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個人生解惑工具,總有一款適用你,《巨人的工具》解讀

十一長假即將結束,你有做好直面迎接假期餘額不足的準備了嗎?
這個假期你過得有意義的嗎?你是踏遍了山川湖海,在每一處風景留下“到此一遊”的故事,還是穩坐家中朋克養生,啤酒煮枸杞配烤肉?心靈和身體,總有一個要在路上,當你收起疲憊行囊歸巢休養生息的時候,希望我推薦的這112個人生解惑工具,幫你休整好人生,迎接下一次大考。
我們每個人都渴望成為人生贏家,或者成為某個領域的成功人士,而作為有志之士,我們同時也會把那些名人當成榜樣或者偶像,去閱讀他們的傳記或聽他們的演講,瞭解他們的人生哲學,學習他們的生活方式,希望開啟心智,希望受到啟發。
你是否希望從這些成功人士方方面面的蛛絲馬跡中解鎖他們的成功密碼,讓自己也能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實現自己的成功?

如果你的回答是“是的”,那麼我現在要推進的這本書,你一定不容錯過!
《巨人的工具》就是這樣一本成功人士訪談錄,相比於普通作家,本書的作者費里斯不僅一名暢銷書作家,同時還是一名創業者(他的成名作《每週工作4小時》中有關於他的創業經歷的詳細描寫)和成功的投資人,投資了Facebook和Uber等公司。

作為一名創業者,他對於商業的理解更容易與那些被採訪的成功人士產生共鳴,也就更容易擦出火花,挖掘出更有價值的內容。
本書的採訪對象多達數百位,包含了各行各業的精英人士,創業家,學者,明星,軍人,藝術家等等,其中不乏那些有著世界級影響力的名字,採訪內容的覆蓋面也很廣泛,生活哲學、作息習慣,業餘愛好,人生感悟,甚至具體的健身方案指導。
這本百人訪談錄的中文版有760頁,售價120元,一出版即在歐美興起了熱潮,有人稱他為21世紀的《窮查理寶典》,作為一本人生答案之書,這本書為我們帶來了112個人生解惑工具,我相信這些工具裡總有一些“巨人的工具”,能夠在你面臨困難和抉擇的時候,能成為帶你走出困惑的利器。


112個人生解惑工具,總有一款適用你,《巨人的工具》解讀

成功人士共同的習慣:

作者在書的前言中就總結出了這些成功人士共有的習慣,有哪些習慣是你也有的呢?

  1. 超過80%的嘉賓進行了某種形式的內觀禪修或冥想練習

  2. 大量45歲以上的男性(而非女性)從不吃早飯,或者只吃少量食物。

  3. 很多人高度評價《人類簡史》《窮查理寶典》《影響力》《活出生命的意義》、《別鬧了,費曼先生》等著作。

  4. 很多人有為集中精神而單曲循環某首歌的習慣。

  5. 幾乎每個人都做過某種形式的「私活兒」(自己私下裡花時間和金錢完成某個項目,然後將成果賣給潛在的購買者)。

  6. 幾乎每一位受訪者都具有將明顯的「缺點」轉變成超強競爭優勢的能力,一些人之所以成功並不是因為他們沒有缺點,而是因為他們發現了自己獨特的優勢,並圍繞這些優勢集中培養了各種好習慣。

  7. 結果正如這句話說的那樣:聰明人的日常生活就是其雄心壯志的展現。



除了這些習慣,這裡還從書中精挑細選了12條來自不同領域成功人士的建議,相信你讀到的每一條都足以獲益匪淺!




01

讓一天最有效率的8個步驟


  1. 至少要在工作的前一個小時起床,整理思緒,同時不要查看郵件;

    (給自己進入狀態足夠的緩衝時間)

  2. 泡好一杯茶,準備好紙和筆

    (在自己開始工作之前,做一些有儀式感的準備工作)

  3. 寫下3-5件最讓你焦慮或不安的事情,這些事情經常是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後天但又必須要做的事情。

    (通常是讓你感到不安,拒絕或者牴觸但又不得不做的)

  4. 針對每一件事情,問自己:假如這是我今天唯一完成的事情,我會對今天滿意嗎?如果完成了這件事情,能讓其他事情也迎刃而解嗎?

