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大战在即,大国油轮遇袭,幕后黑手究竟是谁?

据沙特通讯社13日报道称,阿联酋附近海域遭"蓄意破坏"的4艘船只中包括2艘沙特油轮。其中有一艘装载的油源准备运送至美国。沙特表示没有人员伤亡或石油泄漏,但是"两艘船结构受到严重破坏"。

中东大战在即,大国油轮遇袭,幕后黑手究竟是谁?

事件发生后,沙特能源部长表示,袭击事件企图破坏"海上航行自由,以及全世界石油消费的供应安全"。紧接着伊朗随即表示,"不要让心怀恶意的人阴谋破坏地区稳定和安全",并呼吁警惕冒险主义行为。一起油轮遇袭事件,引发中东地区局势紧张,把阿联酋﹑沙特﹑伊朗等中东产油大国和世界霸主——美国都卷入进来,正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中东大战在即,大国油轮遇袭,幕后黑手究竟是谁?

油轮遭袭不仅对全球石油供应安全构成威胁,更将本以剑拔弩张美伊关系推上风头浪尖。本月初以来,五角大楼不断向波斯湾地区调兵遣将,阵容庞大三军齐出动,海上派出"林肯"号航母打击群,空中调动B—52战略轰炸机,陆地部署爱国者导弹在中东美军基地。美国兵临城下,剑锋直逼伊朗,双方剑拔弩张。在紧张的局势下,出现油轮遭袭击事件,让地区局势更加雪上加霜。

中东大战在即,大国油轮遇袭,幕后黑手究竟是谁?

而制造这一切的幕后黑手究竟会是谁?欲追根溯源,首先要弄清事件的过程,这样才能展开进一步分析。袭击对象是沙特开往美国的油船,由此可见,袭击专门针对美国及其盟友沙特。从现象上看,至少可以断定袭击者具有反美倾向。加之袭击发生地点在阿联酋海域,临近霍尔木兹海峡,不免让美国"死敌"——伊朗具有作案嫌疑。而近年来因伊朗核问题﹑石油制裁等问题美伊之间博弈不断升级。伊朗与沙特除了什叶派与逊尼派之间教派冲突,还在打击也门胡赛武装上针锋相对。伊朗与美沙两国本以心生嫌隙,积怨甚深,现今出现油轮遇袭事件,更是刺激了各方的敏感神经。

中东大战在即,大国油轮遇袭,幕后黑手究竟是谁?

目前的局势,犹如枪已上膛,敌对双方正紧张对峙。一个节外生枝的小事,都可能点燃中东战火。而战争却不是儿戏,关系国家生死存亡,岂能轻易发动。《孙子兵法》就写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越是危及关头,反倒可能促使各方更加克制。因此笔者看来,伊朗虽具有策划袭击的能力,但是鉴于目前国力弱小,不足以单独抗衡美国。面临美国战争威胁,如果此时伊朗主动挑起事端,无异于授予美国以把柄,让其具有打击自己的合法理由,因此,在这个紧张关头,伊朗会比平常更加克制。一旦坐实伊朗是幕后元凶,美国自然喜出望外,伊朗则避之不得。"亲者痛,仇者快"的局面,伊朗肯定要极力避免,不然正授予美国开战的口实。

而反观美方会不会搞一出"贼喊抓贼"的闹剧呢?笔者看来,不能讲美国排除在嫌疑人之外。众观历史,美国为维护其二战以来建立的霸权,明面上和暗地里的各类手段都不惜采用。惯用伎俩就是诬陷对手,制造地区紧张,自己再以国际警察的身份介入。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把戏,美国不断在上演。比如发动伊拉克战争,理由是"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结果处决了萨达姆后才说什么都没有发现。发动阿富汗战争,理由是打击恐怖主义,虽然拉登遭到清除,但是阿富汗局势却日益恶化,越反越恐。叙利亚战争爆发时,奥巴马"栽赃"政府军使用化学武器。而到了特朗普执政时,却停止调查化武事件。通过这一切可以看出,美国都是以"莫须有"的罪名,对世界各国横加干涉。美国擅长于自编自演,对他国肆意污蔑,让自己出手介入能有"合法理由"。因此,美国具有一定的作案嫌疑。

中东大战在即,大国油轮遇袭,幕后黑手究竟是谁?

