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路,彷彿太遙遠

“回家”,多麼溫馨、溫暖的詞彙。小的時候,回家是一件幸福的事情,那是父母的期盼,是自己玩耍疲憊之後的歸宿,其他的事情都可以不用想。後來長大了,卻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回家”變成了一種奢望。不是因為不想家,是因為想家卻不能回!很多時候都在想,曾經生養自己的地方,如今是什麼阻擋了自己回家的腳步?不知你是否與我有同感呢?

回家的路,彷彿太遙遠

每當春節將至時,電視機裡的廣告總是在喊“有錢沒錢回家過年”,陳紅的那首“常回家看看”也時不時地在耳畔響起……

然而,現實中有多少人能夠坦然做到“有錢沒錢回家過年”?當你在外忙碌了一年,卻沒賺到多少錢,你真的會回家過年嗎?父母當然不會說什麼,但左鄰右舍的人們,他們看你的眼神帶著懷疑,他們有意無意的言語帶著嘲諷,如果你還是一個有理想有自尊的人,這些足以讓你無地自容,你要如何面對呢?所以,你寧願在外孤身一人,寧願在深夜獨自流淚祭鄉思,也不願硬著頭皮,頂著世俗的壓力回家過年,因為你感覺,自己無顏面對逐漸蒼老的父母!

回家的路,彷彿太遙遠

又有多少人能夠做到“常回家看看”?是不是當你開始認真考慮回家的時候卻發現,自己的時間根本不屬於自己!你是一個異鄉的打工客,如果你想保住目前賴以生存的工作,那你必須服從單位的安排!單位是有探親假的,但可以有理由不給你批!如果你請短假,可能還不夠你往返的在途時間,這又如何能與家人團聚呢?所以,不是你什麼時候想回家就能回家,更不要說什麼“常回家看看”,往往是一年能回家一次,都是求爺爺告奶奶的,不知道要低三下四的說了多少好話才求下來的!更有甚者,可能兩三年都回不了一次家。這就是現實,是一部分打工者生活中的無奈。

回家的路,彷彿太遙遠

有人說:“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是對的,回家看看父母嘛,何必在意世俗的眼光呢?但我想說:能夠不在意世俗的人,是僧人,是聖人;而我是活在世俗世界的凡夫俗子,你叫我怎能不在意世俗?

回家的路,彷彿太遙遠

還有人說;“常回家看看”也是對的,父母年邁了,能多看一眼是一眼,工作沒了可以再找,父母沒了便是永遠的失去,何必被工作所牽制?這話說的很對,也是很多人的痛點!我覺得,那些想家卻不能回的人,應該都明白這個道理的。但是,因為要回家而不顧一切的丟掉工作,只為回家看看父母,這其實改變不了什麼,唯一改變的是你丟掉了工作,又要重新開始,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難道父母會因為你想回家看看他們而丟掉工作感到高興嗎?或許他們會更加自責,是自己讓你太牽掛,才會讓你如此率性而為。

回家的路,彷彿太遙遠

回家的路,彷彿太遙遠。其實說到底,無非是兩個原因阻擋了我們回家的腳步:第一,在外混的不理想,沒賺到多少錢,沒有臉面回家;第二,生活狀況所限,時間不屬於自己,想回卻回不了。

回家,就像“我要去桂林”那首歌裡唱的:有時間的時候我卻沒有錢,有了錢的時候我卻沒時間……,這大概就是成年人生活中的無奈吧。就像自古忠孝難兩全,你要如何選?

回家的路,彷彿太遙遠

就此收筆吧,生活將我們磨圓,是為了讓我們滾的更遠!希望所有在異鄉拼搏奮鬥的人們,回家的路不再艱難,不再遙遠;願所有目前生活不如意的人們,都能夠儘早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而為之不懈奮鬥到永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