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是因為懶惰——別被騙了,三個方面告訴你“我們為什麼拖延”

拖延是我們每個人都親身經歷過的。上學時的暑假作業總是拖到開學的前一天才做。冬天的早晨總是賴在溫暖的床上不願起來,享受著溫暖帶給我們的舒適感。有時候會因為自卑,害怕被拒絕不去向喜歡的人表白。我們經常反感父母對我們的各種要求,有時候我們對他們的要求無能為力也無可奈何,我們會選擇逃避。我們總是對想做的事缺乏安全感,總想要等到萬事俱備才開始行動,以為那樣成功的勝算更大。我們總想找到一種舒適的方式來緩解現實生活中的壓力和不如意,而在找到之前不會採取任何行動。我也一樣,我總是在前一天晚上對自己說,明天要早起,從明天開始做一個勤快的人。不記得這樣的重複有多少次,反正從來沒有實現過,只是每天這樣的反覆已經成為了我的一個習慣。

很多時候我都被拖延困擾,拖延被認為是浪費時間和懶惰的成果。或許是因為決心不夠,或許是因為在乎的程度不夠,或許僅僅是因為不想。拖延從未離開過我的生活。

拖延是因為懶惰——別被騙了,三個方面告訴你“我們為什麼拖延”

拖延是什麼意思?拖延是一個動詞,推遲、延緩、延長的意思。這幾天讀了一本書叫《拖延心理學》,其作者簡·博克和萊諾拉·袁詳細而有深度地闡述了導致拖延的根源和解決方法,讀過這本書後我才真正全面認識到原來生活中有這麼多因素會導致拖延的。我的這篇文章主要講述導致拖延的根源。

《拖延心理學》提出拖延是一個重複循環的怪圈:a.首先信心滿滿,我一定可以做好。b.錯過之後就後悔了,我應該早點開始的;我明明可以的,為什麼我沒有做;我真的很討厭自己,我不想這樣子的。c.時間有限,要做出最後抉擇了,要麼放棄要麼背水一戰。d.從這件事總結教訓並下定決心:我以後再不能拖延了——然後下一次又是重複以上過程。這就是拖延的怪圈,當拖延變成一種習慣就很難做出改變了。

拖延的表象就是時間,一件事不能在所設定的時間內完成就是拖延。時間分為客觀時間和主觀時間兩種,客觀時間由鐘錶和日曆衡量,而主觀時間具有個人獨特的感覺,是不可量化的。拖延者的主觀時間和客觀時間是有衝突的,主觀時間大於客觀時間,拖延為負數,差距越大效率越高;主觀時間等於客觀時間,沒有拖延;主觀時間小於客觀時間,差距越大拖延越嚴重。在客觀時間固定情況下,我們沉浸在一項工作或學習當中時會覺得時間過得很快,也就是主觀時間小於客觀時間,拖延就產生了,然而這種拖延是可以提升自我的。

拖延是因為懶惰——別被騙了,三個方面告訴你“我們為什麼拖延”

根據《拖延心理學》的分析,我把“我們為什麼會拖延”這個問題的答案概括為三大部分:自身身體狀況,家庭影響和自我心理方面。

自身身體狀況。

身體有某種病症很大程度上會導致拖延:

  1. 執行功能障礙。其最大特徵就是無序。不論是有形的無序還是大腦中無形的無序。這些無序的東西讓人感覺雜亂無章,無從下手。明明腦子裡有很多想法和創意,卻不知道從何說起。在一堆雜亂的書中找出一本書和在分類好的整齊的書中找到那本書哪一種更快可想而知。
  2. 注意力缺失紊亂症(ADD)。ADD的三個核心症狀:注意力分散、衝動、躁動不安。這類人很難集中注意力去做一件事情,時間感不強,他們更傾向於做眼前的事情,而這眼前的事情維持的時間不長。因為他們的大腦經常開小差的,所以他們要做成一件事會比平常人慢很多。
  3. 抑鬱症。抑鬱症程度各有不同,不管是哪種程度或多或少都會對做一件事的進度有所影響。抑鬱容易讓人產生消極情緒,它打消一個人的積極性,從而使人頹廢。抑鬱症不是與生俱來的,它是可以通過後天改變而治癒的。
  4. 焦慮症。人為什麼會焦慮?有時候是由外界的各種壓力導致的,有時候是自己給自己製造的。在當今競爭激烈的時代,焦慮很多人都會有。焦慮就像蛀蟲一樣不斷消磨我們的精力,最後精疲力竭,能量嚴重不足。焦慮者就好比一個人不斷接受外界投過來的各種能量,卻不懂得取捨。他哪也不去,就在原地打轉,轉著轉著就暈了。
  5. 其他疾病因素。比如說感冒使人疲憊,會影響做事的進度。
拖延是因為懶惰——別被騙了,三個方面告訴你“我們為什麼拖延”

