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轉型助力民營經濟新發展高峰會在溫舉行

數字化轉型助力民營經濟新發展高峰會在溫舉行 專家企業家呼籲民企“擁抱”智能製造

數字化轉型助力民營經濟新發展高峰會在溫舉行

智能製造如何服務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對於溫州眾多民營企業家們來說,這是轉型的難點,這一步也不容易邁出去。16日下午,由浙江省民營投資企業聯合會主辦的數字化轉型助力民營經濟新發展高峰會在溫州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建榮,民進中央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周德文、工業4.0俱樂部秘書長杜玉河等業內專家以及中國人民電器集團董事長鄭元豹等企業家紛紛為智能製造“站臺”,呼籲廣大民營企業抓住轉型機遇,謀求新的發展。


數字化轉型助力民營經濟新發展高峰會在溫舉行

16日還舉行了浙江省民營投資企業聯合會年會暨智能製造專業委員會掛牌成立儀式。該委員會成立的主要任務是打造智能製造平臺,匯聚產學研力量,整合行業資源,促進智造資源共享和產業上下游的合作,為參與智能製造的企業提供人才、技術、諮詢、市場推廣、會展等專業服務,提升行業綜合競爭力,推動浙南地區工業結構調整和製造業轉型升級,促進企業高品質發展。

我國經濟運行保持總體平穩,經濟結構繼續改善,新舊動能持續轉換,高質量發展開局良好,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突出。與此同時,全球經濟增長動能減弱、經貿摩擦、國內去槓桿滯後效應等影響顯現,市場信心不足,經濟運行穩中有變、變中有憂,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如何走出困境,如何創新轉型,是當前不少民營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在這次高峰會上,譚建榮、周德文、杜玉河、鄭元豹等紛紛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數字化轉型助力民營經濟新發展高峰會在溫舉行

民營企業遭遇困難的解決之道在於科技

譚建榮是智能製造、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領域的專家,長期關注製造業企業的發展。他認為,當前民營企業遭遇的困難涉及面廣,一些規模較大、發展較好的民營企業同樣受到了此次經濟下行壓力的影響。困難主要是三方面:一是融資難,從銀行貸不到發展資金;二是招工難,特別是高素質人才,很難找到民營企業;三是各種用工、用電等成本高;四是創新不足。

這四方面困難的解決,譚建榮認為關鍵在於企業自身要做好技術積累,同時再對接網絡化、智能化、數字化。不能想著“彎道超車”,要老老實實地做科技創新。

在周德文看來,民營企業當前確實遇到了很大的困難,但困難的解決關鍵不在於資金。很多民營企業缺的是思想、戰略、科技。舉辦此次會議就是為了幫助溫州的民營企業,特別是民營製造業企業,讓他們能夠插上科技的翅膀,真正戰勝目前的困難,走向更加發展的道路。溫州已經到了轉型升級的關鍵期,我們要藉助科技力量盤活廣大民營企業的潛力,使得溫州民營經濟進入到第二個發展高峰期,培育出新興、新型製造業。這是溫州未來的希望。


數字化轉型助力民營經濟新發展高峰會在溫舉行

在技術的轉折點,很多人會掉隊,很多人會發家

“當下民營企業面臨的困難,其他國家的企業都走過,並沒有什麼特別。你只是走別人曾經走過的路而已。”當不少企業家都在強調當下的困難的時候,杜玉河建議大家將視野放到更為寬廣的維度去看待這個問題。

杜玉河每年都會走訪不少民營企業,他認為當前國內的民營企業遭遇的困難是發展中必然會遭遇的陣痛,發達國家的企業過去曾經歷過,但通過技術創新,誕生了一批優秀的企業。而目前國內民營企業與國外優秀企業在科技創新能力方面的差距,導致國外企業的產品有比較優勢,於是在市場競爭當中,國內企業處於落後地位,這恰恰是當前民營企業包括很多溫州企業要面臨的問題。

“蒸汽機出現的時候,趕馬車的人會面臨失業。大家一定要警惕,每一次技術突破都會帶來行業、產業的洗牌,很多傳統的產業、技術都會被幹掉。這次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的潮流,就是對傳統技術、產業的最大的顛覆。”杜玉河提醒民營企業家們,要從困難中看到發展的機遇,可以借鑑國外企業過去如何轉型升級。在技術的轉折點,很多人會掉隊,很多人會發家。他希望更多的溫州企業家能夠把握這次洗牌的機會,成為發家的那批人。

鄭元豹對於當前民營企業遭遇困難的理解與杜玉河不謀而合。“哪個時代沒有困難,企業年年難、年年都不難。企業家們要轉變觀念、理念,從根本上轉變對於困難的認識。”鄭元豹說,企業家除了轉變對困難的理解以外,還要轉變對於機遇的看法。現在有些人認為,過去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機會很多,現在機會少了。這樣的看法也是錯誤的。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為民營企業發展打開了發展的通道,現在中國建設“一帶一路”,同樣是一個巨大的機遇。

