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的第一道坎兒

幼升小的第一道坎兒

在我眼裡全身光芒的你,

也終於要迎來人生的第一次競爭。

果,出生於2013年5月,

是2020年9月入學的準小學生。

見過果果的人,無一不誇讚這個孩子,

大大的眼睛充滿靈動,活潑中帶著少許的羞澀。

平日舞蹈、鋼琴、英語都在學,老師評價孩子聰明有靈氣;在幼兒園裡,果果是小明星,小區裡是孩子王,常帶著大大小小的孩子玩成一片……果果媽媽尋思著,明年也想讓果果也去衝一下名小,因為家族裡幾個讀了外校的孩子都考上了不錯的大學,侄女兒考上了普林斯頓大學,侄兒上了清華,堂妹考上了中國傳媒大學。

在自家人眼裡,果果的小學第一目標也是武漢外國語小學。

果果媽媽帶果果參加“遊園模擬會”時,信心滿滿,一個半小時後,拿到“遊園會”的模擬結果,果果媽媽很意外——原本在她眼中十分優秀的女兒,剛剛才到及格線。

在果果的“核心素養”報告上,果果在領導力、創造力、表達力方面的表現讓人大跌眼鏡,但專注力、運動力、自理力表現相對良好。

果果媽媽拿著表單,沉默了良久。她想不通女兒和小區孩子玩的時候挺會招呼小朋友的,怎麼就沒有領導力了呢?在幼兒園還是小主持人呢,怎麼表達力也不行呢?

過往,罩在孩子身上的光環,似乎一瞬間全沒了。

果果媽媽穩了穩心情,跟老師進行了溝通。

原來,果果在”小朋友一起協助搭積木“的環節,可能因為對陌生環境和陌生小朋友的防備,一直處於遊離狀態,沒有參與團隊活動;在複述訴故事環節,音量小、不夠自信,輸出的故事短句沒有細節;因為沒有參與積木搭建,沒有作品講解,創造力幾乎為零。

承認自己的孩子很普通,其實是件很殘忍的事。

但是,當所有同年齡段的孩子接受同一標準考核時,結果卻公平得可怕。

這是幾古升升學園的第2篇深度採訪:

在幼升小這條路上前仆後繼的家長們,要過的第一道坎兒。

之後,將持續為家長們帶來:

第3篇:100%準確,考上名小的孩子都有這些共同點!

第4篇:拆解歷屆名小面試題,把娃考哭了的題原來是這樣的!

敬請關注。

01

客觀看待自家娃

每個家長看待自己的娃,

都是美的,好的,聰明可愛的。

當孩子接受統一的客觀評價體系時,

弱點才被反饋得分外真切。

幼升小的第一道坎兒

編號為1-5號的孩子,正進入答題環節。

這個時候,坐姿挺拔的孩子會加分,坐姿懶散,東張西望的孩子會減分。

小順兒的媽媽在拿到這次的測評結果後,

情緒很低落,彷彿不是孩子拿了低分,而是自己。

做母親的,常以兒為榮,

往往也容易孩子的成就得失來宣判自己。

小順兒媽媽一直很看重孩子的早期教育,

美學和邏輯課一直在上。

參加“核心素養”測評,

並不是一定要以名小為目標,

而是想看看自己在孩子身上教育投入的時間和精力,

有沒有真的起到了“作用”。

順兒媽說:“做父母的難免總是擔心自己孩子不夠優秀,

平時身邊的人總誇孩子很聰明很努力,

但到了考核的時候,看的就是孩子真正的能力,

標準在那兒,過線就合格,不過就淘汰。

人總是要適應社會的,

優勝劣汰的規律是不會變的。

就當我們提前接受考驗,提前接受淘汰,

雖然對我們打擊非常大,

但是我能接受。

也沒有影響孩子的情緒,

我也沒有給孩子壓力,

他就像剛參加完一場遊戲,

還懵懵懂懂什麼都不知道。

我想讓他過平凡的人生,

但並不碌碌無為。

做媽媽的,也清楚他的資質不是十分優秀,

可能無法成為金字塔尖的那一部分,

不過沒關係,

至少我能在好習慣這一項,去好好塑造他,

這是我和他爸爸能給他的、讓他終生受益的財富。

參加完這場核心素養,

我也在反思自己的育兒細節:

自理能力是不夠,

平時生活中沒有刻意培養他自己收拾餐具、安靜用餐;

坐姿懶散,禮儀、規則方面也差了些;

好在上了一年的邏輯課,

在表達力這塊,有觀察細節,講述比較有邏輯,

邏輯推理的考核上表現也不錯。

測評很客觀,

後面會通過一些練習來慢慢調整,

2020年的外小遊園會,我們還想再試試。“

02

內向型孩子,一定沒戲了嗎?

無論是哪個學校,在選拔優質生源時,

總偏愛落落大方,陽光自信,侃侃而談的孩子。

有些家長就發了愁:

孩子自孃胎出來,就是內斂的主兒,

從不愛爭搶,也沒有任何表現欲,

一副淡淡然的模樣,

這樣的孩子想去競爭名小,

是不是完全沒戲?!

