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在不同的階段,讓自己匹配得起孩子的成長需求

「育兒」在不同的階段,讓自己匹配得起孩子的成長需求

一個新生命隨著父母的喜悅呱呱墜地,迎來了三個人此生不同尋常的開端。從此後是一條漫長無比的道路,需要耐心,需要磨礪,還需要各種學習。

都說養育孩子是一個女人人生真正的成長之路。一個女孩成長為女人的界碑,就是孩子的出現。

在撫育孩子、教養孩子的過程裡,沒有一成不變,也沒有多少教科書可以亦步亦趨,每一個不同的階段,都需要通過自己的不斷摸索和實踐來進行肯定或者調整,對的繼續堅持,不對的就得尋求轉變。

十年的育兒實踐,讓我由內心生出這樣的感慨:在不同的階段,作為家長(同時也是孩子的教育者),得讓自己匹配得起孩子的成長需求——哪怕這種需求有時候僅僅是行為上的一些調整。

第一階段:生理——被照顧的需求

在女兒小的時候,我是一個日夜身體勞作的媽媽,核心內容就是好好照料和餵養她。

經歷過親自餵養和照料嬰兒的父母,不期然就會和孩子建立起一種固定的依賴和信任的關係。這個時候的孩子,僅僅停留在身體的層面上,需要父母的只是身體上的勞累。

每一個獨特的孩子,對父母都是一個獨特的考驗。我總覺得“好帶”的孩子都是需要預先“準備”的——也就是說,嬰兒期的孩子讓父母省心還是折騰,絕大可能來自於媽媽漫長孕期之中的“表現”。

孕育孩子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需要耐心,需要平靜。心情平靜、飲食均衡的媽媽所帶來的孩子相對也就性情溫和些,體質也相對好些。

在嬰兒期的女兒,是相當“好帶”的,很安靜,很配合,不哭不鬧,往往總能讓我可以好好地睡覺和恢復我的身體。

所以在這個陪伴和餵養的過程裡,我需要的只是細心、安撫和身體上的陪伴。

第二階段:思想啟蒙的陪伴需求

兩三歲的時候,我開始蒐羅各種繪本和故事,以及dvd兒童讀物,開始啟蒙她對閱讀的興趣。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孕期裡我喜歡看書學習的緣故(我認為這其實就是一種良好的胎教),女兒出生沒幾天就能表現出認真聽讀詩詞的專注表情。那時候其實純粹只是大人的自娛自樂和消遣一樣的逗弄,但也許正是那樣的星點“啟蒙”,點亮了她心裡的“火種”。

我常常在空閒的時間裡翻著繪本給她讀故事、念字謠、唸詩詞。她總是很安靜和專注地看著頁面、安靜地聽。

這時候的陪伴,其實是一種身體外的拓展,不再僅僅侷限於有形的相伴,無形的思想啟蒙就在這樣一段段的唸誦裡打下“樁”基,讓她感受到了書本和閱讀的趣味。

四五歲的時候,女兒已經完全喜歡上了閱讀,常常自己沉浸在書本里,或者是“知識”的海洋裡。

而這個階段,我是竭忠盡守的好“保鏢”好玩伴,陪她玩,陪她看書看世界。這時候的我,愛意因為身體上負擔的減輕而更加濃郁,所延伸的耐心也更加持久。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孩子的思想啟蒙階段,父母的言傳身教和用心是奠定孩子未來興趣的一個基礎。

第三階段:美食與品味的需求

美食是品味的需求,也是快樂和自由的心靈需求。

六七歲的時候,我成了一個家庭烘焙愛好者,在家裡熱情琢磨和產出她喜歡吃的美食、點心,滿足她的味蕾,讓她心裡充滿了溫暖和幸福感。

這個時候的孩子,會因為有形的東西和父母有形的付出而感到滿足和幸福。對於吃,是孩童時代最難忘也覺得最高興的一件事情,肚子裡裝滿了自己喜愛的食物,孩子的情緒也能得到前所未有的滿足和放鬆。在食物裡享受的自由,能夠滿足那顆小小心靈對於快樂的追求。

漸漸具備了自己的口味,擁有了自己評判美味的味覺判斷,剛剛進入小學的孩子們總是很渴望品嚐各種美食,而來自於媽媽親手製作的美食又增添了她們內心裡的自豪感,驕傲的快樂著。

那時候孩子的學校和班級是給與自由的,我們喜歡做美食的媽媽會經常將美味送到學校裡,看著孩子們一張張歡欣鼓舞的笑臉,聽著她們品嚐美食發出的滿足讚歎,媽媽們的心也無比地歡喜。那時候的老師、孩子和家長聯繫很緊密,也總是因為美食而常常感覺到開心和快樂。

