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銀囯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穩金融關係戰“疫”全局

4月7日,金融委召開會議對金融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進展作出總結,並部署下一階段重點任務。回顧疫情爆發以來中國經濟金融走勢,中國金融在“穩預期、擴總量、分類抓、重展期、創工具”的方針指導下審慎應對疫情衝擊,不僅起到了穩定全球金融市場信心的重要作用,更進一步夯實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作用。展望未來,我們認為,穩金融關係戰“疫”全局,其作用和意義也將在戰“疫”下半場進一步凸顯。

第一,擴展間接融資的紓困力度,引導信貸資源支持中小微企業和民營經濟。當前,中小微企業吸納了全國約80%的就業,貢獻了近70%的營業收入,滲透於產業鏈的每個環節。在疫情衝擊下,它們的生存問題影響經濟、關乎民生,需要相關政策的及時應對和持續保障。除了對中小微企業和民營經濟在經營層面給予特定的補助和便利外,持續的融資支持也十分關鍵。短期而言,經驗表明提供資金支持是幫助中小微企業渡過外生衝擊難關的重中之重,特別在全球金融市場動盪尚未平息的環境中,間接融資可以發揮更加精準的紓困作用。長期來看,讓中小微企業增強風險抵禦能力還需長效機制改革,這依賴於銀行風險定價與識別能力的提升,中小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抵禦風險和信貸投放能力的增強,以及順應於企業生命週期客觀規律不同融資模式的有效銜接。值得關注的是,在此次疫情中,多家銀行重點大力發展供應鏈金融及區塊鏈技術為中小企業紓困,這也為通過金融創新支持未來中小企業融資渠道拓寬提供了積極經驗。

第二,重視國際疫情和宏觀形勢走向,防範金融與非金融風險共振。金融的本質是“資金融通”,而金融體系的核心框架在於“兩點一線”。其中,“兩點”為 “流動性”和“槓桿”,而“一線”指 “信心”。從歷史經驗來看,如果“兩點一線”穩固,則金融市場運行相對平穩,反之則容易出現金融劇震。2020年3月,海外疫情爆發、中東石油博弈鉅變、美聯儲兩次超預期行動引發全球風險偏好大逆轉,市場信心遭遇猛烈衝擊。美元流動性危機也接踵而至,並對全球其他市場產生“虹吸效應”,美元指數持續衝高,風險資產、避險資產則出現了同步下挫的異象。在市場波動性系統性提升後,被動去槓桿又引發贖回潮和拋售潮,市場變盤的烈度進一步凸顯。目前,全球新冠疫情的蔓延仍在提速,金融市場的暫時緩和也相對脆弱。在此情形下,要想兼顧好防範化解疫情輸入壓力和復工復產恢復實體經濟的任務,需高度警惕市場恐慌的再度兌現引發風險共振,確保金融體系自身穩中有進。

第三,進一步夯實中國金融韌性,為全球金融穩定做出主動貢獻。從金融層面看,中國金融的相對韌性在疫情爆發後更為凸顯。年初至今,中國股市的累計下跌幅度遠小於歐、美、日、韓、印等主要市場。更為重要的是,對於市場而言,投資是“買未來”,而非“買過去”,長期經濟增長的穩健性也成為國際投資者青睞中國的核心要素。隨著海外疫情的爆發和主要金融市場出現巨震,在3月26日的G20特別峰會之後,以全球降息潮、貨幣互換擴容等政策安排為起點,全球新一輪經濟金融政策協同正在加強,這也在短期內平抑了3月份席捲全球的流動性危機和市場恐慌。但在本次疫情衝擊之下,2020年全球經濟出現技術性衰退幾成定局,無論是實體經濟,還是金融市場,均將繼續面對沉重壓力。在此情形下,依靠不同經濟體貨幣政策的同向行動僅僅是被動的協同與合作,要想穩定全球金融市場、促進經濟反彈仍需要各方的主動作為。我們認為,考慮到中國疫情防控效果顯著、政策空間相對充裕,在下一階段的國際經濟金融合作中有望發揮更多主動性,特別是引領各主要金融當局開展有體系、有目標、有節制、非競爭性的主動協同,進一步抵禦疫情的直接衝擊和次生風險。

(本文作者系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董事總經理、研究部主管程實和工銀國際資深經濟學家王宇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