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大戰在即,大國油輪遇襲,幕後黑手究竟是誰?

據沙特通訊社13日報道稱,阿聯酋附近海域遭"蓄意破壞"的4艘船隻中包括2艘沙特油輪。其中有一艘裝載的油源準備運送至美國。沙特表示沒有人員傷亡或石油洩漏,但是"兩艘船結構受到嚴重破壞"。

中東大戰在即,大國油輪遇襲,幕後黑手究竟是誰?

事件發生後,沙特能源部長表示,襲擊事件企圖破壞"海上航行自由,以及全世界石油消費的供應安全"。緊接著伊朗隨即表示,"不要讓心懷惡意的人陰謀破壞地區穩定和安全",並呼籲警惕冒險主義行為。一起油輪遇襲事件,引發中東地區局勢緊張,把阿聯酋﹑沙特﹑伊朗等中東產油大國和世界霸主——美國都捲入進來,正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

中東大戰在即,大國油輪遇襲,幕後黑手究竟是誰?

油輪遭襲不僅對全球石油供應安全構成威脅,更將本以劍拔弩張美伊關係推上風頭浪尖。本月初以來,五角大樓不斷向波斯灣地區調兵遣將,陣容龐大三軍齊出動,海上派出"林肯"號航母打擊群,空中調動B—52戰略轟炸機,陸地部署愛國者導彈在中東美軍基地。美國兵臨城下,劍鋒直逼伊朗,雙方劍拔弩張。在緊張的局勢下,出現油輪遭襲擊事件,讓地區局勢更加雪上加霜。

中東大戰在即,大國油輪遇襲,幕後黑手究竟是誰?

而製造這一切的幕後黑手究竟會是誰?欲追根溯源,首先要弄清事件的過程,這樣才能展開進一步分析。襲擊對象是沙特開往美國的油船,由此可見,襲擊專門針對美國及其盟友沙特。從現象上看,至少可以斷定襲擊者具有反美傾向。加之襲擊發生地點在阿聯酋海域,臨近霍爾木茲海峽,不免讓美國"死敵"——伊朗具有作案嫌疑。而近年來因伊朗核問題﹑石油制裁等問題美伊之間博弈不斷升級。伊朗與沙特除了什葉派與遜尼派之間教派衝突,還在打擊也門胡賽武裝上針鋒相對。伊朗與美沙兩國本以心生嫌隙,積怨甚深,現今出現油輪遇襲事件,更是刺激了各方的敏感神經。

中東大戰在即,大國油輪遇襲,幕後黑手究竟是誰?

目前的局勢,猶如槍已上膛,敵對雙方正緊張對峙。一個節外生枝的小事,都可能點燃中東戰火。而戰爭卻不是兒戲,關係國家生死存亡,豈能輕易發動。《孫子兵法》就寫道,"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越是危及關頭,反倒可能促使各方更加剋制。因此筆者看來,伊朗雖具有策劃襲擊的能力,但是鑑於目前國力弱小,不足以單獨抗衡美國。面臨美國戰爭威脅,如果此時伊朗主動挑起事端,無異於授予美國以把柄,讓其具有打擊自己的合法理由,因此,在這個緊張關頭,伊朗會比平常更加剋制。一旦坐實伊朗是幕後元兇,美國自然喜出望外,伊朗則避之不得。"親者痛,仇者快"的局面,伊朗肯定要極力避免,不然正授予美國開戰的口實。

而反觀美方會不會搞一出"賊喊抓賊"的鬧劇呢?筆者看來,不能講美國排除在嫌疑人之外。眾觀歷史,美國為維護其二戰以來建立的霸權,明面上和暗地裡的各類手段都不惜採用。慣用伎倆就是誣陷對手,製造地區緊張,自己再以國際警察的身份介入。這種"掛羊頭賣狗肉"的把戲,美國不斷在上演。比如發動伊拉克戰爭,理由是"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結果處決了薩達姆後才說什麼都沒有發現。發動阿富汗戰爭,理由是打擊恐怖主義,雖然拉登遭到清除,但是阿富汗局勢卻日益惡化,越反越恐。敘利亞戰爭爆發時,奧巴馬"栽贓"政府軍使用化學武器。而到了特朗普執政時,卻停止調查化武事件。通過這一切可以看出,美國都是以"莫須有"的罪名,對世界各國橫加干涉。美國擅長於自編自演,對他國肆意汙衊,讓自己出手介入能有"合法理由"。因此,美國具有一定的作案嫌疑。

中東大戰在即,大國油輪遇襲,幕後黑手究竟是誰?