其實,不然。

像外小,也會通過觀察,

優錄一些性格內向,卻能關注他人需求的孩子。

希希就是這樣的娃。

在領導力測試環節,他沒有舉手自薦當小隊長,

但在之後的拼搭積木環節,

他始終默默關注著其他孩子的需求,

默默記著小組任務,

雖然他沒有搶著去表達自己的想法,

但他的同理心、愛心被老師都看在眼裡,

這樣的孩子也可以獲得較高的認可度。

幼升小的第一道坎兒

穿棕色毛衣的孩子就是希希,雖然不是那麼主動,卻一直牢記著老師交代的任務。

03

老師反饋:領導力和創造力普遍性缺失

幼升小的第一道坎兒

給孩子一個“主題”,

讓他自由發揮,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完成一組樂高搭建作品。

看似並不難的“考驗”,卻暴露了孩子們的很多問題:

大多數孩子沉浸在自我世界裡,

不會去觀察其他孩子的需求,

即便競選上了小隊長,

也沒有意識組織大家一起完成“作品”。

在闡述作品時,大多孩子表現得毫無創意:

這是公園的牆、椅子、山、房子……

他們的思維似乎都被現實牢牢地禁錮住了,

談論的全是公園中固有的形態。

老師們期待孩子們用充滿想象力的語言來描述自己的“創作”,

但事與願違,

只有極少數的孩子會形容自己搭建了長長的瀑布、

神奇的飛船、來自遠古時代的恐龍……

原本正是充滿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年齡,

但孩子們呈現出來的刻板和常規令老師感到意外。

04

吃東西的“小陷阱”

幼升小的第一道坎兒

圖中的女孩熙熙,正在跟老師講述“看圖說話”。

熙熙,也是2020屆的準小學生。

熙熙媽在早教行業工作,一向很注重孩子的素養培養。

在自理能力這塊,熙熙獲得的分數比較高。

中途,老師會給大家分發小麵包,

熙熙能主動找到溼紙巾先把手擦乾淨,

再小心翼翼撕開面包袋,

一隻手拿著麵包袋子,

一隻手託著麵包袋的下方,

一口一口地,輕輕慢慢地咬下去。

別的孩子把麵包屑撒了一地,

熙熙卻用手全部接住了,

然後再倒進了垃圾桶。

全程,她的動作從容流暢,

有條不紊。

這一切,被老師看在眼裡。

在自理能力上自然給了她較高的評價。

還有的孩子,並不想吃麵包,

便一聲不吭地看著別人吃。

你一定會問,這樣是扣分還是加分呢?

答案是扣分。

為什麼?

假如你不想吃,你可以表達出來,

敢於質疑、敢於自我爭取,

知道自己的需求是什麼的孩子,

會加分。

反之,不接受也沒有任何反饋的孩子,

就會減分。

這不免讓我想起朋友的外企公司面試,

在第一次群面時,

面試官也會設置一些環節故意刁難面試者,

第一個敢於站出來質疑的面試者,

會被加分。

這裡可以理解為主動溝通,

名小更欣賞能主動溝通的孩子。

05

核心素養表現的9個能力

兜兜的媽媽,在瞭解“遊園模擬會”後,

毫不猶豫地報了名。

拿到結果後,孩子的綜合能力並不高,但兜兜媽認為自己的孩子還有戲:“以前,印象中的外小非常高大上,感覺離我太遙遠了,但現在我覺得有一條路可以跟著走,即使最終我們沒有被錄取,也不會後悔,我會跟兜兜說,你看,這是你人生中的第一次全力以赴,後面還有很多道坎兒呢,做媽媽的一定會竭盡全力,給孩子爭取最好的教育資源。”

遊園模擬會,具體會考驗核心素養的哪些方面?

01.領導力,看孩子是否能主動參與團隊活動,融入集體;如有帶領團隊,在社交活動中展示高情商,會加分!

02.表達力,考驗孩子語言表達的流暢、條理和邏輯。

03.創造力,考察孩子的想象力、創造力和創新能力。

04.專注力,考察孩子視覺和聽覺專注力,能夠準確抓住重點信息。

05.邏輯力,考察孩子的邏輯思維和推理能力,會涉及到一些數學知識點。

06.自理力,考驗孩子生活方面的獨立性。

07.運動力,涉及考驗孩子骨骼、肌肉能力,一般會給出一個小運動,讓孩子展示。

08.常識,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文化、動植物、自我安全等日常生活常識積累。

09.規則意識,

禮儀和紀律。

如果你想更加客觀地看待自己孩子的能力,

幼升小的第一道坎兒

題記:

每個孩子都是天真的,

學會懂孩子和等孩子,

是為人父母最重要的人生功課。

童年決定了一個人的性格底色和人生走向,

家庭氛圍、親子陪伴、習慣養成,

關乎父母能否給孩子一個健全完整的人格;

而學習能力、藝術教育、邏輯能力

則是當下社會決定一個孩子競爭力與未來的關鍵。

這一切,依賴於家庭對孩子的培養方向,

依賴於父母自己的學習力和判斷力,

呵護孩子的天性,

給孩子的成長留下足夠的空間和時間,

而非把孩子當作自己未盡夢想的實踐者。

最好的教育,就是你的家庭。

沒有人比你更瞭解自己的孩子。

共勉。

幼升小路上,攜手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