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清平樂》“飲茶”之誤到蘇東坡《難得肉食》,大宋飲食全紀錄

問題一、宋仁宗趙禎(電視劇《清平樂》大男主,王凱飾演)和賣炊餅的武大郎有什麼關係?

問題二、大宋第一美食評論家蘇東坡為什麼會在詩中說“薦以燻鼠燒蝙蝠”?不怕得非典嗎?

問題三、為什麼說《清平樂》劇中晏殊拿起茶壺倒茶的“飲茶”情節是張開宙“處女座劇組”復刻宋人生活的一處敗筆?

問題四、《水滸傳》裡殺人越貨(賣人肉包子)的飲食黑店確有其事嗎?

欲知正確答案?下文即見分曉!

從《清平樂》“飲茶”之誤到蘇東坡《難得肉食》,大宋飲食全紀錄

長翅帽專門用來保持社交距離,俗稱“疫情安全帽”,推薦指數五顆星

正午陽光真不愧是號稱國風(歷史)劇顏值擔當”的特殊存在。

從構圖考究的《琅琊榜》、光影律動的《知否》到服化道(依據史實,史料)高度還原的《清平樂》——號稱“處女座劇組”的正午陽光影視劇創作團隊對兩宋日常生活的忠實再現,使得我這個對宋元史情有獨鍾的挑剔觀眾亦對網路上“正午出品,必屬精品”的論調發出了附和之聲。

從《清平樂》“飲茶”之誤到蘇東坡《難得肉食》,大宋飲食全紀錄

法國史學家Jacques Gernet(謝和耐教授)在其著作《南宋社會生活史》中這樣寫道:

一支龐大的沿海船隊維持著東南沿海商埠與遠達廣東、廣西之間的交通;海上的大帆船則每年趁著季風往來於中國和南洋群島、印度、非洲東岸和中東一帶。陸上貿易在南北往還要道,與長江交匯點上發達了起來,其交易數額之龐大,遠邁當時歐洲主要商業中心的交易量。

......

13世紀的中國,其現代化的程度是令人吃驚的,它獨特的貨幣經濟、紙鈔、流通票據、高度發達的茶、鹽企業......在人民日常生活方面,藝術、娛樂、制度、工藝技術各方面,中國是當時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國家,其各項成就之偉大足以認為世界其他各地皆為化外之邦。

“宋朝是偉大創造的黃金時代”,美國著名漢學家John King Fairbank(費正清教授)在他生前最後一部著作《中國新史》中唏噓慨嘆:

中國最偉大的時代——北宋與南宋。中國人在工技發明、物質生產、政治哲學、政府、士人文化等各個方面領先於全世界。

國學大師陳寅恪更是在《鄧廣銘〈宋史職官志考正〉序》(鄧廣銘先生是20世紀中國宋史研究的主要開創者和奠基人)中鏗鏘定調:

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兩宋的日常生活和隋唐、五代比起來要豐富許多,畢竟從趙宋開始,中國古代社會從士族社會正式進入到平民社會,即由門閥士族和均田戶、部曲、奴客、賤民、番匠、奴婢等組成的舊社會階級結構(印度種姓制度即為此類社會階級結構的典型代表)轉變為官僚地主和佃客、鄉村上戶、鄉村下戶、差僱匠、和僱匠、人力、女使等組成的新的社會階級結構,商人的社會地位也有了很大提高。

日常生活包羅萬有,但既然“民以食為天”,羽林郎今次就來簡單聊一聊兩宋的飲食吧!

一、飲食品種

1、五穀

宋代既沒有玉米也沒有紅薯,北方人以粟麥即麵食為主,南方人以稻米即米食為主。

問題一:宋仁宗和武大郎的關係?

答案一:為了避官家(宋人對皇帝的專稱)趙禎的名諱人們便把“籠蒸而食者呼為蒸餅”的蒸餅(也叫籠餅,類似於今天的饅頭)特意讀寫為“炊餅”,所以大家再也不要說武大郎是個賣燒餅的了,人家明明是個賣饅頭的好嗎?!

另外武大郎是宋徽宗時代的平民一枚,如果說宋仁宗趙禎是486,那麼宋徽宗趙佶就是886。大宋朝歷經三百二十年、十九個皇帝,就數486趙禎駕前的名相良將如雲,就數886趙佶身邊的奸佞臣工最多。

宋人口中的湯餅就是面片湯,宋人口中的環餅就是油炸饊子,宋人口中的胡餅才是現在的燒餅,東京汴梁(今河南開封)的胡餅店出售的燒餅便有門油、菊花、寬焦、側厚、髓餅、滿麻等多個品種。

2、蔬菜

蔬菜在宋人的飲食中佔有重要地位,人稱“蔬亞於谷”。南方冬菜較為豐富,而北方“冬月無蔬菜”,東京汴梁“上自宮禁,下及民間,一時收藏(主要用地窖),以充一冬食用”。

宋人沿用和發展了前朝的醃漬等加工技術,當時葷素搭配的菜餚已經是相當普遍(有興趣的可以去看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金庸老先生《射鵰英雄傳》、《天龍八部》裡頭的一部分菜式還是很靠譜噠)。

3、肉類和水產

宋人的肉食中,北方比較突出的是羊。陝西的羊肉時稱“膏嫩第一”,宋真宗、宋仁宗、宋英宗時“御廚歲費羊數萬口”(御膳房每年消費幾萬只羊)。

僅次於羊肉的,當然是豬肉啦!至於牛嘛,當時可是重要的生產力(工具),大宋官府屢次下令禁止宰殺耕牛,所以《水滸傳》裡動輒出現的“小二,來幾斤牛肉”的橋段純粹是瞎扯淡,現實生活中是根本不可能發生的。

從《清平樂》“飲茶”之誤到蘇東坡《難得肉食》,大宋飲食全紀錄

問題二:蘇軾詩中的“薦以燻鼠燒蝙蝠”是什麼鬼?