除了美國具有作案可能性以外,我們也不能排除國際恐怖主義勢力。目前以伊斯蘭國為代表的極端勢力,在正面戰場上遭到沉重打擊,為保存實力,出現化整為零的趨勢,零散地向全球各地擴散。典型事例就是,今年4月21日,斯里蘭卡發生的連環爆炸案,其幕後黑手是伊斯蘭極端組織NTJ,該組織成員在"伊斯蘭國"接受過專業訓練。美國與伊斯蘭世界在文化意識形態上的對立難以化解,從2000年的科爾號遭遇自殺襲擊到2001年9月11日美國遭到恐怖襲擊,伊斯蘭的極端分子不斷針對美國發動襲擊。而對於伊斯蘭國來說,美國是"舊恨",自然不會放過,而伊朗則是"新仇",也要進行報復。在敘利亞戰場上,伊朗道義上支持什葉派巴沙爾政權,國家利益上出於對抗美國戰略擠壓。積極支持政府軍打擊異端組織"伊斯蘭國",並向交戰區派遣僱傭軍,協同政府作戰,為打擊伊斯蘭國立下汗馬功勞。而今鑑於美伊戰火一觸即發的背景下,襲擊輸油船隻,必然能增加戰爭爆發的機率。通過一個小襲擊,加重各方的猜疑,把中東戰火點燃,讓美伊之間相互廝殺,這可是一本萬利的買賣。鑑於此,筆者看來,恐怖組織不僅有實施襲擊的能力,更有發動襲擊的意願。

綜合對比,沙特油輪遇襲極有可能是恐怖組織所為。

中東大戰在即,大國油輪遇襲,幕後黑手究竟是誰?

就目前公佈的信息來看,暫時還沒有組織對襲擊事件負責,還未能確定幕後黑手是誰。但在當前美國進兵伊朗,雙方磨拳搽掌的背景下,出現沙特輸美石油船隻遇襲事件,必然加劇目前的緊張局勢。造成這種局勢的罪魁禍首,雖然暫時還沒有被查出來,但是不論有意還是無意中,讓局勢走向有利於美國。為何這麼說?我們藉助西方兵聖——克勞塞維茨在其《戰爭論》中,寫道的"戰爭無非是政治通過另一種手段的繼續"。這句話一針見血指出,戰爭不是單純的屠殺,其本質是國家為了達到政治目的的手段。以此類推,此次美國以軍事手段威脅伊朗,本質也是為了達到其政治目的。什麼政治目的呢?那就是維護美國全球霸權。

中東大戰在即,大國油輪遇襲,幕後黑手究竟是誰?

美國常年對伊朗實施經濟制裁,使得伊朗國內經濟凋敝。伊朗除了以發展核能為由,在安全領域威脅美國及其走狗以色列。在經濟領域,開始嘗試採用非美元結算石油出口。這招直擊"美元——石油"體系的根基,因為美元一旦失去與石油的綁定,各國進口石油就不必再以美元為儲備,美元自然就喪失了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核心地位,動搖了美國的經濟霸權。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經濟霸權一鬆動,必然引起美國政治霸權的動搖。伊朗這一鋤頭,挖動了美國的霸權根基。所以,美國才會不惜一切代價,先搞外交孤立和經濟制裁,再到現在的軍事威脅。可見,伊朗放棄使用美元結算石油貿易,打中美國經濟霸權要害,將其逼急了,為了維護自身霸權,這個臉美國也是不要了,明火執仗地準備武力入侵。

中東大戰在即,大國油輪遇襲,幕後黑手究竟是誰?

正在緊張關頭,卻出現襲擊事件,讓大家的神經也隨之緊繃。美國自然不會放棄介入調查的機會,一旦隨後調查中,證據指向伊朗,這不就正中美國下懷,正愁沒有合適理由對伊朗下手。由此可見,不論襲擊事件由誰所為,所產生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都有利於美國,讓其能有機可趁,把中東局勢攪的更混。

未來中東局勢的走向將更加錯綜複雜,美國﹑伊朗﹑沙特等國圍繞著利益和道義的鬥爭還將延續。危機下的中東將走向何方,不僅取決於事件本身的最終調查結論,還將受到各方政治勢力鬥爭與妥協的影響。未來,中東這個世界的"火藥桶"註定難以平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