    (通過自問這些事情,評估這些讓你焦慮的事情的優先級的參考標準)

  5. 只關注那些對你其中至少一個問題的回答是“是的”的事情

    (對要做的事情做好取捨)

  6. 就在當天,拿出2-3小時時間,專門處理這事,其他事情放在一邊

    (解決你的拖延症)

  7. 強調一點:這2-3個小時,一定是一整塊時間,而不是東拼西湊來的時間;

    (一直被拖延的事情一定是有解決難度和要花解決時間的,所以一定要集中時間解決)

  8. 如果你收到干擾或者又犯了拖延症,悄悄的終止掉這件事,繼續做原來的工作計劃吧

(不要讓自己陷入惡性循環,如果沒能解決,留給下次吧)


啟發:作家是世界上最需要自驅的職業之一,如果是連載作家,除了deadline,沒有人監督你的過程,而作為非連載作家,你的deadline時間更長,甚至連deadline都沒有。構思,採訪,素材的整理、收集等等都需要自己去規劃去完成,這就需要作家有很強的自驅力。如果僅僅是憑藉天賦興趣,可能最後的結果就是脫稿萬年或者才華枯竭,或者想古龍一樣聲色犬馬,活的瀟灑,缺死的可惜。這條作者給出的建議非常適用於辦公室人群,不妨去開始實踐起來。



02

最讓自己受益一生的投資


  • 世界最著名的潛能開發專家託尼·羅賓斯在訪談中說,他做過的最佳投資決策是17歲時花了35美元參加了吉姆羅恩(成功學之父)的講座;


  • 巴菲特說他一生中最划算的投資是20歲時參加了戴爾·卡內基的培訓課


啟發:終身學習理念已經深入人心,人生任何階段都不要停止投資自己,這個案例啟發我們:不要忽視自我激勵的力量,意義對於人來講,就像自我驅動的電機一樣,是人成長的動力,自我驅動就是一個修正和強化人生意義的過程。一個人最好的投資就是投資自己,不要吝惜投資自己,你對自己的投資,有可能獲得十萬倍不止的回報。



03

基於帕累托法則的行事準則



“你不一定要從事艱難的工作,對你的活動進行80/20分析,去做那些用20%精力,可以完成80%收效的事情;”——裡得·霍夫曼(Linkenin創始人)


啟發:這句話其實已經被各種人反覆咀嚼過很多遍,發表過此言論的也不止是裡德這一位名人。幾年前出版過一本書《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詳細的講解了這個方法論。


作者也講了一個他自己的故事,曾經在經營一家公司的時候,他花了80%的力氣去維護只佔營收20%的很多小客戶的關係,後來他轉換了思路把所有小客戶的生意都放棄掉,把精力放在拓展和維護大客戶上,讓業務量翻倍。


這個法則的道理很簡單,例子也很生動,但是我們真正在實際處理事情時候,往往就沒有那麼簡單,你的事務優先級往往不是自己能夠左右,但是在你被限定的框架內,去遵循帕累托法則安排你的事務,同樣是最有效的手段。



04

讓自己永遠創造力在線的日常訓練


知名對沖基金經理詹姆斯·阿爾圖切爾,同時也是暢銷書《拒絕的力量》(這本書在豆瓣沒有評分)的作者在生活中有一個日常激發自己靈感的習慣,他每天上午會在小本子上寫十個點子,號稱鍛鍊點子肌肉,如果他想不出來十個點子的時候,就會強制要求自己想20個點子。而且寫出點子之後,還要去寫實現他們的步驟,這些點子可以是各種方面的,以下就是這位點子大王給出的案例:


    • 10個事物舊貌換新顏的注意

    • 10個關於發明創造的荒誕主意(比如智能馬桶)。

    • 10本我想寫的書(《為自己選擇另外一種教育方式的實踐指南》之類)。

    • 為谷歌/亞馬遜/推特等公司想出10個點子。

    • 我可以向其轉達自己想法的10個人。

    • 我可以錄製播客節目或視頻的10個主題(比如,開設《與詹姆斯共進午餐》這一視頻播客節目,在節目中我將通過Skype與嘉賓共進午餐,邊吃邊聊)。

    • 10個我可以擺脫中間人的行業。

    • 10件我不贊同,但其他人都非常重視的事(大學教育、房屋所有權、選舉、當醫生等)。

    • 10種利用自己在社交平臺上發佈的內容出書的方法。

    • 我想要與之交朋友的10個人(然後想出第一步行動,與他們取得聯繫)。

    • 我昨天學到的10件事情。

    • 我今天可以採取不同方法做的10件事情。

啟發: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這樣一個實驗,針對六歲以下兒童和成年人做一個測試,讓這兩類人去想一根鉛筆可以有什麼用途,成年人能想到的基本上都是鉛筆作為書寫工具或者一個夠物體的硬物這類單調簡單的用途。而這些兒童們則給出了很多天馬行空邏輯上完全無法理解的答案。


