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密為主下的儒家

總之,元朝建國,先後只有九十餘年(1271年—1368年),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傷殘就非常的大。

一、元朝當時的蒙古民族,因為久處在中國極北邊疆的草原,歷來都受西胡、北胡的侵擾,所以防禦和戰鬥便是平常的生活,也就缺乏文化的基礎了。不像遼、金兩個民族,早已受華夏文化的薰陶。因此,自忽必烈首先進兵西藏,便受西藏密教喇嘛文化的感染,非常信仰。尤其他更驚奇十五歲的少年藏僧八思巴的學識和神奇,就尊為國師,請他製作蒙古文字。到了統一中國以後,便和西藏的喇嘛共治中國,把大小的喇嘛分佈全國各地,主導各省、州、縣的教化。當時喇嘛還是以原始西藏密教的“紅教”為主,大都從事男女合參的“雙身法”。因此,使這些戒行有虧的番僧得以仗勢姦淫婦女,侵佔貪汙,不一而足,民怨沸騰。至於傳統的禪、道、儒、佛文化,受到密教的摧毀,幾乎已一落幹丈,從此欲振無力了。

二、蒙古在元朝的時期,本身種族人口並不太多。而且西征到歐洲,北伐到俄羅斯,南征到中國全國,要

分派各地統治的人才,非常缺乏。因此,就把原先西征途中早期投降過來的人,都派出到中國各地,充當統治的官吏,例如馬可·波羅就是其中之一。所以從元朝開始,政府下達民間的公文,就有“各色人等”,或“色目”人等的文句。所謂“色目”,就是藍眼睛的人。“各色人等”,就是包括黃種、白種、棕色及黑色各種民族。中國的歷史,在元朝這個階段,也可以說已經有過人種血統大混合的經歷了。

三、在元朝初期忽必烈統治的時代,好在還有一個金國的遺賢耶律楚材擔任中書令的相職。同時還有一個和尚出身的漢人劉秉忠,都是受忽必烈所信任的人。耶律楚材是當時金國的禪宗正統大師萬松秀禪師的弟子,而且對儒家、陰陽家、雜家等學說都有深造。他和元遺山一樣,都是金國末代具有中國傳統文化深厚修養的學者。當成吉思汗兵臨印度邊境時,因為接受他的勸諫,才沒有進攻印度。劉秉忠也是兼通儒、佛和陰陽家之學的特殊人物。因此而使元朝初期漸漸受到儒家學說熏習,才較能保存元氣。但元朝以來的儒家學說的理念,大部分仍是宋儒的傳統,尤其是以朱熹的傳承為主。

四、元朝的蒙古族入主中原以後,除了崇信西藏密教的佛法,和藏僧喇嘛共治中國以外,漸漸也開始認識孔孟之道的儒家文化,而且受到一般儒家學者臣工們的影響。忽必烈死後,由他的第三個兒子繼位,史稱為“元成宗”的鐵木耳,封孔子為“大成至聖文宣王”。而且這篇封號的文章“制誥”,實在勝過歷代敕封孔子的“詔書”,不知出於哪位儒臣的大手筆。如雲:

制曰:先孔子而聖者,非孔子無以明。後孔子而聖者,非孔子無以法。所謂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儀範百王,師表萬世者也。可加大成至聖文宣王。遣使闕里,祀以太牢。於戲!父子之親,君臣之義,永為聖教之遵。天地之大,日月之明,奚罄名言之妙。尚資神化,祚我皇元。

並賜諸王《孝經》。到了“愛育黎拔力八達”繼位,史稱“元仁宗”的第二年,又詔以“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邵雍、司馬光、朱熹、張栻、呂祖謙、許衡,並從祀孔子廟廷”。但元朝宮廷內外的重要大臣及其族眾,始終是信奉喇嘛的密教為主

;尊重儒家,但為俯順士大夫們的習慣而已。古人所謂:“善於泳者溺於水”,“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因此,到了元順帝的時期,便有韓山童等以“白蓮會”燒香惑眾起義,宣傳天下大亂,“彌勒佛”下生人間救世。跟著便有方國珍、張士誠、陳友諒,乃至朱元璋等乘時而起,促使其亡。元亡於明的這個階段,已經到了十四世紀,即是公元1333年至1367年。西方的歐洲,正當意大利人文主義開始發達,商業都市勃興英法百年戰役的興起,也正在這一階段。德國的帝位,正由諸侯選舉所產生。日本也正在分為南北朝的時代。西歐的文化,仍處在基督教神學昌盛的階段。從1378年開始,羅馬教會大分裂,直到十五世紀的中葉1417年為止。

摘自:南懷瑾


藏密為主下的儒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