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和我們的印象不一樣:孔子並不認同中國人留戀故土的傳統

中國人一直有一個傳統就是葉落歸根的思想根深蒂固,曾經聽人介紹過一本書名非常誇張的書《不死的中國人》,是個意大利作家寫的,之所以會取這個名字,並不是中國人在意大利真的能長生不死,而是因為當地人都說他們從來沒見過中國人的葬禮。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中國人有個習慣,就是工作的時候勤勤懇懇吃苦耐勞,能掙錢也善於存錢,但是少有人購置不動產,而是喜歡回國,或者說回家買房買地,臨老了一定要落葉歸根,回家!也就是說死也要回家死,當地人自然沒見過中國人的葬禮了。而這也是很多地方排華的原因之一,因為你不投資,光想辦法掙錢,掙了錢還不在這花,要拿回家花,當地自然就會有人受不了啊。

是不是和我們的印象不一樣:孔子並不認同中國人留戀故土的傳統

今天我們不討論排華的問題,而是談談中國人留戀故土的問題。孔子就曾經提出過士這個階層不應該過於留戀家居。這句話被記載於《論語.憲問篇》第二章,其原文是:子曰:“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矣。”

是不是和我們的印象不一樣:孔子並不認同中國人留戀故土的傳統

“懷居”,懷是思念、留戀的意思,居就是家居的意思。所謂懷居就是留戀家居的安逸生活。孔子這句話解釋起來比較簡單,孔子說:“士如果留戀家庭的安逸生活,就不配做士了。”

是不是和我們的印象不一樣:孔子並不認同中國人留戀故土的傳統

錢穆先生的註釋是“士當厲志修行以為世用,專懷居室居鄉之安,斯不足以為士矣”。一個人讀書求學,立志成為一名對國家有用、造福百姓的士,就需要意志堅定的修身立德,通過不斷的修行學習,學而優則仕,曾子說過:“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士不僅要有寬廣的胸懷和剛強的毅力,還要把實現仁德作為自己一生的責任和追求,要為這一理想奮鬥終身,至死方休。如果一個人安於現狀,沒有進取心,不敢冒險和拼搏,怎麼可能更進一步呢?在求學修行的過程中也一樣,如果不求上進,其結果只能是止步不前,甚至退步,這種人是不能稱之為士的。

是不是和我們的印象不一樣:孔子並不認同中國人留戀故土的傳統

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重耳,復國前流亡到齊國,齊恆公將齊姜嫁給他,重耳也是一性情中人,曾經一度沉迷於溫柔富足之中,可能有過愛江山更愛美人的念頭。齊姜與重耳的手下這不行啊,好容易投資一績優股,你不能自己提前退市啊,乾脆一合計找機會把重耳灌醉,直接扔上車,趁著酒還沒醒就直接離開了臨淄,踏上回國之路。齊姜勸導重耳的話“懷與安,實敗名!”流傳至今,意思就是留戀安逸的生活,實際上就是在毀壞功名。

是不是和我們的印象不一樣:孔子並不認同中國人留戀故土的傳統

央視採訪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問到中美貿易摩擦對於華為來說是不是到了最危險的時刻了,任正非的回答出乎大多數的意料,讓我印象深刻。他說華為真正危險的並不這個時候,而是前段時間,公司員工都有錢了,安於現狀了,甚至有些人不聽從調派,不願意到艱苦的地方去工作了,那時才是華為最危險的時刻。通過及時的調整及改革,華為有效的解決了這些問題,應對美國對華為限制的不利局面,任正非先生反而信心滿滿。從任正非先生的回答可以細細體會一下對“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矣”一句話的理解。

是不是和我們的印象不一樣:孔子並不認同中國人留戀故土的傳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