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健康險產業觀察(二):安泰&CVS

王廣英 璞公英 2018-12-30

美國健康險產業觀察(二):安泰&CVS

美國健康險產業近年在經歷比較劇烈的變革,安泰保險與CVS合併案,以及安泰保險本身,是其中代表和縮影。

安泰保險(Aetna)是有一百六十五年曆史的保險業巨頭,本列美國健康險上市公司第三位,2017年全年營收605.43億美元,僅次於聯合健康(2011.6億美元)和安森(Anthem)(901.14億美元)。但安泰保險近年似乎經歷老年危機和發展戰略困擾,試圖通過大併購來脫胎換骨。

先是,2015年7月,安泰保險宣佈:擬以370億美元收購競爭對手哈門那公司(Humana)。此交易若成功,將構建美國第二大健康險公司。但此交易在2016年的總統選舉中受到指責,認為將導致產品價格提高,美國司法部提起反壟斷訴訟、阻擊雙方合併。2017年1月,美法官裁決安泰保險不得併購哈門那。2017年3月,牽手一年零七個月後,安泰保險和哈門那放棄了它們的合併計劃。

收購同業不成,那就被近似同業收購。同年,2017年12月3日,美國零售連鎖藥店巨頭CVS與安泰保險聯合宣佈: CVS與安泰保險簽署合併協議,CVS將以“現金+股票”方式總價約690億美元收購安泰保險。若考慮安泰保險的負債,此次交易總金額為770億美元。2018年11月,此交易基本完成交割,安泰保險退市。

2018年12月20日,CVS市值887億美元,比半年前交易過程中市值660億美元高出1/3。而根據CVS2018年3月公告,其為與安泰保險交易融資發債400億美元。合併後的CVS,在市值和資產增加的同時,債務也相應擴大;CVS增加的市值(327億美元)與收購專項發債(400億美元)之和,與安泰保險被收購價格(690億美元)大致相合。

根據CVS和安泰保險2017年報,將二者2017營收簡單相加,總值約2450億,超過聯合健康300多億美元。2018年報公佈後,CVS應該會成為美國健康險公司中營收最高的公司,並因其PBM業務規模比聯合健康大,將形成與聯合健康體量相當、業務結構相近的競爭對手。

通過安泰與CVS案例,對美國健康險產業,既可知過去,亦可通未來,值得探究。安泰保險有一百六十五年的輝煌歷史,如今喪失獨立地位,匯入CVS體系,本文算其輓歌?或遙祝新生?其實,只是大洋隔岸的擊案磨掌吧。

一、百年曆程:安泰保險發展史

安泰保險的前身是1819年在美國康涅狄格洲Hartford成立的火災保險公司。

1853年,該火災保險公司的年金(Annuity)部門剝離獨立,名號為安泰人壽保險公司(Aetna Life Insurance Company)。這一年,被視為目前安泰保險公司的元年。而分立後的火災險主體,幾經周折,最終併入信諾,亦存在在健康險行業中。

美國健康險產業觀察(二):安泰&CVS

成立之初,命運多舛。1854年,安泰保險才擁有第一位全職員工。1857年,美國曆史上著名的經濟危機“1857大恐慌(Panic of 1857)”來襲,全美包括康涅狄格洲很多銀行與實業倒閉,安泰保險業面臨嚴重經營挑戰。但安泰保險挺了過來。

美國內戰,為安泰保險提供了發展契機。1861年,美國內戰第一年,安泰保險開始推出分紅壽險(participating life insurance),這種壽險可像互助壽險(mutual life insurance)一樣向保單持有者支付利息。在推出該分紅壽險產品時,安泰保險做了很多推廣努力,包括給代理人更高佣金,而當時因為美國內戰爆發和南方市場的喪失(安泰保險所在康涅狄格州在北方),許多保險公司在降低佣金。安泰保險這一產品和銷售策略獲得成功,戰爭帶來的大量死亡與戰後經濟發展,帶動了壽險業發展,安泰保險成倍增長。1865年,與1861年比,安泰保險參保人數增加約6倍、保費收入增加約9倍,當年保費突破100萬美元。此時,安泰保險財務數據穩健、業務增長快速,通過了馬薩諸塞州和紐約市的嚴格監管審查,在1865年獲准在該兩州招攬業務。到1867年,僅兩年後,安泰保險年業務額再翻5倍,突破500萬美元。

1899年,安泰保險上市,成為最早上市的健康保險領域上市公司之一。

20世紀初,響應當時社會進步運動(Progressive Era)的潮流,安泰保險創立了事故和責任(Accident and Liability)部門為僱主責任和僱員集體保險提供專業保險服務。這是安泰事故和責任公司(Aetna Accident and Liability Company)的發端和里程碑事件。1903年,安泰保險進一步成立工程檢查部(Engineering and Inspection Division)以改善工作場所安全。1907年,符合當時汽車業發展潮流,安泰創立傷亡(casualty)事業部以開展汽車相關保險,並在基礎上業務迅速擴張。這條業務線後來發展成為安泰傷亡保障公司(Aetna Casualty and Surety Company)。經過上述努力,安泰已成為承保範圍覆蓋事故、健康和責任的最大壽險公司。

1910年,安泰保險開始應用打孔機制表,僱用35位女性在鍵盤打卡機上輸入死亡統計數字。1911年,安泰保險新設部門開展員工忠誠保險(fidelity bond)和履約保險(surety bond)。1912年,安泰推出第一款複合汽車保單,將以前幾張保單承保範圍綜合到一張保單裡。1912年4月泰坦尼克號失事,是當年大事件,安泰保險亦有被保險人在事故中遇難。1913年,安泰保險創立第二個子公司,汽車保險公司,承保汽車火災險。汽車保險業務很快擴展至暴風(windstorm)、龍捲風( tornado)、租賃、海洋及內陸海洋保險。同年,安泰成立了團體險部門,售賣團體壽險,成為最早開展此業務的保險公司之一,這也邁出了安泰保險開展醫療保健業務的第一步。