除了美国具有作案可能性以外,我们也不能排除国际恐怖主义势力。目前以伊斯兰国为代表的极端势力,在正面战场上遭到沉重打击,为保存实力,出现化整为零的趋势,零散地向全球各地扩散。典型事例就是,今年4月21日,斯里兰卡发生的连环爆炸案,其幕后黑手是伊斯兰极端组织NTJ,该组织成员在"伊斯兰国"接受过专业训练。美国与伊斯兰世界在文化意识形态上的对立难以化解,从2000年的科尔号遭遇自杀袭击到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到恐怖袭击,伊斯兰的极端分子不断针对美国发动袭击。而对于伊斯兰国来说,美国是"旧恨",自然不会放过,而伊朗则是"新仇",也要进行报复。在叙利亚战场上,伊朗道义上支持什叶派巴沙尔政权,国家利益上出于对抗美国战略挤压。积极支持政府军打击异端组织"伊斯兰国",并向交战区派遣雇佣军,协同政府作战,为打击伊斯兰国立下汗马功劳。而今鉴于美伊战火一触即发的背景下,袭击输油船只,必然能增加战争爆发的机率。通过一个小袭击,加重各方的猜疑,把中东战火点燃,让美伊之间相互厮杀,这可是一本万利的买卖。鉴于此,笔者看来,恐怖组织不仅有实施袭击的能力,更有发动袭击的意愿。

综合对比,沙特油轮遇袭极有可能是恐怖组织所为。

中东大战在即,大国油轮遇袭,幕后黑手究竟是谁?

就目前公布的信息来看,暂时还没有组织对袭击事件负责,还未能确定幕后黑手是谁。但在当前美国进兵伊朗,双方磨拳搽掌的背景下,出现沙特输美石油船只遇袭事件,必然加剧目前的紧张局势。造成这种局势的罪魁祸首,虽然暂时还没有被查出来,但是不论有意还是无意中,让局势走向有利于美国。为何这么说?我们借助西方兵圣——克劳塞维茨在其《战争论》中,写道的"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这句话一针见血指出,战争不是单纯的屠杀,其本质是国家为了达到政治目的的手段。以此类推,此次美国以军事手段威胁伊朗,本质也是为了达到其政治目的。什么政治目的呢?那就是维护美国全球霸权。

中东大战在即,大国油轮遇袭,幕后黑手究竟是谁?

美国常年对伊朗实施经济制裁,使得伊朗国内经济凋敝。伊朗除了以发展核能为由,在安全领域威胁美国及其走狗以色列。在经济领域,开始尝试采用非美元结算石油出口。这招直击"美元——石油"体系的根基,因为美元一旦失去与石油的绑定,各国进口石油就不必再以美元为储备,美元自然就丧失了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动摇了美国的经济霸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霸权一松动,必然引起美国政治霸权的动摇。伊朗这一锄头,挖动了美国的霸权根基。所以,美国才会不惜一切代价,先搞外交孤立和经济制裁,再到现在的军事威胁。可见,伊朗放弃使用美元结算石油贸易,打中美国经济霸权要害,将其逼急了,为了维护自身霸权,这个脸美国也是不要了,明火执仗地准备武力入侵。

中东大战在即,大国油轮遇袭,幕后黑手究竟是谁?

正在紧张关头,却出现袭击事件,让大家的神经也随之紧绷。美国自然不会放弃介入调查的机会,一旦随后调查中,证据指向伊朗,这不就正中美国下怀,正愁没有合适理由对伊朗下手。由此可见,不论袭击事件由谁所为,所产生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都有利于美国,让其能有机可趁,把中东局势搅的更混。

未来中东局势的走向将更加错综复杂,美国﹑伊朗﹑沙特等国围绕着利益和道义的斗争还将延续。危机下的中东将走向何方,不仅取决于事件本身的最终调查结论,还将受到各方政治势力斗争与妥协的影响。未来,中东这个世界的"火药桶"注定难以平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