為什麼成年人容易形成思維定式,而兒童們則天馬行空呢?腦科學領域的答案很簡單,因為人腦要處理海量信息,所以人腦會自動化的對要處理的信息歸類總結,故而形成固定的思維模式,這是人腦為了提升信息處理效率自然選擇的結果,一個人從年幼到成人的人生階段,創意能力越來越差,邏輯能力越來越強,這是個不可逆過程。


所以讓自己隨著年齡增長還能開放思維,還能讓自己保持stay hungry stay foolish的能力就越發珍貴,如果每天都能有這樣一項開啟思維的訓練,相信對我們的影響可能不僅僅是生理上某個腦部區域的放大,更是心智、眼界和思維能力的提升。



05

要建立自己的體系,而不僅僅是關注一個目標


《呆伯特系列》的作者斯科特·亞當斯為本書貢獻了最有價值的內容,他曾經幫助作者調整了事業的關注點,就是“要關注體系,而不是目標”。


他建議我們做一件的時候要問自己“我能夠培養出哪些持久的技能或者人際關係,可以長久的利用”,而不是“我可以取得什麼樣的短期目標”


前者的具有強大的滾雪球效應,而後者則要麼成功,要麼失敗。


當亞當斯剛開始寫博客的時候,他的工作量增加了一倍,但是因此增加的收入卻只有5%,似乎對生活並沒有產生實質影響,還很浪費時間。


但是寫作作為一種時間的技巧,作者創建體系的第一部分內容就是培養自己經常寫作練習的習慣從而需要大量實踐,這是體系的一部分,而不是目標;體系的第二部分,寫博客是可以快速的拿到讀者的反饋,作者通過撰寫不同主題,不同文風的內容,瞭解讀者反饋,進而優化自己的寫作風格,從而在為《華爾街日報》撰寫文章的時候,去的很高的反響。在開始為《華爾街日報》寫特邀文章之前,這些文章都並未能幫作者賺到大錢,但是卻幫助作者搭建了一套寫作系統,讓作者成為知名漫畫作家。


啟發:斯科特·亞當斯的採訪告一段落,回顧他的系統建設論,讓我想到了最近因為貿易戰而成為全世界焦點的華為公司,華為公司的極限生存計劃,就是某種形式上的系統論,他們著眼的不是一個短期的盈利目標,而是在於運作一個可以抵禦任何風險的閉環系統,而這些投入可能短期上看起來收效極低,卻有著長久的價值。


而華為能有這樣的境界,其重要的原因除了任正非的境界之外,不上市是一個重要的因素,一家公司一旦上市,為了股價和股東利益,很容易就會陷入追求短期利益的境地,無法投入資源進行看來回報比很低的系統性建設,這在經理人治理的公司下尤甚;


切回到個人生活目標的制定,雷達里奧同樣提出了建立自己系統的概念,所以對於一名想要在股票市場有所建樹的投資者來說,他應該給自己設定的目標是:“建立自己的股票價值評估體系和感知市場波動響應的量化系統”,而不是“我今年要在股票上賺100萬”。


在投資領域有一個鮮明的案例,《股票作手回憶錄》的作者利弗莫爾,被號稱是百年美股第一人,這本回憶錄性質的書中,他描述了他在股票市場的第一次失敗案例,就是為了和人打賭,能在一個星期賺到一件皮衣的錢。結果為了這個賭約,這個目標,他反而大失方寸,最後導致虧損。形成一個成熟的體系,目標會變得水到渠成,而以目標為導向,很容易就讓一件事成了成功或失敗的二元遊戲。



