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化轉型奏效,疫情下一汽奔騰銷量勁增12%,全年20萬穩了?

疫情對車市衝擊巨大。據中汽協統計,一季度國內汽車銷量同比下降了40%以上,很多企業被迫降薪、裁員,並調低全年目標。但一汽自主品主品牌卻比較硬核,除了現在炙手可熱的紅旗,一汽奔騰也表示20萬輛的目標不變。

而廠家剛剛公佈的數據,一季度一汽奔騰終端銷量為22,006臺,同比提升12%。雖然疫情之下銷量能同比上漲已屬不易,但時間過去四分之一,銷量只完成12%,接下來9個月要每個月要賣2萬臺車,一汽奔騰靠什麼實現?

年輕化轉型奏效,疫情下一汽奔騰銷量勁增12%,全年20萬穩了?

產品線有很大空白

想提升銷量就得有新車,而一汽奔騰的產品線,目前還非常單薄,這也意味著潛力巨大。2019年,一汽奔騰銷量達到12.05萬輛,同比爆增33%,市場佔有率為0.57%,在自主乘用車的排名從20名提升到14名。

分解到具體車型,緊湊型SUV車型T77完成4.5萬輛,小型SUV車型T33和X40一起貢獻了4.5萬輛,而去年11月上市的旗艦SUV車型T99,兩個月就取得了0.7%的市場佔有率,再加上奔騰B系列的轎車,一起完成了12萬+的銷量。

年輕化轉型奏效,疫情下一汽奔騰銷量勁增12%,全年20萬穩了?

從銷量結構上看,奔騰2019年SUV是大頭,而2020年是產品大年,還將推出多款車型,除了現有車型的個性化衍生車型,還將在轎車領域補短板。不久前,奔騰T77 Pro已經上市。今年即將上市的車型還有代號分別為C105、D365、D357的三款新車,其中C105是一款A級純電SUV,D365是一款A0+級的SUV,而D357是一款高品質的越級家轎。

年輕化轉型奏效,疫情下一汽奔騰銷量勁增12%,全年20萬穩了?

在2019年11月的一汽奔騰“品牌之夜”上,發佈了FMA和FME兩大全新造車平臺,FMA是面向未來的傳統燃油車平臺,FME是全新的純電動車平臺,這兩大平臺可衍生出不同級別、不同細分市場的多種車型,產品線劃分為“B、E、S、T”四大系列,可見一汽奔騰還將有一大波車型即將推出。

產品力的提升是關鍵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產品力的提升,2019年奔騰的增量主要靠T系列的三款新車實現的,今年一季度仍然延續這種勢頭。數據顯示,一季度老將奔騰X40銷量為6697輛,仍是銷量擔當,然後就是T77銷量5797輛,T99銷量1959輛和T33銷量1337輛。另外,還有奔騰B30 EV和X40 EV兩款新能源車賣了2600輛,以及1670輛出口的新車。

年輕化轉型奏效,疫情下一汽奔騰銷量勁增12%,全年20萬穩了?

如果說X40是靠性價比取勝,那麼T77和T99能站住腳,靠的就是奔騰對產品的重新定位,注入了更多的高科技元素。除了外觀上的巨大升級,還有“物聯網汽車”的全新定位。2018年10月,一汽奔騰發佈全新品牌戰略,確立了“物聯網汽車創領者”的定位,並於2019年4月正式啟動“天馬星途”智能網聯戰略,而T系列三款新車就是在這個背景下產生的。目前,一汽奔騰的YOMI系統已經相對成熟,對於年輕消費者有很大的吸引力。

年輕化轉型奏效,疫情下一汽奔騰銷量勁增12%,全年20萬穩了?

不只軟件,今年一汽奔騰還在動力上進行了升級,比如:今年3月上市的T77 PRO,將1.2TD發動機升級為1.5TD,這臺發動機熱效率達到39%,超過市面上的多數主流發動機,最大功率124kW,峰值扭矩258N·m。對於消費者來說,這種核心動力的升級更具感召力,比如奇瑞和長安等自主品牌,都是通過更先進的發動機實現逆轉的。

在品牌上與紅旗區隔

當然,最大的問題是與紅旗品牌的區隔。這兩年,兩種品牌都處在復興階段,而且規模也都非常全面,如何避免內耗是關鍵。從一汽集團的規劃看,奔騰和紅旗的關係很像大眾奧迪或豐田雷克薩斯的關係,一個主打平民,一個主打豪華。

年輕化轉型奏效,疫情下一汽奔騰銷量勁增12%,全年20萬穩了?

但也不可避免的會出現,兩個品牌共用同一套動力系統的問題,難免被指為“換殼車”,包括奧迪和雷克薩斯等也面臨類似的問題。好在奧迪自身還是有一些不與大眾共享的技術,比如quattro四輪驅動技術和DQ500七速溼式雙離合變速器,而雷克薩斯由於動力系統與豐田相同就被稱解讀為“精裝版的豐田”。

年輕化轉型奏效,疫情下一汽奔騰銷量勁增12%,全年20萬穩了?

那麼,奔騰如何和紅旗進行區隔?目前來看,兩個品牌更多的是在營銷方向上進行區隔,以顯示不同的品牌定位。除了在設計風格上的區隔外,奔騰更多的是與泛90後年輕人做朋友,主打“年輕時尚潮”,比如T77跨界聯姻小米和贊助《奔跑吧3》,還有T33在2019新浪超級紅人節上市、T99牽手網易娛樂盛典。並且在渠道端,一汽奔騰全網經銷商全面轉型為“物聯網汽車體驗館”。

與紅旗品牌的宏觀敘事努力營造“高大上”的形象相比,更顯得接地氣。如果非要比,奔騰更像小米,而紅旗偏向華為。最終的結果就是在價格上區隔,至於消費者是否認可,考驗的是一汽的品牌運作能力。

年輕化轉型奏效,疫情下一汽奔騰銷量勁增12%,全年20萬穩了?

從一汽集團層面看,兩個品牌將同步發力。不久前,一汽奔騰的資產從上市公司“一汽轎車”拿出,將一汽解放資產注入,上市公司也更名為“一汽解放”。自此,一汽奔騰成為一汽集團下非上市公司,與紅旗品牌一樣單獨運作。這意味著,一汽奔騰可以獲得集團更多的資源,還可以不受上市公司的績效約束,更從容的長線佈局。

按照一汽奔騰的“龍騰三年行動計劃”,2020年20萬+,2021年40萬+,2022年60萬+,2025年150萬輛,進入中國自主乘用車品牌第一陣營。如果說後面的計劃像“放衛星”,那麼今年20萬的目標還算靠譜,而一季度逆勢增長跑贏大盤則開了一個好頭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