家庭影響。

拖延不是個人的事情嗎?跟家庭有什麼關係?不急,且聽我解釋。人一出生如一張白紙,他們是通過家裡人灌輸的各種信息才逐漸認知這個世界的,所以親人對孩子的影響是最大的。在孩子心裡,他們在乎父母對他們的評價和重視程度,渴望得到父母的關愛和肯定。如果孩子得到的是父母的否定和冷漠,他們會覺得自己是不重要的、不優秀的、不被喜歡的。而這些消極的心理往往助長拖延的發展。

一、不自信。來自於父母的聲音。父母對你的態度會間接影響你以後對自己的態度。來自於父母的聲音表達了他們對你的態度,是否定的,懷疑的,還是支持的?我們知道謙虛是一種美德,很多父母會在其他父母面前有意無意地貶低自己的孩子:我家孩子很笨,成績又不好,一天天的就知道看電視玩遊戲。你家孩子又乖又勤快,我家孩子能趕上你家孩子一半我就心滿意足了。父母對自己的不斷否定,讓孩子懷疑自己的實力,久而久之自卑感與日俱增。父母對孩子的否定聲音最終會變成孩子內心對自己的否定聲音。同樣的道理,父母對孩子持懷疑態度或者是支持態度,那麼最後這種懷疑或支持就會變成孩子心中的對自己的態度。否定和懷疑的聲音就像迷煙,阻礙一個人客觀清晰地做出自我評判,拖延悄然而至。

拖延是因為懶惰——別被騙了,三個方面告訴你“我們為什麼拖延”

二、想要活出自我而不能。家庭的傾向。有些父母就想讓孩子按照他們的要求做事,意圖主宰孩子的生活。他們認為孩子還小,不懂事,並沒有辨別善惡的能力。為了讓孩子少走彎路,他們會為孩子制定一系列的規則:這個可以做,那個不可以做,應該這樣做,不應該那樣做,一定要這樣做,一定不要那樣做——這樣的管控美其名曰為你好,實際上孩子們缺乏獨立思考和獨立生活的能力。在這些條條框框的規則下,著實讓孩子喘不過來氣,他們渴望有一些事情能夠自己做決定卻發現無能為力。孩子的心靈很單純,他們總是對父母的安排充滿疑惑卻無法尋求答案。所以孩子們只能用拖延的方式來增強自己的自由感,以得到暫時的放鬆。相反的,父母對孩子進行開放式的教育和引導,並且能夠友善地交流,孩子也會變得積極樂觀的。

三、自尊心受了傷。家庭對自尊的影響。孩子的自尊心相當脆弱,是需要好好保護的。過度的讚揚使自尊心膨脹,他們會認為我什麼都可以做。而過度的貶低會壓制一個人的自尊心,他們會認為我一無是處。所以父母應該適當評價孩子,對孩子以尊重更能夠建立他的自尊。這就要求父母要多跟孩子溝通,孩子需要的不僅是陪伴,還有情感的交流,這樣他才不會覺得自己是在孤軍奮戰。相反的,如果父母中傷了孩子的自尊心,孩子會覺得父母不再喜歡他了,自己被孤立了。一個人的自尊心受了傷是難以修補的,伴隨著有自卑、膽怯、憂鬱等等負面情緒,遇到事情更願意選擇拖延,甚至逃避,以為這樣才是保護他脆弱心靈的最好方式。

拖延是因為懶惰——別被騙了,三個方面告訴你“我們為什麼拖延”

心理方面。

一、拖延為了不失敗。這是完美主義者的表現。完美主義者分兩種,一種是適應型的,適應型的完美主義者跟拖延關聯不大。還有一種是適應不良型的,適應不良型的完美主義者是怎麼樣的呢?他們往往對自己期望太高,但卻不抱太多希望。他們對聰明的渴望勝過自己的努力。他們認為失敗是自己不夠聰明的證據,因為害怕失敗所以遲遲不肯採取行動。“要麼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是適應不良型的完美主義者最重要的信條。所以他們總是等到萬事俱備才開始行動,可世上哪有什麼完美的事情,拖延和等待只會錯失更多,不是嗎?正如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卡羅·德威克提出的那個問題:成功是為了學習和進步還是為了證明你的聰明?

