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3月刊


知行

3月刊


彼得德魯克曾說:“管理不在於知,而在於行”。華理商學院知行合一講壇正是為了讓華理學子在知的基礎上更好地踐行“行”。知行合一,我們一直在路上。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了我們很多思考,也將線上教學推向了高潮,催生著新觀念的形式和新技術的產生。商學院老師們秉承著高度的責任心和強烈的使命感,以知行合一的實幹作風,停課不停學,積極開展線上教學,知行合一講壇也在三月如期開展。新冠疫情期間,我們應該怎樣調整心態,怎樣尋求市場機會,下面我們來回顧疫情下四位導師給我們給我們帶來的精彩課程。

你一定會收穫頗豐


第一期:畢佳 《疫情啟示錄》


畢佳老師是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校友,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職業(創業)導師,上海商贏互聯網醫院院長,嘉醫匯聯合創始人。

畢老師在疫情期間,一直沒有停止腳步,和團隊成員一起在開展互聯網線上問診工作,為控制疫情做出來很大的貢獻。也給我們在疫情期間應該做點什麼給與了極大的啟發。

知行合一3月刊

1、如何正確解釋“合理的遲來”

看問題要全面,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一切,景深效果代表著穿透、關聯和想象力,關聯到疫情上,我們要學會區分小景深和長景深,小景深代表著短期機會,長景深代表著產業機會,學會通過“觀看”和“景深”判斷機會的性質,找到短期需求背後的產業機會,比如疫情期間的口罩生產業需要小景深,長景深則是互聯網醫療業,由於疫情的衝擊,互聯網醫療將會得到一個很大的發展。


2、合理看待疫情期間的“危”和“機”

溫斯頓.丘吉爾曾說“不要浪費每一次危機”,每一次跌入谷底,也就是每一次反彈的機會,學會觀看,觀察、思考與表達事物思維,“懶螞蟻效應”,懶螞蟻並不懶,只是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偵查和思考上面,等到危機發生的時候,能夠快速做出決策,解決大家的危機。疫情下的我們也應好好地思考自己的發展方向。


3、尋找不確定性裡的確定

在疫情不確定的環境下,識別捕捉長短“機會”看清自己,找到適合自己的職位,思考我們的能力是平臺賦予我們的,還是自己真實的能力,這將決定著我們的未來發展方向。我是誰?我有什麼?去哪裡?對自我的判斷來自於外界的反饋。對自己認知越準確,判斷接下來往哪去的邏輯基礎才是準確的。找第二戰場,看你認為的核心能力在第二戰場是否有人買單。把自己塑造成一個斜槓青年。


第二期 陳彧


《企業防疫復工,員工心理復原》


陳彧老師是教育部下屬系統整合學院學術委員,教育部下屬企業教練導師學院委員;上海交大《企業隱形動力》導師,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訓練導師,偉事達私董會總教。

知行合一3月刊

知行合一3月刊


1、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的衝擊影響

高盛:美國第一季度GDP增速下調至1.2%,全球金融市場動盪,宏觀經濟層面:疫情會對中國經濟產生短期衝擊,但不會改變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疫情對經濟的衝擊大概率會集中在2020年第一季度,疫情短期內推動CPI上漲和PPI回落,長期對價格影響有限;消費層面:短期消費增速將明顯下降,中長期消費潛力釋放和消費升級趨勢不變,一起結束後,住宿、餐飲、交通運輸業有望快速復甦,消費需求可能面臨超額釋放。投資方面:相較於疫情對消費的影響,疫情對投資影響相對較小,政府後續會加大力度刺激投資,2020年投資對GDP增長的貢獻可能略有上升。疫情也會推動一些大型基礎設施項目的新增投資。


2、抗疫復工後,中國企業組織優化和突圍之路

新冠疫情是2020年的“黑天鵝”事件,一切偶然的背後都是必然。這隻黑天鵝必將重構中國的商業、社會、政務體系。中國各行各業將迎來一次結構性重組,實現超常規的升級。商業正反映了生物學原理。正如達爾文所認為的那樣,生存下來的人“不是最強大或最聰明的人,而是最能適應變化的人”疫情肆虐下,企業絕地求生。

