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的第一道坎儿

幼升小的第一道坎儿

在我眼里全身光芒的你,

也终于要迎来人生的第一次竞争。

果,出生于2013年5月,

是2020年9月入学的准小学生。

见过果果的人,无一不夸赞这个孩子,

大大的眼睛充满灵动,活泼中带着少许的羞涩。

平日舞蹈、钢琴、英语都在学,老师评价孩子聪明有灵气;在幼儿园里,果果是小明星,小区里是孩子王,常带着大大小小的孩子玩成一片……果果妈妈寻思着,明年也想让果果也去冲一下名小,因为家族里几个读了外校的孩子都考上了不错的大学,侄女儿考上了普林斯顿大学,侄儿上了清华,堂妹考上了中国传媒大学。

在自家人眼里,果果的小学第一目标也是武汉外国语小学。

果果妈妈带果果参加“游园模拟会”时,信心满满,一个半小时后,拿到“游园会”的模拟结果,果果妈妈很意外——原本在她眼中十分优秀的女儿,刚刚才到及格线。

在果果的“核心素养”报告上,果果在领导力、创造力、表达力方面的表现让人大跌眼镜,但专注力、运动力、自理力表现相对良好。

果果妈妈拿着表单,沉默了良久。她想不通女儿和小区孩子玩的时候挺会招呼小朋友的,怎么就没有领导力了呢?在幼儿园还是小主持人呢,怎么表达力也不行呢?

过往,罩在孩子身上的光环,似乎一瞬间全没了。

果果妈妈稳了稳心情,跟老师进行了沟通。

原来,果果在”小朋友一起协助搭积木“的环节,可能因为对陌生环境和陌生小朋友的防备,一直处于游离状态,没有参与团队活动;在复述诉故事环节,音量小、不够自信,输出的故事短句没有细节;因为没有参与积木搭建,没有作品讲解,创造力几乎为零。

承认自己的孩子很普通,其实是件很残忍的事。

但是,当所有同年龄段的孩子接受同一标准考核时,结果却公平得可怕。

这是几古升升学园的第2篇深度采访:

在幼升小这条路上前仆后继的家长们,要过的第一道坎儿。

之后,将持续为家长们带来:

第3篇:100%准确,考上名小的孩子都有这些共同点!

第4篇:拆解历届名小面试题,把娃考哭了的题原来是这样的!

敬请关注。

01

客观看待自家娃

每个家长看待自己的娃,

都是美的,好的,聪明可爱的。

当孩子接受统一的客观评价体系时,

弱点才被反馈得分外真切。

幼升小的第一道坎儿

编号为1-5号的孩子,正进入答题环节。

这个时候,坐姿挺拔的孩子会加分,坐姿懒散,东张西望的孩子会减分。

小顺儿的妈妈在拿到这次的测评结果后,

情绪很低落,仿佛不是孩子拿了低分,而是自己。

做母亲的,常以儿为荣,

往往也容易孩子的成就得失来宣判自己。

小顺儿妈妈一直很看重孩子的早期教育,

美学和逻辑课一直在上。

参加“核心素养”测评,

并不是一定要以名小为目标,

而是想看看自己在孩子身上教育投入的时间和精力,

有没有真的起到了“作用”。

顺儿妈说:“做父母的难免总是担心自己孩子不够优秀,

平时身边的人总夸孩子很聪明很努力,

但到了考核的时候,看的就是孩子真正的能力,

标准在那儿,过线就合格,不过就淘汰。

人总是要适应社会的,

优胜劣汰的规律是不会变的。

就当我们提前接受考验,提前接受淘汰,

虽然对我们打击非常大,

但是我能接受。

也没有影响孩子的情绪,

我也没有给孩子压力,

他就像刚参加完一场游戏,

还懵懵懂懂什么都不知道。

我想让他过平凡的人生,

但并不碌碌无为。

做妈妈的,也清楚他的资质不是十分优秀,

可能无法成为金字塔尖的那一部分,

不过没关系,

至少我能在好习惯这一项,去好好塑造他,

这是我和他爸爸能给他的、让他终生受益的财富。

参加完这场核心素养,

我也在反思自己的育儿细节:

自理能力是不够,

平时生活中没有刻意培养他自己收拾餐具、安静用餐;

坐姿懒散,礼仪、规则方面也差了些;

好在上了一年的逻辑课,

在表达力这块,有观察细节,讲述比较有逻辑,

逻辑推理的考核上表现也不错。

测评很客观,

后面会通过一些练习来慢慢调整,

2020年的外小游园会,我们还想再试试。“

02

内向型孩子,一定没戏了吗?

无论是哪个学校,在选拔优质生源时,

总偏爱落落大方,阳光自信,侃侃而谈的孩子。

有些家长就发了愁:

孩子自娘胎出来,就是内敛的主儿,

从不爱争抢,也没有任何表现欲,

一副淡淡然的模样,

这样的孩子想去竞争名小,

是不是完全没戏?!