製作美食的過程是繁瑣而辛勞的,然而我恰恰也感謝那樣的一段對美食的狂熱實踐,讓我懂得了許多關於食品的知識,也讓我辛勤的探索和付出得到了許許多多的肯定和讚賞。

這份執著,不需要一直堅持,但卻足以豐富了我和孩子之間的情感,讓孩子感受到了媽媽的愛和勤勞,也讓我自己得到了技能的鍛鍊和精神層面的收穫。

第四階段:成長和精神的需求

當人的基本需求得到了滿足,自然而然就會向著精神層面的需求出發。

八九歲的時候,我開始更多投入時間在閱讀和開始寫作上面,不再停留在食覺,儘管她還是很希望可以常常吃到,可是我已經轉向知識的成長方向,以便我可以匹配得起她在學習中日益增長的需求。

我不知道我們前幾年讓孩子們在美食方面得到的最大滿足是否完全正確,但我能夠確定的是這些孩子們在將來回憶起來的童年一定是幸福的——因為在這份記憶裡有太多美味的美食和隨之而來的快樂,而快樂的背後更蘊藏了許多來自母愛的溫暖。

當我開始轉向學習需求的時候,女兒卻還停留在懵懂童真的狀態裡。依舊喜歡玩耍,依舊喜歡無拘無束,依舊喜歡逍遙自在。

我們由此產生了許多不愉快的分歧,我也為她顯得“吊兒郎當”的學習態度著急。當我意識到這個階段其實並沒有到達學習的正式狀態,我開始調整自己——在她還沒有養成學習的渴望之前,當更應該著重於自律和自覺的習慣養成。

一個習慣的養成,需要反覆的重複和有意識的刻意而為。漸漸地女兒開始走向自律和自覺的學習態度,書包記得收撿了,作業不用督促了……閱讀的習慣也越來越濃厚,常常會在下午自習課或者放學後跑到學校圖書館裡去看書。

為了呵護她的習慣,我開始慢慢變“懶”。當孩子願意嘗試的時候——不管是生活還是學習的嘗試,家長最適合的態度就是——放手。不過在閱讀方面,我變得越來越“勤快”——沒有什麼可以一勞永逸,孩子始終會向父母看齊,父母喜歡什麼,孩子也多半喜歡什麼……

未來階段:心理的需求

心理的需求,其實是關愛和理解的需求。

女兒看到我所閱讀的一些關於心理和育兒的書,開始偷偷拿來翻看。有時候看到她津津有味的樣子,我就會打趣她:你現在就把父母的心思摸清楚了,過兩年我可怎麼管得住你喲……

買了一套《哈佛家訓》,我還沒來得及翻閱(至今也未翻閱,而她已經翻閱了好幾遍……),她興致盎然地埋頭閱讀,以至於我覺得她有點“廢寢忘食”的味道。

不只是自己讀,還時不時對我言及書裡的一些哲理和故事。有時候她會拿某些書裡的道理來“指正”我,有時候她會委屈地抱怨我忽略了她心理上的感受、疏忽了她情感上需要我撫慰的某些需求……

我有時候跟朋友分享她的言語,會不自覺地感慨她的成長,同時也深深覺得——我不但是她的引導者,在某些時候,她已經開始成為我的“引導者”,提醒著我不要忽略對她內心的新需求,也時不時“點撥”我在這條育兒道路上的迷惘……

孩子開始漸漸長大,會慢慢地想要成為自己,而父母不能也不應該阻礙孩子的腳步,儘管父母的改變和調整也許遠沒有孩子需求的腳步快……

當一個孩子的自律、自覺和價值觀逐漸養成,開始懂得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有著對未來自己的渴望和目標,保持著閱讀和求知的心態……我覺得未來的路父母已經不需要過多的擔心,接下來的就是不斷夯實基礎和穩步前進了。

未來,我想我還是會繼續摸索和嘗試,繼續寫作和努力,或許還會讀更多關於心理方面的書籍,以應對她青春期的來臨……

因為女兒,我開始懂得——做媽媽,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既然已經成為這個身份,那就安然於這份讓自己和孩子一起變得更好的生活,讓自己的潛能也可以一再被激發,還可以學會在這樣的成長經歷裡不斷覺醒自己,拔高自己,也愉悅自己。

因人而有所不同,因時而有所改變,是育兒過程裡需要父母不斷反思和調整的策略,也是我們作為父母自身進行完善和修煉的必須。

用心生活,書寫溫暖。謝謝關注和閱讀!

如果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分享請繼續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