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坡斬顏良,水淹七軍斬龐德擒于禁的關羽,竟因這二人敗走麥城

對於三國曆史上的兵家必爭之地,各國君主都是十分地看重。

建安十三年,劉備投靠劉表,屯兵於新野。曹操率領大軍南下,劉備南逃,另遣關羽乘數百艘船駛向江陵會合,但劉備於途中當陽長坂坡被曹操軍追至,幸而關羽駛至漢津(今湖北荊門),一同乘船至夏口。

劉備聯合孫權擊敗曹操後,曹操留曹仁等防守荊州。於是,劉備又與孫權大將周瑜夾攻曹仁,命關羽絕北道。後來,劉備又向南攻取荊州南部四郡(長沙、零陵、武陵、桂陽)。關羽被拜為元勳,受封襄陽太守、蕩寇將軍。此時襄陽實為曹操勢力範圍,由樂進駐守,所以關羽駐於江北。在此期間,劉備入蜀助劉璋防禦張魯,張飛、趙雲、諸葛亮與關羽共守荊州。

不久劉備與劉璋決裂,在攻打雒城(今四川廣漢)時,軍師龐統中流矢身亡,劉備乃召張飛、趙雲、諸葛亮入川支援,荊州只留關羽駐守。劉備平定蜀地後,以關羽董督荊州事, 授權掌管荊州地區劉備控制的部分,包括荊州南部四郡和從東吳借來的南郡治所江陵,關羽事實上鎮守荊州五郡(南郡、長沙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陽郡)。

白馬坡斬顏良,水淹七軍斬龐德擒于禁的關羽,竟因這二人敗走麥城

建安二十年,孫權知道劉備已奪得益州,希望取回荊州。劉備卻說:“當得到涼州時,便會把荊州交還。”孫權對此十分怨恨,便派魯肅索要荊州。孫劉兩方的將領在陣前“單刀會”,據理相爭但最終不歡而散。孫權命呂蒙準備進攻荊州南部,魯肅將萬餘人馬於益陽牽制關羽,劉備從益州帶兵回援。關羽號稱有三萬人馬,自選五千精銳準備從上游渡河,魯肅派遣吳將甘寧率領一千人前往關羽的對岸駐守,甘寧的後方還有呂蒙、孫皎、潘璋的數路吳軍正與魯肅的兵馬分道並進。關羽認為東吳已經做好了開戰的準備,就沒有過河。在河對岸紮營,這個地方後來稱為“關羽瀨”。此時,曹操進取漢中的張魯,劉備便迅速和孫權修和。協議平分荊州,即分荊州的江夏郡、長沙郡、桂陽郡屬於孫權,分荊州的南郡、零陵郡、武陵郡屬於劉備,這就是三國史上著名的湘水劃界。

而後關羽留南郡太守糜芳守衛江陵,將軍傅士仁駐守公安,自己率領大軍攻打襄陽的呂常和樊城的曹仁。救援樊城的徐晃因兵力不足,認為很難與關羽抗衡,不過之後曹操先後派遣徐商、呂建等將領以及殷署、朱蓋等十二營兵馬增援徐晃。關羽在圍頭派有軍隊駐守,在四冢還有駐軍。徐晃於是揚言將進攻圍頭,卻秘密攻打四冢。關羽見四冢危急,便親自率領步、騎兵五千人出戰,徐晃迎擊,關羽退走。關羽在塹壕前圍有十重鹿角,徐晃追擊關羽,二人都進入關羽對樊城的包圍圈,包圍圈被打破,傅方、胡修都被殺死,關羽於是撤圍退走,然而關羽的船隻仍據守沔水,去襄陽的路隔絕不通。

起先,孫權曾派人為自己的兒子向關羽的女兒求婚,關羽辱罵來使,拒絕結親,孫權十分惱恨。關羽素來善待士卒,但對士大夫們卻很驕橫。 糜芳、士仁素來厭惡關羽的輕慢態度。當關羽領兵出征時,糜芳、士仁兩處負責供應糧草軍需,兩人不悉心救助關羽。關羽放出話,說:“回去之後,就懲治他們!”糜芳、士仁聽聞後,都恐懼不安。孫權聽聞後,就暗中派人去誘降糜芳、士仁。孫權命呂蒙為主帥偷襲荊州,並親自率軍為後援。荊州重鎮江陵守將麋芳(劉備的小舅子)、公安守將士仁因與關羽有嫌隙而不戰而降。

此時關羽得知南郡失守後,立即向南回撤。回師途中,關羽多次派使者與呂蒙聯繫,呂蒙每次都厚待關羽的使者,允許在城中各種遊覽,向關羽部下親屬各家表示慰問,有人親手寫信託他帶走,作為平安的證明。使者返回,關羽部屬私下向他詢問家中情況,盡知家中平安,所受對待超過以前,因此關羽的將士都無心再戰了,士卒漸漸潰散,退至麥城。同年十二月,關羽率數十騎出逃,一路突圍至距益州不過一二十里的臨沮(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漳縣),遇潘璋部將馬忠的埋伏被擒,和長子關平於臨沮被害。

關羽驍勇善戰,跟隨劉備征戰四方,留下了很多著名的戰績,最為人們熟知的有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和水淹七軍斬殺龐德生擒于禁。

關羽雖驍勇善戰,但必定只是一個武將,在陰謀詭計的面前也是不堪一擊。就在關羽出兵攻打曹操的襄樊地區時,孫權派呂蒙和陸遜趁機偷襲荊州,關羽被打得措手不及,但關羽畢竟不是常人,率領部下和東吳士兵抗衡了十天十夜,奈何最後沒有援兵,荊州最終失守。

本來孫權不想殺關羽的,想讓關羽投降東吳,但關羽和劉備張飛兄弟情深,怎麼可能投降,無奈的孫權最後殺死了關羽。

對於關羽丟失荊州一事,可謂是眾說紛紜,有人說是因為關羽剛愎自用,有人說是因為諸葛亮和劉備指揮不當。其實最重要的原因和龐統有關,如果龐統不出意外中箭死亡,那諸葛亮就不用回到劉備的身邊,就可以和關羽繼續鎮守荊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