數字化轉型助力民營經濟新發展高峰會在溫舉行

溫州都市報3月18日版面截圖

企業推行機器換人迫在眉睫

天心天思軟件集團去年將集團總部遷入溫州,為我市各類企業提供綜合信息管理系統應用平臺、兩化融合和智能製造升級等服務。董事長夏豔明說,天心天思30年來一直專注在企業管理軟件領域,累積客戶數量30多萬家,遍佈各行各業。對於機器換人,現在很多大型企業都意識到這一迫切需要。

“有些企業家和我們說,現在的90後員工不太好管理,傳統的、簡單的管理方式容易與員工發生矛盾,導致產品質量不穩定。”夏豔明倒不認為這是一件壞事。她說,每個時代都應該去欣賞和喜歡年輕人。上個世紀50年代的人可能看70年代的人也覺得不靠譜,今天我們這一代人看90後,也會覺得他們個性強。一方面企業家要懂得去欣賞年輕人的優點,用他們的聰明和智慧,發揮他們在創新方面的長處,另一方面也倒逼企業去機器換人,解決當前招工難、用工難,加速企業的智能化進程。


數字化轉型助力民營經濟新發展高峰會在溫舉行

譚建榮:

溫州民營製造企業要通過數字化製造、網絡化製造、智能化製造來實現轉型升級

一頭銀髮,精神矍鑠,譚建榮院士從電梯出來,大步走向會場,在場的媒體差點沒跟上這位65歲的機械工程專家。

譚建榮生於1954年10月,浙江湖州人,現為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擔任浙江大學機械工程學院設計工程及自動化繫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是機械設計及理論,是國內智能製造的頂級專家。

再次來溫州,是為了推動智能製造

譚建榮並不是第一次來溫州,作為智能製造方面的“大咖”,他與溫州關係密切。

一直生產數字化、智能化教育裝備的亞龍教育集團早在幾年前就成立了譚建榮院士工作站。浙江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浙江省溫州低壓電器技術創新服務平臺和奔騰激光(溫州)公司合作,聯合溫州浙南科技城、溫州包裝聯合會、德力西集團等行業協會與龍頭骨幹企業共同組建的產教融合創新型載體——浙南輕工裝備智能技術協同創新中心,也邀請了譚建榮院士擔任戰略顧問。

這次來溫州是為了什麼?對於記者這一問題,譚建榮回答說,改革開放40多年,溫州民營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相比國外一些優秀企業,溫州民營製造業企業還存在科技含量不夠高、創新能力不夠強等問題,這都需要進一步加大對科技的投入,“我們就是要幫助、推動溫州的製造業企業實現轉型升級,從勞動密集型、資源密集型,轉向知識密集型、技術密集型,進一步擁抱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潮流。”

“改革開放40年,中國製造業取得了歷史性成績。40年前,我們什麼東西都買不到,要憑票,我們是短缺。而40年後,中國製造業製造的財富變得高度豐富。當然我們也存在很多問題,迫切需要轉型升級。”譚建榮說。


數字化轉型助力民營經濟新發展高峰會在溫舉行

智能製造有四個關鍵環節,設計起引領作用

中國製造業如何轉型升級?在譚建榮看來,一條重要的路徑就是要通過數字化製造、網絡化製造、智能化製造來實現轉型升級。無論是美國的先進製造業國家戰略計劃、德國工業4.0,還是中國企業轉型升級,都迫切需要以智能製造作為主要抓手。而智能製造的4個關鍵環節在於智能設計、智能加工、智能裝配、智能服務,其中智能設計對智能製造起著引領作用。

智能製造能為企業發展帶來革命性的變化。譚建榮舉例說,海爾目前正在打造“互聯網工廠”,開始從大規模製造變為大規模定製——用戶下訂單,訂單上生產線,生產線通過系統可以形成一個大的系統,實現大規模的個性化定製。同時,海爾還在探索將消費者與生產線機器人互聯。如果有消費者希望自己的頭像印在飲料瓶上,信息便可以通過網絡傳給生產線的機器人,機器人獲取頭像信息後就能將其印在瓶子上。

當前的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智能製造依託的技術也在變化。譚建榮說,當前的技術發展,已經從過去的互聯網技術、虛擬現實技術、網絡計算技術、機器學習技術,向物聯網技術、增強現實技術、雲計算技術、深度學習技術,乃至工業互聯、混合現實、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方面進步、迭代。

以大數據為例,他認為,製造業企業從生產到銷售,可以產生大量的數據,這些數據怎樣給設計做參考、給製造做參考、給企業決策做參考,就要從數據當中凝練出知識模型,通過知識模型來引導企業的設計,引導企業的加工,引導企業的裝配,引導企業領導的科學決策。

溫都記者 呂進科/文 李健/圖

敬請關注“時代恩田官方訂閱號”,瞭解更多健康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