隊採集到雌猿和幼猿各1只;次日又採集到1只雄猿的標本。如今,炭黑色的雄猿標本藏於復旦大學動物標本室,雌猿及幼仔標本則由武漢大學保存。同年,廣州動物園採集隊在海南島採集到活長臂猿雌雄各1只。1964年,上海自然博物館採集隊也採集到雌雄成猿各1只。


周江表示,廣東省曾經進行過兩次野生動物調查。1963年的野生動物調查只是開展對該物種的種群數量調查;1978年-1982年第二次廣東省的野生動物調查中,發現該物種的滅絕速度驚人,劉振河隨即呼籲在霸王嶺林業局建立海南長臂猿保護區。


生物多樣性丨海南這個國寶級物種數量從7只增至30餘隻!

一隻雄性長臂猿在樹上窺視記者的拍攝舉動。蘇曉傑攝(攝於2013年7月)


“長臂猿曾是海南島的廣佈種。”劉振河記得在廣東省兩次海南島鳥獸資源調查中,還能在海南的山區發現長臂猿,“當時,海南長臂猿還能看見。在尖峰嶺時,調查隊員住在林業局招待所,每天早晨都能在它們清脆的鳴叫聲中醒來。”


劉振河對長臂猿的感情很深。1978年他到昌江雅加大嶺搞調查,見人就問:“你有沒有見過長臂猿?”1983年,霸王嶺林業局職工馮大軒無意中錄下了長臂猿的鳴叫,劉振河聽到錄音後大為欣喜,花100元買下錄音帶。1984年至1990年,他紮根霸王嶺,進行了海南長臂猿種群生態研究的課題,寫下了我國第一批關於海南長臂猿的高質量論文。


1984年,25歲風華正茂的華南瀕危動物研究所的江海聲,首次來到霸王嶺,與紮根此地研究數年的劉振河匯合,開始了長達30年的長臂猿研究生涯。從第一位專門研究長臂猿的科學家劉振河開始,再到江海聲、周江,還有吳巍、林家怡等一批又一批科研工作者,走進了後來長臂猿僅存的霸王嶺深山,為海南長臂猿研究做出了貢獻。


建省後的調查


每天在雨林中行走數十公里,一旦聽到長臂猿嘹亮的鳴叫,就要在陡峭的山嶺、茂密的雨林中急速奔跑,距離以公里計算。為了守護海南長臂猿的使命,他們一路狂奔。這就是霸王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長臂猿監測隊。2005年1月,在老的長臂猿守護隊伍基礎上,這支全新配備了各種設備的監測隊正式宣告成立,陳慶等8人成為第一批監測隊員。


生物多樣性丨海南這個國寶級物種數量從7只增至30餘隻!

霸王嶺保護區監測員在尋找、記錄長臂猿蹤影。蘇曉傑攝(攝於2013年7月)


“以前我就是個普通伐木工人,1984年我到保護區當護林員,保護長臂猿一直到現在。”陳慶是唯一一位既是第一批長臂猿守護隊員又是第一批監測隊員的老“猿”人。這位衣著樸素、皮膚黝黑、笑容親切的男子,30多年來默默無聞地穿梭在林間,守在保護區工作第一線,成了霸王嶺的“土專家”,也是建省後數次大規模長臂猿調查的重要參與者。


生物多樣性丨海南這個國寶級物種數量從7只增至30餘隻!

霸王嶺保護區的工作人員在為全組人做晚餐。蘇曉傑攝(攝於2017年10月)


1998年,我省對霸王嶺保護區的長臂猿進行了一次全面、縝密的調查,調查結果顯示,霸王嶺長臂猿的數量為4群19只。2003年底,原省林業局和香港嘉道理農場聯合進行了大規模的長臂猿調查,結果證明全海南島只有霸王嶺自然保護區殘存13只。


面對嚴峻形勢,2003年以後,在原有保護基礎上,從中央到省政府,再到省林業廳、霸王嶺保護區管理局,各級政府和管理部門不斷加大對海南長臂猿的保護力度,在江海聲等專家學者的參與下,在香港嘉道理中國保育等組織的支持下,在海南日報等媒體的持續關注下,工作成效開始體現。


時隔10年,2013年10月,人們開展了海南長臂猿第二次野外大調查。專家組組長江海聲說,此次調查在調查區共記錄到海南長臂猿3群、共23只,其中A群8只、B群8只、C群5只,還記錄有1只黑色和1只黃色的獨猿。也就是說,區內海南長臂猿種群數量從2003年的13只增長到2013年的23只,10年間長臂猿數量增加了10只,平均每年淨增加1只,種群年均增長率為5.9%。


我們認為自2003年以來,霸王嶺保護區對長臂猿的保護取得了突破性成績,讓我們看到了海南長臂猿恢復和發展的希望。”當時的江海聲一掃10年前的沮喪之情,興奮溢於言表。


此後,霸王嶺保護區每年都進行一次較小規模的調查,一次次帶來新的收穫。


(編者注:《海南長臂猿百年調查史》原載於2017年11月6日海南日報,見刊略有刪減。)


海南日報記者 曾毓慧 賈磊 單憬崗


生物多樣性丨海南這個國寶級物種數量從7只增至30餘隻!



審核:何維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