答案二:老饕蘇軾客觀描寫海南島的飲食詩《聞子由瘦儋耳至難得肉食》 裡說到“薦以燻鼠燒蝙蝠”,說明鼠肉和蝙蝠肉是當地的特色肉食。不過這個堅決不能忍!難道非典和新冠的教訓還不夠深刻嗎?

我大中華第一美食作家(評論員)東坡先生,您倒是說句話呀......

4、飲料

茶和酒是兩宋最重要的飲料,由於盈利豐厚,一直歸官府專賣(和現在的菸草生意差不多,都是暴利中的暴利)。

問題三:為什麼說《清平樂》劇中晏殊拿起茶壺倒茶的“飲茶”情節是(劇組服化道)精細還原宋人生活的一處敗筆?

答案三:宋人的製茶和飲茶方式和現在有所不同,宋史研究者吳鉤即認為:

《清平樂》這部電視劇中,室內的佈景、人物服飾、道具等都還算講究,比如仁宗的服飾在大朝會、早朝和私下的服裝都有區別,但也存在一些細節上的疏漏。比如劇中曾出現晏殊拿了茶壺倒茶的情節,其實宋代人流行的是點茶,所用的茶具和現在的茶壺並不相同。

宋人飲茶,也沿用唐人煮煎的方式,只不過唐人煎茶或加姜或加鹽,而宋人什麼東東也不加而已。

從《清平樂》“飲茶”之誤到蘇東坡《難得肉食》,大宋飲食全紀錄

宋代的酒大致可分為黃酒、果酒、配製酒和白酒四大類,但宋人所謂的“白酒”並不具有蒸餾酒的性質,當時的稱呼還有蒸酒、燒酒、酒露等。

不管景陽岡上的武松喝的是黃酒還是白酒,它都不算是什麼高度酒(蒸餾酒),要是正兒八經的十八碗紅星二鍋頭,等待武松的不是醉死就是被老虎乾死。

5、果品

宋代果品的數量、質量和品種都相當豐富。

宋代果品的地區差別比蔬菜更為顯著,梨以北方為上,“最佳者鵝梨(山東大鴨梨),江南所產大不及”。

葡萄、荔枝、龍眼是宋人眼中的珍果,僅荔枝就有紅鹽、日曬、蜜煎三種加工技法,足證兩宋時期果品加工技術的發達。

6、調味品

除過官府專賣的鹽,油、醬和醋無疑是宋時最重要的調味品。

宋代的甜味有白糖、砂糖和蜂蜜,因產量有限,其普及程度尚不能與油鹽醬醋相比。

宋代的調味品品類繁多,甚至包括一些藥物。除醬油和味精外,已與今人差別不大。

二、飲食業的興旺

宋代的飲食業是與商品經濟,特別是大城市同步發展的。

“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開張,如要鬧去處,通曉不絕”。

從《清平樂》“飲茶”之誤到蘇東坡《難得肉食》,大宋飲食全紀錄

東京白礬樓(豐樂樓)盛景

東京汴梁的飲食業大致包括酒樓、食店、餅店和茶肆,其中食店的飲食風格和菜系又可分為北食、南食和川飯三類。

南宋臨安的飲食業包括茶肆、酒肆,分茶酒店、麵食店、葷素從食店等。臨安飲食業往往仿效北宋東京汴梁風尚,也有早市及夜市,而水產品菜餚較昔日開封尤為豐盛。

問題四:《水滸傳》裡動不動就殺人越貨的飲食黑店確有其事嗎?

答案四:在小市鎮和交通要衝當然也有飲食業,但不排除會發生“即醉以酒”並圖財害命之事(見《夷堅丁制》卷7),所以《水滸傳》裡十字坡等江湖黑店殺人越貨的事情倒也不全是罔顧史實的空穴來風。

三、飲食習俗及烹飪技藝

眾所周知,各個民族和時代的飲食習俗及烹飪技藝有很大差別。宋人較普遍的是一日三餐,但窮人往往難以保證三餐皆有。

現代人食用果品基本是在飯後,而宋人則是在飯前。這種習俗在《水滸傳》、《孤城閉》(熱播電視劇《清平樂》原著小說)、《金甌缺》等文學作品中也有所反應,設酒宴待客,都要鋪陳果品在先。

此外,宋代的飲食習俗也有不少地區、民族的差別,時人稱:

南食多鹽,北食多酸,四夷及村落人食甘,中州及城市人食淡。

中華民族的烹飪技藝源遠流長。宋代實際上按照色、香、味、形、名五者兼全的原則,烹製出了很多美饌佳餚。《武林舊事》卷9就記錄了宋高宗親倖大將張俊府邸的御宴,提供了中國現存最早的御宴清單。

從《清平樂》“飲茶”之誤到蘇東坡《難得肉食》,大宋飲食全紀錄

以南宋為背景的熱播劇《知否》劇照

從今存宋代史料,包括《山家清供》(南宋林洪撰寫的閩食譜即福建菜譜,內有黃金雞、玉灌肺、神仙富貴餅、脆琅玕、東坡豆腐等)所提供的的食譜看,宋人使用水、油以及各種作料的烹飪,如煮、蒸、煎、炒、炸、膾、炙等,大體已與今人相同。

關注長安羽林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