  • 探索“場”的更多可能性,餐飲行業瞄準在線商場、外賣、團餐業務、直播帶貨。
  • 私域流量池+社交直播+小程序裂變——賦能門店與導購,打造數字化社交零售閉環。
  • 雲健身、雲蹦迪、雲發佈會、雲音樂節、雲賣房 用“直播”解鎖服務新形式。

實體經濟線上化趨勢愈發明顯,但轉型不易。企業要能洞悉線上線下的需求差異,要捨得投入成本去升級客戶管理系統、去打磨升級產品。


3、疫情之後,企業員工的心理關懷和心理復原

員工的個人安全應當放在抗疫期間首位,企業構建良好的工作環境,線下工作安全健康,線上工作敏捷高效;強化企業文化,構建良好人際關係;提升員工個人價值。

  • 充分理解員工情緒

一些員工因為疫情出現焦慮恐慌,或者注重生活、安全的心態,要給與充分的理解和支持,這種心境是暫時的;而且正確引導後能夠昇華到追求人生意義。

  • 通過宣傳增加員工確定性和安全感

企業在第一時間收集疫情相關知識,並將企業做的相應的策略進行宣傳,這樣能增加員工的確定性和安全感。

  • 通過鼓勵和關懷凝聚人心

在疫情面前,人們會更加團結。此時管理者可以充分鼓勵和關懷員工,讓員工從情感上自發的凝聚在一起,而不是監督和指揮員工,這樣會引起員工反感。

  • 切實措施體現人文關懷

例如通過提供遠程辦公環境、增發口罩、提供健康水果、開設正念和情緒訓練課程等方式讓員工感受到特殊時期的人文關懷,安撫員工情緒,提升工作效率。


4、個人的具體心理支持方法和技巧

  • 技巧1:改變認知

改變情緒和應激本身的認知,改變信念,人類的不安情緒主要源於人類的不合理信念,而不是源於實際的事件與情境本身。

  • 技巧2:處理情緒的剝洋蔥法。

安撫情緒、探索情緒、轉換情緒、核對情緒。

  • 技巧3:正念減壓

正念:有意識、非評判、好奇、專注、慈愛、當下、身心現象的覺察。


第三期 芮柏松


《疫情後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思考》


芮柏松老師是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職業導師,德勤中國副總監,ITIL®Foundation認證,IBM SPSS Modeler Certified Specialist ,,國際註冊內部審計師(CIA),國際註冊信息系統審計師(CISA)。

知行合一3月刊

1、轉型趨勢

數字化信息技術推動變革的發生,雲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物聯網、機器人自動化、圖像處理、語義分析、區塊鏈、柔性生產、工業4.0、移動互聯網、區塊鏈、機器學習,在互聯網的引領下,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數字技術已被公認為第四次產業革命的重要驅動因素,為全球經濟活動賦予巨大能量。

知行合一3月刊


2、能力建設­——不止在眼下,更在於未來

  • 定位和目標

明確數字化轉型的戰略方向以及與理清同業在目標客戶、產品服務、渠道的間隔。

  • 資本運作模式

通過資本投資AI公司,互聯網公司,成立科技公司,跨界合作。

  • 目標客群及其需求

明確主要目標客群,在明確客群的基礎上,打造核心產品。

  • 品牌策略

明確品牌策略,清晰化品牌路線。

  • 科技手段支撐

如果確保IT投資的投入與人才投入,人工智能等技術的運用,數據資產盤點與數據基礎平臺建設。

  • 運營模式

明確內部的運營模式,階段性計劃;明確線上線下的全渠道運營模式;智能運營統一平臺的部署與升級。


3、疫情影響

RPA技術的應用,它能同員工一樣執行工作任務並訪問各種應用程序,將機器人作為“混合型”解決方案,結合現有系統和機器人自動化最大限度地提升效益。

  • 遠程辦公:SaaS, Asset。
  • 營銷端的應對——無接觸營銷。
  • 運營端——智慧運營。


第四期 陳和生


《新冠疫情對智能製造升級的影響》


陳和生老師是上海思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製造型企業生產與品質管理專家,實戰派培訓師、諮詢師,國家註冊高級精益生產師。

