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解封了,你需要學點“積極心理學”重啟生活

武漢解封了,這是令全國人民開心的好消息。

這個英雄城市,從沒有像這幾個月這樣備受關注,而這期間武漢人的沉重與痛苦也是前所未有。

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似乎已經結束,但是周圍的人們仍然如驚弓之鳥一般。而身在武漢的人們呢?他們是否也還驚魂未定,是否有人也前途未卜?

可是,太陽照常升起,心中充滿恐懼和傷痛,還要負重前行的人們,要如何才能恢復正常的生活?也許這是疫情之後,我們需要面臨的一個新問題。

武漢解封了,你需要學點“積極心理學”重啟生活

懷著這樣的疑問,我打開了《哈佛積極心理學筆記》這本書。

我想通過這本書,找到三個問題的答案:

1.積極心理學是什麼?

2.積極心理學有什麼用?

3.積極心理學該怎麼用?

如果,你也重新認識了生活,也許你也渴望獲得幸福,也許你也有些消極......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積極心理學,看看是否可以從新的角度重啟生活

積極心理學是什麼?

積極心理學是人本主義的延伸,呃,人本主義,以後再說。

積極心理學更關注精神、靈魂、思維,提倡作為個體的人應該有更多的自由和追求。

比如: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

武漢解封了,你需要學點“積極心理學”重啟生活

但是,積極心理學的很多指標,不能被具體的數據證實。比如:精神、靈魂,咋檢測?

雖然,不能檢測,但是,精神、心靈、思維不可否認,是個正常人就有,所以,繼續往下看。

積極心理學的觀點:

積極心理學以改變為基礎。

嗯,這個當然了,不能改變,還學它幹什麼呢?學習就是為了帶來改變。

積極心理學將內心視為快樂與否的主導因素。

這個,似乎是這個理兒。

積極心理學提倡對人性的尊重。

看來,積極心理學不提倡挑戰人性咯?趕腳不會“存天理,滅人慾”,嗯,有活路

武漢解封了,你需要學點“積極心理學”重啟生活

改變

既然積極心理學以“改變”為基礎,那我們要改變什麼?如何改變?

首先,我們要有個共識:一個人面對一件事的想法,決定了他的情緒。

比如那個著名的實驗:

桌子上放了半杯水,有人說:怎麼只有半杯水?有人說:真好,這有半杯水!

再比如,同樣兩個小孩子跌倒了:

一個小朋友可能會哭著踹石頭說:都是你絆倒了我。

而另一個小朋友可能會爬起來說:我跑的太快啦,沒站穩。

武漢解封了,你需要學點“積極心理學”重啟生活

所以說,內心是是否快樂的主導因素。而轉變認知習慣和認知方式,就是我們要做的事。

認知習慣

心理學家在研究了很多積極健康的人之後,得出了心理健康的人,認知習慣有三個重要組成部分:

第一、理解能力

心理健康的人認為,無論發生什麼,都對我有意義。

第二、應對能力

心理健康的人認為,我有能力應對一切變化,應對艱苦。

第三、反思能力

心理健康的人認為,可以從錯誤或困難中,吸取教訓併成長。

這三個能力,可以讓人們的心理更健康,從而更積極,更快樂。

不禁反思,我是否具備這三種能力呢?

可是如果非常痛苦,無法解脫和接受該怎麼辦呢?

武漢解封了,你需要學點“積極心理學”重啟生活

下面推薦兩個方便易行的小方法:

1.書寫情緒日記

可以寫痛苦的,也可以寫快樂的。心理學家發現,快樂和痛苦其實是同一條通路

痛苦的情緒經過疏導,就可以不再鑽牛角尖,然後才會有不同的情緒繼續流淌在生命裡。

前面說過,積極心理學提倡對人性的尊重。它不需要我們痛苦壓抑,只要看見,然後自然的過渡到接受。

2.“5分鐘起飛”法

面對自己該做,卻不想做的事情時。不要考慮太多,直接去行動,先做5分鐘,之後就可以自然而然的繼續下去了。這個過程,你不需要思考,只需要簡單的行動。

不要小看這個方法,《微習慣》中號稱“不會失敗的習慣培養方法”與這個方法異曲同工。

“身體反饋假說”也證明了這個道理:行動能給大腦和情緒傳遞信息,進而影響它們。

比如,之前我的身體很僵硬,但是又沒有力量,心情也彷彿總是有些喪。但是,偶然報了瑜伽教練課程,身體漸漸強壯起來,心態也明顯變好了很多。

當時就體會到,心理和身體是互相影響的。心情不好,可以影響身體健康;而身體不好,心情當然也好不到哪去。

其實,這個道理,林妹妹就是最好的代言人。

武漢解封了,你需要學點“積極心理學”重啟生活

認識自己

此外,既然內心是快樂與否的主導,而人又都是自戀的(咳咳,摸著你的良心,別不承認)。那麼,如何認識自己當然也非常的影響心情。

認識自己與以下兩個因素密切相關:

1.對事實下結論的方式

2.下結論的合理性

比如:

面對失業的現狀。

甲可能會說:這下完蛋了,都怪......

而乙可能會說:看看當下我能做什麼,也許會遇到新的機會。

這兩個人的心情當然會完全不同。

同時,下結論的合理性,與一個人認識事物是否客觀有關,客觀了更容易符合現實規律,更容易預測準確,同時心理就會有更強的承受能力。書裡寫道:有客觀的認識,可以縮短痛苦的時間。

不信,想想你周圍那些大牛,是不是都比普通人客觀的多?

此時可以反思一下,我們看待自己時,下結論的方式是積極的嗎?下結論的時候客觀合理嗎?

武漢解封了,你需要學點“積極心理學”重啟生活

學會積極提問

最後,再提供一個小習慣,幫助我們練習積極的思考方式,那就是學會積極的提問

同樣一個問題,張三可能會問:為什麼馬雲有缺點,但是還會成功呢?

而李四可能會問:為什麼我就不成功呢?

顯然,張三的提問方式更容易讓人往積極的方向去思考問題。而不是困在“為什麼我不行”的怪圈兒裡。

行為習慣很重要

書裡強調:如果行為習慣不發生改變,思想態度會被拉到原來的地方,這一規律適用於所有改變。

我想,這也是為什麼“知道了很多道理卻過不好這一生”的另一種更合理的解釋。

因為即使你真的懂了,如果繼續沒有行動,又走回了老路也是必然的。愛因斯坦就說過:人們期待用相同的方法得到不同的結果,這叫荒謬。

別讓自己陷在某種情境裡無法自拔,積極心理學是我們可以嘗試的好方法。

幸福課的老師說:“我希望你們聽完課會說:‘謝謝你提醒了我’,而不是:‘謝謝你告訴我’。”

PS:文中的小方法都簡單實用,如果需要時時回顧,

歡迎收藏

END.

武漢解封了,你需要學點“積極心理學”重啟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