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援鄂醫護講述救治細節:病房放置冰磚為醫護人員降溫

新京報訊(記者 李玉坤)4月15日,北京援鄂醫療隊結束14天的隔離,返回社區。東城區龍潭街道在左安浦園舉行了一個簡短的儀式,歡迎社區援鄂醫護回家。

北京援鄂医护讲述救治细节:病房放置冰砖为医护人员降温

左安浦園小區,醫療隊員潘攀的兒子團團舉著”歡迎媽媽回家“的手幅。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一名叫團團的孩子一直拿著“歡迎媽媽回家”的橫幅。他的媽媽潘攀是安貞醫院呼吸與危重症科護士,已經離開他兩個多月。遠遠看到媽媽回來,團團便衝過去抱住了她。潘攀有些激動,“隔著口罩就聞到了北京熟悉的氣味,我們都平安回來了。”

住在同一社區的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ICU主治醫師吳崢嶸,參加的是國家援鄂中醫醫療隊,二人接受記者專訪,講述他們在武漢一線抗疫的細節。

◎接受病區只收重症,支援醫院在重災區

二人都是1月27日到達的武漢,當時正是大年初三。

“來不及去想害不害怕,我是1月26日臨時接到通知報的名,兩小時內在機場集結,當我關了手機,坐在飛機上那一剎那,我才想到,我要去面臨的是什麼。”潘攀說。

北京援鄂医护讲述救治细节:病房放置冰砖为医护人员降温

社區居民為援鄂英雄畫的素描畫像。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潘攀所在的北京醫療隊支援的是武漢協和醫院西院,這是武漢位於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新院區,北京醫療隊接管了三層的病區。醫療隊抵達後第二天,就開始著手新建病房。“整個佈局要重新改造,去打隔斷,包括消毒隔離的一些流程都要重新去制定。”潘攀回憶,他們用了三天的時間進行病區改造,2月1日開始收治病人。

“每個病區是50張病床,我們是一個病區一個病區地開,很快三個病區都收滿了,我們醫療和護理的水平稍微高一些,自動承接了重症患者。”據她介紹,因為當時還沒有方艙醫院,輕症患者在其他醫院治療。

吳崢嶸所在的國家中醫醫療隊支援的是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這所醫院位於當時的“重災區”江漢區,距離華南海鮮市場直線距離只有1.5公里。“其實我是到了以後才知道我們具體在哪個醫院,緊張是有一些。”吳崢嶸坦言。

他們到了之後,在湖北中西醫結合醫院新接手了一個病區,這個病區經過重新改建,有30張病床,收治的也都是重症患者,同樣很快收滿。

北京援鄂医护讲述救治细节:病房放置冰砖为医护人员降温

社區為援鄂英雄製作的特別社區出入卡。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有年輕人患病,快的不到兩週康復

他們所在病區收治的重症患者老年人居多,但也有一些年輕人,比如,剛生完寶寶的媽媽和年輕的男孩子。

潘攀對於一個男孩子印象深刻。

“這個男孩要做腰椎的手術,發現得了新冠肺炎,他很年輕,但是他鬥志並沒有那麼高。我就安慰他,說你這麼年輕跟我年紀也差不多,所不能老在這兒躺著,也需要有一些肢體鍛鍊。如果你不鍛鍊的話手機就沒收了,不讓你去刷視頻了。”潘攀說,他們在心理護理方面也做的比較多。“畢竟患者可能會選擇性地看一些負面的消息,所以心理護理這方面也是很重要的”。

據吳崢嶸觀察,感染新冠的患者消化道症狀也很明顯,很多病人進食不好、腹瀉嘔吐。不過,在他們的治療下,患者快的不到兩週就可以出院,但一些比較嚴重的患者,需要更長時間的治療。

潘攀也表示,恢復快的患者差不多兩週出院,一些稍微重的患者有一些併發症,或者有基礎疾病,出院會慢一些。“出院都要咽拭子和鼻拭子檢測呈陰性結果,這個因人而異”。

北京援鄂医护讲述救治细节:病房放置冰砖为医护人员降温

醫療隊員潘攀與兒子團聚。孩子抱著潘攀說:“媽媽我為你驕傲。”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對於新冠患者出現了消化系統疾病,吳崢嶸說,中醫在診療過程中不會單獨地針對呼吸道或者消化道進行治療,而是辯證地根據人整體情況來制定方案,而不是單一地去對症治療。

“我們是一整個團隊過去的,可以保證一人一方。其實我們很多病人來的時候都有發燒、喘憋等明顯症狀,我們通過中西結合方案治療後,病情好轉還是比較快的。”吳崢嶸說,中醫治療以湯劑為主,也會進行一些輔助治療。

北京醫療隊對於收治進來的重症患者使用了經鼻高流量吸氧等治療方式。“無創呼吸機、有創呼吸機我們都在做,因為我是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的,正好是我對口。”潘攀說介紹,“我們北京安貞醫院心臟外科監護室主任是我們醫療隊的領隊,對於老年患者的心血管等基礎病,也都進行了診治。”

同時,他們在武漢協和西院也結合中醫去治療。“我們會去熬製中藥,每天會給患者往裡送中藥,還會做艾草貼、耳豆壓穴等。我們不但治療新冠肺炎,對於患者的失眠等也都會調理。”

北京援鄂医护讲述救治细节:病房放置冰砖为医护人员降温

醫療隊員潘攀與家人團聚。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穿防護要半個小時,病房需要冰磚降溫

潘攀說,當他們投入到工作中,就覺得沒有什麼可怕的。“因為防護非常到位,覺得跟平時在科室裡工作是一樣的,我們防護到位了之後,工作都可以正常地去開展。”

記者瞭解到,各省的援鄂醫療隊都保持了零感染。吳崢嶸講述了一整個防護流程。

“我們要佩戴n95口罩、護目鏡,穿防護服,穿這一套,差不多需要半個小時。我們整個團隊會相互之間檢查,來保證每個人防護裝備穿得是沒有問題的。”吳崢嶸說,從病區的設置、防護裝備的合格都是層層把關的。

潘攀介紹,他們一班要四個小時。開始去的時候正是春節,溫度不高。但是4月初,武漢已經進入了梅雨季節。

“我們要撤離的前幾天,隔離病區的溫度一下就上升了。我們會在防護服裡邊穿一件刷手服短袖,我從隔離病房脫了防護服出來的時候,發現我的衣服都已經溼透了,我其實是一個特別不愛出汗的人,但已經是溼透了又幹、溼透了又幹,反覆幾次了,正好在我領口位置印出一個心形。”潘攀說,因為太熱了,為了給醫護人員降溫,在病區裡還特意放置了給北極熊和企鵝需要的那種大冰磚。

北京援鄂医护讲述救治细节:病房放置冰砖为医护人员降温

醫療隊員潘攀流下眼淚。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和病人相互鼓勵,被武漢人民感動

他們在武漢的日子裡,其實是和疫區人民相互支持的。

“病人其實承受了很大的壓力,我們的到來會給他們很多力量。其實,他們也給了我們很多力量,這些病人在非常不舒服、非常難受的時候,還會反過來安慰我們,體諒我們說,‘從北京這麼遠過來幫我們,也沒有吃成團圓飯,大過年的’我覺得這種支撐的力量是相互的吧。”潘攀說。

吳崢嶸也從武漢人民那裡獲得了很多感動。

“我們在江漢區,當時對口支援我們的是江岸區教育局,他們在生活上給了我們非常多的幫助,真是竭盡他們所能在生活上保證我們的補給。”

新京報記者 李玉坤 協作記者 王貴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