二、拖延為了不成功。與適應不良型完美主義者觀點相反,他們恐懼成功,甚至逃避成功。

  • 他們認為成功帶給他們很多不好的東西:一旦成功,就會把自己暴露在聚光燈下,被很多人關注,進而增加自身的心理壓力。他們害怕自己的實力遠不如人們對他的期待,害怕自己會辜負人們的期待,所以他們必須爭取每次都成功,但是這樣讓自己很累。
  • 同時成功會給身邊的人帶來傷害,因為你的成功而傷害了別人的自尊,比如你經常得第一名,而別人一樣很努力卻始終在最後幾名,為了不傷及別人的自尊心,你會掩藏自己的榮耀,把自己的成功輕描淡寫。
  • 成功也會讓自己受到傷害。有時候會因為自己取得的優異成績而遭到別人的忌妒和敵意,這樣豈不是把自己陷於不利的境地?

所以那些恐懼成功的人寧願留在普普通通的中等級別,也不願做人人瞻望的第一。跟大多數人保持一樣的步調能夠讓他們感到舒適。

拖延是因為懶惰——別被騙了,三個方面告訴你“我們為什麼拖延”

三、拖延為了實現個體獨立性的自我價值感。這裡有一個前提條件是被要求去做或自己想做卻不願意聽從規則去做。規則就是別人要求我們或者自己要求自己做事情。個體獨立性的一個核心想法就是:”我為什麼要聽你的?”不管是自己想做還是不想做的事,都不願按照別人的規則來做事。“我反對受控制,如果我不能直接說不,我就想用拖延的方式尋求心理的平衡。”比如老師佈置給你的作業,或者領導交代給你的任務,你並不想做但似乎不得不做,一旦你畢恭畢敬地做了,你就會覺得失去了自我獨立性,好像你在順從別人的控制,這種感覺很不爽。你叫我往東,我偏要往西,即便是我也想往東,不得不往東的時候,我就會不開心——“我”總是以拖延的方式來獲取自己的弱勢者權力,企圖奪得整個事件的掌控權。

四、拖延為了維護心理舒適區。現實中人與人的交往太過疏遠或太過親密都讓人覺得不舒服。拖延者之所以拖延是因為他們想要把自己放在過度疏遠和過度親密之外的中間區域,來使自己感覺舒適。

  • 恐懼疏遠就是害怕孤獨,身邊沒有人可以幫忙的時候就覺得沒有安全感,很無助。有人陪伴一起面對會比較輕鬆,而讓他一個人面對時就有些不知所措了。所以恐懼疏遠者會想方設法在一些事情上拖延,等待他人的幫助到來。拖延是比較有效的方式,如果不拖延,自己一個人把事情做好了,那麼誰還來幫助你?
  • 恐懼親近就是怕被別人利用,怕別人知道他醜陋的一面會討厭他。太過親近使他們缺失了很多私人空間,讓他們很苦惱。恐懼親近者同樣會想方設法在一些事情上拖延,不想別人從他那裡獲取更多。況且經常被人打擾的感覺不太好。

所以最理想的狀態就是在過度親密和過度疏遠之外中間那個區域,為了維護這心理的舒適區,拖延就成了維繫這種心理平衡的一種策略。

拖延是因為懶惰——別被騙了,三個方面告訴你“我們為什麼拖延”

拖延實際上是有兩面性的。拖延可以讓你停留在當下你認為比較舒適的那個時間段裡,可以幫助你躲避內心的煩惱、恐懼和焦慮。可以讓你暫時忘掉生活的壓力和不如意。實際上拖延是給你一個方便偷懶的理由讓你心安理得地不採取行動,但是這樣的拖延必定是要你為之付出代價的。拖延勢必浪費你的一些時間,降低你的做事效率,也使你錯過好多機會。拖延並不能解決實際上的問題,躲避也只是沒有勇氣的表現。光陰似箭,好好把握眼前的美好,莫讓拖延把時光虛度。

本文參考了:《拖延心理學》;作者:【美】簡·博克、萊諾拉·袁;譯:蔣永強、陸正芳;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