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德国双轨制医保

  德国是世界上较早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之一,于1883年、1884年和1889年分别颁布了疾病保险法、意外伤害保险法、伤残老年保险法三项立法,对德国乃至世界许多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浅谈德国双轨制医保

  德国一直坚持推行强制性的社会保险制度,表现在医疗保险上亦是如此。目前德国实行的医保体系是双轨制,指的是公立法定医疗保险(Gesetzliche Krankenversicherung,GKV)与私立医疗保险(Private Krankenversicherung ,PKV)并行的医保制度。

  在德国居住的所有居民,不论其是否持有德国国籍,都必须参加医疗保险。这种强制性的社会健康保险制度覆盖了德国91% 的人口,加之商业保险的作用,德国整个健康保险制度为99%的人口提供了医疗保障。

  公立医保

  所谓公立保险,其实并不是由政府直接管理的,而是根据德国的法律规定,由专职机构管理的一种法定保险险种。公立医保的价格十分亲民,特别是对老年人可谓十分友好。同时,公立参保者只需要缴纳自己的费用,其尚未工作的子女医疗费用也能由医保公司报销。

  虽然公立医保的服务不及私立医保,但是却依然覆盖了大多数的就诊与处方药费用,还提供定期的免费体检等服务。此外,在发生重大疾病的情况下,公立医保还会进一步提高报销比例,有效避免了因病致贫的现象。

  普遍上来说公立保险的保费目前是投保人当前工资的14.6%。在职人员和退休人员只需支付保费中的一部分,剩下的由雇主和养老保险公司支付。经济收入是决定参保人缴纳保险费多少的唯一因素,它与享受医疗保险的程度没有关系。

  任何缴纳了占工资一定比例的医疗保险费的参保人员都有享受同等医疗待遇的权利,这使得健康人与病患者之间、高风险者与低风险者之间、单身者与有家庭者之间、高收入与低收入者之间彼此进行共济互助,充分体现了社会医疗保险的公平性质。

浅谈德国双轨制医保

  私立医保

  私立医保可以理解为补充医疗保险,有些人参加了公立医疗保险,需要更多保险服务的,可以再参加私立保险。而一部分人可以不参加公立医疗保险,直接购买私立医疗保险。例如公务员和自雇人员一般都会购买私立保险。私立医保费用相对较高,缴费额会随着年龄上升不断上涨,一份保险只对应一个参保者。

  但是对于年收入较高人士来说,私立保险的费用并没有负担,而且服务更好一些。在专科医生处挂号时,其服务优势体现得尤其明显:公立参保者能够预约到的挂号时间往往要排到好几个星期之后,而参加私营医保的人士,往往能够实现"上午电话预约、中午就能看病"。此外,私立医保客户还能获得单独病房、主任医生亲自负责、报销额度更高、报销范围更广。

浅谈德国双轨制医保

  两种保险类型的转换

  公立和私立医保间的转换是很受限制的。特别是针对一些投保者,年轻的时候收入不错,选择私立医保,尽享其优势。然而年龄大了,保费上升,因此想转到公立医保。那么这种情况下,如果参保人年龄不超过55岁,由私立医保转为公立医保还是有可能的,当然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不是随意转换的。但是如果超过55岁,就比较难了,至少要在过去的五年里有付过公立保费的情况。

浅谈德国双轨制医保

  双轨制医保面临挑战

  同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一样,德国医疗保险同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德国联邦统计局指出,医疗行业已经成为了德国经济的最重要产业之一。一些公共卫生政策专家则担忧地指出,随着人口老龄化,医疗开支比重将继续走高。而如果医保公司监管不力,也会导致过度医疗现象的出现,进一步加剧费用走高的局面。

  私立医保主要受到高收入人士的青睐,对于公立医保而言,高工资客户的流失意味着大额收入的损失,也就拉低了公立医保的平均缴费水平。一些人认为应取消私营医保,医生、诊所对私立医保客户优待有加的现象是加剧了社会不公正。

  而支持双轨制的人士则认为,私立医保能够为每个病人支付更多的诊疗费,从而提高了诊所、医生的收入水平,对德国医疗体系的健康运转大有裨益。此外,公立医保对于新型药物、试验性疗法的态度较为保守谨慎,往往要等到多年后才将其列入报销范围,而私立医保公司则对此慷慨得多,因此"双轨制才是推动医疗科技进步的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