其实,不然。

像外小,也会通过观察,

优录一些性格内向,却能关注他人需求的孩子。

希希就是这样的娃。

在领导力测试环节,他没有举手自荐当小队长,

但在之后的拼搭积木环节,

他始终默默关注着其他孩子的需求,

默默记着小组任务,

虽然他没有抢着去表达自己的想法,

但他的同理心、爱心被老师都看在眼里,

这样的孩子也可以获得较高的认可度。

幼升小的第一道坎儿

穿棕色毛衣的孩子就是希希,虽然不是那么主动,却一直牢记着老师交代的任务。

03

老师反馈:领导力和创造力普遍性缺失

幼升小的第一道坎儿

给孩子一个“主题”,

让他自由发挥,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完成一组乐高搭建作品。

看似并不难的“考验”,却暴露了孩子们的很多问题:

大多数孩子沉浸在自我世界里,

不会去观察其他孩子的需求,

即便竞选上了小队长,

也没有意识组织大家一起完成“作品”。

在阐述作品时,大多孩子表现得毫无创意:

这是公园的墙、椅子、山、房子……

他们的思维似乎都被现实牢牢地禁锢住了,

谈论的全是公园中固有的形态。

老师们期待孩子们用充满想象力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创作”,

但事与愿违,

只有极少数的孩子会形容自己搭建了长长的瀑布、

神奇的飞船、来自远古时代的恐龙……

原本正是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年龄,

但孩子们呈现出来的刻板和常规令老师感到意外。

04

吃东西的“小陷阱”

幼升小的第一道坎儿

图中的女孩熙熙,正在跟老师讲述“看图说话”。

熙熙,也是2020届的准小学生。

熙熙妈在早教行业工作,一向很注重孩子的素养培养。

在自理能力这块,熙熙获得的分数比较高。

中途,老师会给大家分发小面包,

熙熙能主动找到湿纸巾先把手擦干净,

再小心翼翼撕开面包袋,

一只手拿着面包袋子,

一只手托着面包袋的下方,

一口一口地,轻轻慢慢地咬下去。

别的孩子把面包屑撒了一地,

熙熙却用手全部接住了,

然后再倒进了垃圾桶。

全程,她的动作从容流畅,

有条不紊。

这一切,被老师看在眼里。

在自理能力上自然给了她较高的评价。

还有的孩子,并不想吃面包,

便一声不吭地看着别人吃。

你一定会问,这样是扣分还是加分呢?

答案是扣分。

为什么?

假如你不想吃,你可以表达出来,

敢于质疑、敢于自我争取,

知道自己的需求是什么的孩子,

会加分。

反之,不接受也没有任何反馈的孩子,

就会减分。

这不免让我想起朋友的外企公司面试,

在第一次群面时,

面试官也会设置一些环节故意刁难面试者,

第一个敢于站出来质疑的面试者,

会被加分。

这里可以理解为主动沟通,

名小更欣赏能主动沟通的孩子。

05

核心素养表现的9个能力

兜兜的妈妈,在了解“游园模拟会”后,

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拿到结果后,孩子的综合能力并不高,但兜兜妈认为自己的孩子还有戏:“以前,印象中的外小非常高大上,感觉离我太遥远了,但现在我觉得有一条路可以跟着走,即使最终我们没有被录取,也不会后悔,我会跟兜兜说,你看,这是你人生中的第一次全力以赴,后面还有很多道坎儿呢,做妈妈的一定会竭尽全力,给孩子争取最好的教育资源。”

游园模拟会,具体会考验核心素养的哪些方面?

01.领导力,看孩子是否能主动参与团队活动,融入集体;如有带领团队,在社交活动中展示高情商,会加分!

02.表达力,考验孩子语言表达的流畅、条理和逻辑。

03.创造力,考察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04.专注力,考察孩子视觉和听觉专注力,能够准确抓住重点信息。

05.逻辑力,考察孩子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会涉及到一些数学知识点。

06.自理力,考验孩子生活方面的独立性。

07.运动力,涉及考验孩子骨骼、肌肉能力,一般会给出一个小运动,让孩子展示。

08.常识,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文化、动植物、自我安全等日常生活常识积累。

09.规则意识,

礼仪和纪律。

如果你想更加客观地看待自己孩子的能力,

幼升小的第一道坎儿

题记:

每个孩子都是天真的,

学会懂孩子和等孩子,

是为人父母最重要的人生功课。

童年决定了一个人的性格底色和人生走向,

家庭氛围、亲子陪伴、习惯养成,

关乎父母能否给孩子一个健全完整的人格;

而学习能力、艺术教育、逻辑能力

则是当下社会决定一个孩子竞争力与未来的关键。

这一切,依赖于家庭对孩子的培养方向,

依赖于父母自己的学习力和判断力,

呵护孩子的天性,

给孩子的成长留下足够的空间和时间,

而非把孩子当作自己未尽梦想的实践者。

最好的教育,就是你的家庭。

没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的孩子。

共勉。

幼升小路上,携手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