06

如果不能成為某個領域的前5%,那就讓自己努力成為2到3個領域的前25%



亞當斯提供的另外一個思想是,想取得非凡的成就,只有兩條路:(1)是成為某個領域最頂尖的人(2)在兩個或更多領域成為非常優秀的人(前25%)。


相比起來,能走第一條路的人是天才,但是能走第二條路的靠努力就可以。


比如懂商業+深諳辦公室政治+富有幽默感而創作出了呆伯特的亞當斯。


我們的職場中更不乏這種出類拔萃的人士,而很多創業者都是這類跨界人士。斜槓青年,副業剛需,這些近年來流行的職場詞彙,無不是從一專到多精思維的轉變。作為一個普通人,只有靠努力+天賦才能成為某個業界的頂尖,而天賦,則是普通人永遠也邁不過去的坎。與其和天賦去死磕,讓自己通過努力就可以成為多個領域的前25%,把多個領域的經驗融會貫通發展,同樣能夠取得非凡的成就。


我們身邊有很多類似的案例,遠的有英語講得好的馬雲因為機緣巧合的一次出國,做起了跨國B2B開啟創業之旅,還有從谷歌黑板報裡發現了自己的寫作天賦吳軍老師,從谷歌騰訊的技術管理者成為新一代年輕人成長導師。近的有你身邊做新媒體運營的小朋友因為深諳大眾心理還懂營銷把網店開的風生水起。隔壁做市場的妹子因為攝影技巧一流成了小紅書的網紅。



不要死磕,更不要安於現狀。多一條路,成功的機會就多了一倍。




07

自我肯定法的神奇效果


同樣是亞當斯還介紹了通過自我肯定法實現目標的兩則軼事。


其中一件是在作者在還沒有踏上寫作之路之前,就對自己說要成為排名第一的暢銷書作家,後來他的《呆伯特法則》未來果然成了排名第一的暢銷書;


還有一件是作者有一段時間失聲了,有三年半時間都無法說話,他再次用自我肯定法,每天告訴自己“我,斯科特亞當斯,將會妙語連珠,口吐蓮花”,如今他可以侃侃而談的接受作者的採訪了。


自我肯定法的操作方式很簡單,就是用筆和紙,把你想做成的事情每天寫上15遍,當然我們不可能靠每天寫15遍不切實際的幻想就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這種方法的主要作用還是在於你在寫下這些話的時候,可以鞏固你在這件事情上的專注力和執行力。




08

1000個真正的粉絲


這則經驗的源頭是來自凱文凱利的同名文章《1000個真正的粉絲》,凱文凱利作為科技界傳奇一般的先知人物,在接近30年前就預測到了我們未來的互聯網社會發展趨勢。在社交層面上,未來的弱關係網絡會成為主流,而粉絲經濟也因為智能手機的普及,SNS的出現而崛起。


人類社會已經從大眾化逐步趨於小眾化和個性化,因此每個人都有可能有他的真實粉絲,而能發展出自己的1000名真實粉絲,你就可以利用你的粉絲做很多事情。


我相信羅振宇一定讀過這篇文章,作為最早進行粉絲付費制的知識社群,羅輯思維已經發展成了國內數一數二的知識領域創業公司,而這一千個粉絲,就像互聯網創業裡也常講的1000個真正的用戶一樣,他們就是星星之火,你最寶貴的火種。所以,努力的發展你的一千名真正的粉絲吧。




09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給出該建議的人是Facebook的第30號員工,也是硅谷的投資人,諾亞·卡根,他的建議很精煉卻實用:


1.改進你的生產力工具,很簡單,不要容忍一臺拖累你工作效率的老舊電腦,升級你的生產力設備,你得到的回報要遠高於你付出的成本。


2.優化那些影響到下游項目的上游項目:比如,想讓自己打字更快,就換個好用的機械鍵盤,想讓自己有個人空間去思考,就買個降噪耳機;


3.不要儘量抽時間,要管理時間:我們明知道有些事情是必須要自己去做的,那就規劃好時間,按照計劃好的時間去做,而不是突然有事兒了臨時安排被動的去做;比如如果你負責家裡的洗碗工作,不要拖到老婆催你的時候再去洗,而是規劃好了要在什麼時間洗完,這樣你不會讓自己的心情變很差,也對時間更有掌控感。




10

畫板策略



這個策略是由著名的戰略家安迪·霍利迪,他曾在著名職場書籍《權利的48條法則》作者羅伯特·格林手下做學徒,並踐行了畫板策略,成為服務於谷歌等知名公司的戰略專家。


畫板策略的名字源自文藝復興時期的偉大畫家們,找到畫板以方便他人在上面作畫。成為一名開路人,為級別高於自己的人開路,最終,你也會以此創造出一條自己的路。


這條原則就是“成就身邊人”,尤其是你的老闆。這也是給職場新人的一條有效建議:如果你可以想出解決辦法,可以把它們交給老闆去成就老闆;找到善於思考有進取心的人和他們結交;去做別人都不想做的事情;找到效率低下的工作流程,打好補丁為開拓新領域騰出資源;比別人勤奮,把自己的點子分享給大家。