知行合一3月刊

1、新冠疫情對中國製造業造成的影響

  • 停工和物流中斷造成的違約風險

無法按期復工或較長時間的停工,直接影響了生產計劃,可能導致已有訂單的合同違約,而無法減免的租金、貸款利息、工資等可能給企業造成巨大的財務壓力。

  • 高新前沿領域措施佈局先機的風險

新一輪科技革命是中國經濟實現趕超的關鍵,此次疫情一方面對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本身造成了負面衝擊,另一方面可能成為發達國家扼殺中國製造崛起的關鍵窗口期,科技領域分秒必爭,在此時間節點,若疏於在高科技領域的佈局先機,損失可能是巨大的。

  • 疫情結束後報復性產能增長風險

在可預見的未來時間段,比如3月底4月初,我國迎來疫情的拐點和“復工潮”,中國製造很可能出現報復性的產能增長,如何進行生產資料的合理分配和調動,產能恢復的順序如果安排,生產能力如何佈局,都是各個地方政府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2、新冠疫情對智能製造升級的影響

  • 建立智能製造願景,專注戰略優先事項

發展智能製造已經成為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目前已有82%的企業制定了智能製造發展願景,47%的企業制定了智能製造發展規劃,15%的企業在戰略執行過程中定期開展評測與監控,並根據評測結果對智能製造戰略進行優化和調整。

  • 打造智能製造文化,提升製造業人才技能

根據平臺結果分析,目前85%的企業僱員充分意識到發展智能製造的重要性,企業識別了發展智能製造應具備的人員素質和能力,60%的企業開始配備發展智能製造綜合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能人才,52%的企業注重內部人才的培育。7%的企業開始積累和沉澱專家知識和經驗並將其進行數字化和代碼化,以助企業解決運營管理中遇到的複雜問題。

  • 提升設備數字化和網絡化能力,夯實發展基礎

設備數字化是智能製造的基礎,面對多種協議並存的異構設備,面對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水平較低的現實,難以滿足企業向智能製造高成熟度等極的躍升。推動對關鍵設備的運行監測、能效優化及預測維護等,有效提高設備的綜合利用效率,是近期發展智能製造的基礎工作。

  • 補齊集成短板,提升互通互聯水平

集成是企業實現智能裝備到智能生產單元、智能生產線、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乃至智能製造系統集成過程的關健環節,是企業提升智能製造能力水平的關健方面。


在疫情發生的這個特殊時刻裡,聆聽了“知行合一”講壇的四位導師精彩實用講座,給我們帶來很多啟發,深入地思考了企業和個人的發展方向,面對疫情,調整心態,抓住機遇,積極轉型。春天已來,願春來疫走,山河無恙,人民安康,親愛的同學們,我們在春意盎然的華理校園盼你回家,等你歸來。四月知行合一講壇,乾貨滿滿,敬請期待。


知行合一3月刊

學生反饋熱烈

知行合一3月刊


知行合一3月刊

“知行合一”講壇介紹


交流 發展 視野 創新

“知行合一講壇”由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專業學位教育中心定期舉辦,秉承“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定期邀請國際國內各領域知名學者、企業家、以及具有影響力企業的高層管理者,分享成功經驗和管理見解,為專業學位在校生及校友提供最具前瞻性的行業信息,開拓更廣闊的商界視野。


4月講壇預告:

  • 4月8日 朱寧《逆境之下的逆向思維》
  • 4月15日 王曉波 《個人理財與家庭理財——如何增強家庭免疫力》
  • 4月22日 王振宇 《如何做好動漫玩具?——中國動漫產業玩具行業現狀及機會》
  • 4月29日 王一中 《國際和中國醫療器械的發展空間》

文字|徐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