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回答2020:这届年轻人怎么突然“不丧”了?

请回答2020:这届年轻人怎么突然“不丧”了?


1

两年前,“佛系”这个词很流行,大家都在讨论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都很丧”?

大概意思就是,很多年轻人对生活失去了进取心,沉溺于游戏或者二次元里,麻木不仁、得过且过。

当然,类似这样的负面评价,基本上每一代年轻人都会经历。

但是,最近这段时间大家发现,年轻人好像一下子都不丧了。

他们不作妖、不添乱,更不会说些阴阳怪气的话,写一些明显双标、倚老卖老、无病呻吟的日记文章。

他们有些是在防疫重灾区开展工作的医护人员,白衣执甲,直面生死;有些是方舱医院的志愿者,主动请缨、挺身而出;有些是社区的基层干部,加班加点、不眠不休。

还有更多的,是作为普通人中的一员,尽己所能。

哪怕不能上一线,他们也积极地通过各种渠道组织捐款捐物,运送物资。

有个新闻里,采访一个正在组织送物资的年轻人,问他是什么原因让他这么干?

年轻人说的很朴素,他说:平时都在说什么为国效力,其实哪有机会为国效力啊,难得有这么一次真正为国家为社会做点事情的机会,要珍惜。

尤其是疫情全球爆发以来的各种新闻,更让我们感觉,在中国,懂事的很多都是年轻人。

在家里,他们承担起了为长辈们科普防疫知识,监督老人戴口罩等的职责,或者和网上的各种不正之风作斗争。

他们关心两山的建设,关心重灾区里的一切动向,还关心世界上其他国家人民的疾苦.....

很多人都在奇怪,这些年轻人都是怎么了?

是时代变了,还是他们一夜之间就长大了?


2

其实,所谓的丧,就是对缺乏目标、没有意义感生活的消极抵抗。

而年轻人们之所以不丧了,是因为在这次万众一心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作为群体一分子的存在,体会到了被需要的价值。

我们前几年都在反思教育有问题,好像年轻人都很不靠谱,但至少我们的年轻人三观是正的,是真正有责任感的,是敢于为他人而奉献牺牲的。

3月16日,人民日报罕见地专门为中国青年写了一篇评论,标题叫“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

文章里说:在抗击疫情一线,4.2万名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有1.2万多名是“90”后,其中相当一部分是“95”后甚至“00”后。

不仅是医护人员,党员干部、公安民警、社区工作者、新闻工作者、志愿者很多也都是“90”后,关键时刻、危难关头,他们不计生死得失,不愧为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

请回答2020:这届年轻人怎么突然“不丧”了?

3

我们的年轻人与其他国家年轻人相比,最大的优势是有进取心,凝聚力和责任感。

但也有差距,主要在两个方面:

一是高精尖教育投入不够,特别是学理工科的人数在变少。

这次疫情应该让很多人明白了,文艺也好、娱乐也罢,都解决不了真正的问题。

对社会真正有大用的是医护人员,是各种高科技设备,是强大的生产能力。

而这些都需要社会里有更多的人愿意奋不顾身地去学习艰深的数学、物理、医学等基础科学,去研究生物医疗、机械设备等领域。

有一个街头采访,问“你最喜欢哪个明星”,一位大叔直接摆手说:

我不喜欢明星。这些都不能强国,只能害下一代,国家强大都是靠科技人员、广大劳动人民干出来的。

二是文化传承方面。

这次疫情里形成的凝聚力,战斗力,以及年轻人的这种责任感,单靠政府的动员引导是做不到的。

由南往北,无论东西,能让这么多人自发自绝地拧成一股绳,能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是因为我们都传承着同一种文化。

当国家出现大难,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想起那些老祖宗留下的精神。

请回答2020:这届年轻人怎么突然“不丧”了?

4

知乎上有个问题是:“中华文明的自信源自何处?”

有一个回答深得我心:

国泰民安时我们自己吵架玩着过日子,偶尔忍不住还会动手掐架。

可要是有外人来欺负我们:

“那就全国皆死士,不死、不休!”

教育可能并不能完全做到让大家思想行动那么一致,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做到了。

这是属于中国人特有的集体意识,是外国人所不能理解的顽强生命力之所在。

最后,再多说一点吧。

长征里的红军战士基本都是年轻人,连那些带头的领导干部也都才二十多岁,

金一南曾经在书里写过:

那是一个年纪轻轻就干大事、年纪轻轻就丢性命的时代,无一人老态龙钟,无一人德高望重。无一人切磋长寿、研究保养。需要热血的时代,便只能是年轻人的时代。

如今一百多年过去了,我又欣喜地看到,时间和机遇又回到了我们的年轻人手中。

这一代的年轻人,格局大、见识广、思想新,对国家越来越认同,对民族和文化也越来越有自豪感。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穿汉服,从喜欢国风到戏腔,我看,再往下得喜欢戏曲了。

他们还推崇国产的品牌。

经过了这一次的大疫,很多人都打心底里实现了对国家、对政府乃至对世界形势认识的重大转变。

我坚信,这一代年轻人,以及后面的年轻人长大后,有文化、有盼头,有包容、有担当,可能是我们最好的年轻人,在他们手里,也将迎来中国最好的时代。

一百年前的话怎么说的?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来源: 本文节选自栩先生(ID:superMr_xu),为非商业用途,如存在版权疑问,请于本文发布30日内联系告知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