戒驕戒躁,避免自負,抱著成就別人的原則做事情,這是一條高尚而樸實的處事原則。




11

自律等於自由


這是本書裡對我影響第二大的採訪,主人公是前海豹突擊隊第三特混中隊的指揮官,約克·威林克。從海軍退役之後,他開了一家領導力諮詢公司,並且與人合著了一本《極限控制》的暢銷書,曾經登上《紐約時報》的榜首。


他對於自律等於自由的解釋是:


對很多事情來說,你可以通過積極的自律實現自由意志,達成目標。與之相對的,很多所謂的自由自在的日子反而會讓你經常陷入選擇困難和決策疲勞,而讓你的生活質量大打折扣,比如如果沒有計劃,你會犯愁今天干什麼,晚飯吃什麼而白白浪費很多時間。


相比之下,給自己制定一些簡單的規定就可以為你的生活搭起一個基本框架,能讓你更有效的計劃和實施,會讓你有一種掌控時間的自由感。


主人公還有一種處事哲學,就是輕易不求人,在海豹服役的時候,其他團隊經常在執行任務之前給指揮官提出各種需求,但是到了他的時候他基本上只回答一句話“不需要”,而這樣做的結果就是,一旦他像上級提出需求的時候,那一定是這件事非要有支持不可,上級一定會想方設法滿足他的需求,這在我們在職場中豎立職場形象和形成做事準則同樣適用。


主人公還有一個令人羨慕的品質:就是多年以來,他一直保持著每天4點45分起床的習慣,訓練,健身、規劃每天行程。他這樣的做的理由是為了戰勝心理上的敵人,讓自己面對每一天的時候,都早早的有所準備,在他的影響下,很多人已經自發的組織了一個每天4點45分起床的俱樂部。


啟發:萬維鋼為本書寫的序言文章叫做《實在的美國精英》,而威林克就是這種典型的實在精英,自信,直率,精力充沛,自律,不跟你談大道理,講的卻都是實在而有用的東西。把自己的精力花在重要事務的決策和處理上,專注更有價值的事情,減少低價值決策所花費的時間。


想想你每天早晨要花多久想想今天穿什麼,平時要花多久時間逛淘寶和商城看衣服,再對比常年穿著同樣衣服的喬布斯和扎克伯格,就會發現你自己在時間利用率上打了多大的折扣。把時間和精力花費在值得的事情上,而生活中的雞毛蒜皮小事做到儘量極簡,成為生活慣性,這是時間管理中




12

“冥想”出奇跡



最後的最後,我想要重點推薦的生活習慣,就是“冥想”。在這本書的開盤作者就總結,他採訪的人士中,80%有冥想的習慣,這幾乎成了成功人士幾乎普遍存在的一種習慣。
在19年的新書《認知迭代》中,對冥想做了非常詳盡的實驗觀察。
實驗室人員對一個進行冥想聯繫的人的大腦掃描後發現,他的大腦負責工作記憶的海綿體相比沒有進行冥想訓練之前,有著非常顯著的提升,而工作記憶恰恰就是能夠提升專注度,保持精力的能力。科學家也針對大量僧侶進行了測試,他們在這一方面的表現同樣突出,我們印象中遇事泰然處之,心無旁騖的寺院大師們,由於長期的打坐唸經,他們的腦結構已經異於常人。

而更詳細的實驗表明,連續20天進行每天40分鐘的冥想訓練,大腦就能夠發生生理上的變化。
奈飛在2019年出版的紀錄片《頭腦解密》中,對大學本科生進行了一組測試,同樣水平的學生,在經過系統性的冥想訓練後,他們的研究生考試分數,從460分提高到了520分。
所以,如果你每天都覺得自己精力無法專注,記憶力衰退,現在就應該去嗶哩嗶哩搜索“正念冥想”的教學視頻,一個月以後,過來給我留言。

End


希望以上的這12條建議,能給每一位孜孜以求進步的提供價值,在成為智識精英的路上與君共勉。
本書原文電子版已經上傳雲盤,點擊閱讀原文可取。提取碼(6666)如果喜歡這篇內容,歡迎關注,賞臉點個再看並轉發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