美國健康險產業觀察(二):安泰&CVS

(安泰保險在哈特福特總部大樓)

成立百年之後,於20世紀後五十年,安泰保險開始了國際化和大併購的步伐。國際化方面,安泰保險在60年代以併購方式進入加拿大和澳大利亞;1981年,安泰收購兩家智利公司40%權益;之後,安泰保險進入英國、西班牙、香港、臺灣、印尼和韓國。與中國相關的是,1993年,安泰進入中國,後與太平洋保險成立合資公司並向上海交大捐資設立商學院(這是交大安泰管理學院的“安泰”來歷),後在21世紀初因戰略調整退出中國。併購方面,安泰保險在90年代末達到其世紀併購高潮,先是1996年收購了U.S. Healthcare,然後在1998年以10.5億美元收購了NYLCare Health Plans,最後在1999年以10億美元收購了Prudential HealthCare。經此三役,安泰保險會員數量高達2100萬人,成為美國最大健康福利提供者。

在外部擴張過程中,安泰保險也在內部挖潛和進行業務重塑。安泰保險投資2000萬美元更新其信息系統,從而使其能識別和終止不盈利賬戶。新系統上線後,安泰保險提高了盈利差的賬戶保費,在隨後幾年中,該類賬戶客戶無力承擔調高的保費而不斷流失,數字高達800萬。

進入21世紀,安泰保險似乎進入發展瓶頸期。先是2000年,看來是20世紀多元化和國際化併購的後遺症,安泰保險以77億美元將其金融服務與國際業務賣給了ING,並將健康業務剝離給股東,聚焦在剩下的健康險業務層面。這是很大的業務和資產架構調整,相當於對之前一二十年發展戰略的否定。然後,到2015年,開始了本文開篇談及的業界關注、最後徒留心傷的安泰&哈門那併購。

2017年11月,安泰將其團體壽險、團體殘疾險業務以14.5億美元現金價格賣給了哈特福特本地一保險公司。

2017年12月,安泰終曲響起,被CVS收購,並於2018年11月底完成收購和退市,成為CVS子公司,失去其獨立存在。

安泰保險是美國曆史最悠久的健康險公司之一,也曾一度為美國最大健康險公司。但進入新世紀,安泰保險有些步履闌珊,最終與其他巨頭合併來尋求新生。這背後,既有行業因素(美國醫改等),也有時代因素(如技術進步導致亞馬遜等公司興起),其實更有內部因素。不與行業外亞馬遜比較,僅和行業翹楚聯合健康比,安泰保險近年發展歷程中,新技術應用及業務創新性似乎遠遜聯合健康,這是導致安泰保險最終通過併購結盟求援甚至退場的根本原因吧。

二、世襲總裁:創始人家族

安泰保險最初發展歷程中,值得關注和書寫創始人Bulkeley家族。Bulkeley家族奠定公司百年基業,具體是:Eliphalet Adams Bulkeley與Morgan Bulkeley父子及第三代家族成員Morgan Bulkeley Brainard,分別作為安泰第一任(1853-1872)、第三任(1880-1922)和第四任總裁(1922-1956),帶領安泰保險走過百年發展歷程。

父親Eliphalet Adams Bulkeley出生於1804年,是安泰保險創始人和第一任總裁。Eliphalet出身名校,耶魯畢業後,修習過一段時間法律,然後成為銀行家、州參議員、律師和法官,職業經歷豐富。

Eliphalet是安泰保險創建的核心人物。早在1847年,Eliphalet即成為安泰保險前身安泰火災保險公司的董事/總法律顧問;1850年,安泰火災保險公司下設年金基金(用以開展壽險業務)時,Eliphalet被任命為年金基金負責人。順理成章,1853年,當該年金基金重組為安泰保險時,Eliphalet成為第一任總裁。

Eliphalet作為安泰保險創始人和第一任總裁,特別值得稱道的是:在1857年美國大恐慌(Panic of 1857)時,頂住壓力,沒有關閉安泰,挺過危機;1861年,美國內戰開始和行業下行時,Eliphalet沒有像同行一樣採取保守策略,而是逆勢擴張,讓安泰保險抓住戰爭帶來的壽險業發展紅利,成為美國領先壽險公司。可以說,Eliphalet帶領安泰保險發展的創世紀20年,奠定了安泰保險的百年基業。

1872年,Eliphalet去世,安泰保險第二任總裁Thomas O. Enders上任。當時安泰保險蒸蒸日上,但第二任總裁身體不好,於1879年離任。

美國健康險產業觀察(二):安泰&CVS

(安泰第三任總裁Morgan Bulkeley)

1880年,頗為傳奇的業界精英、Eliphalet兒子Morgan Bulkeley(1837-1922),成為安泰保險第三任總裁,時年43歲。Morgan得到這個位置並不意外,早在安泰保險正式成立前,1850年前後,14歲的他和同胞兄弟查爾斯(後死於美國內戰)已經在幫父親Eliphalet處理安泰年金基金(安泰保險前身)雜務。這份雜務其實是在幫公司擦地板,薪金是1天1美元。

Morgan這個名字翻譯過來是很多中國人熟悉的“摩根”,沒錯,Morgan的母親來自大名鼎鼎的摩根家族。1853年,16歲的Morgan離開家鄉,到紐約,在舅舅的摩根公司工作,先跑腿,後來成為銷售員。期間,Morgan曾參軍參加美國內戰,但內戰結束後又回到摩根公司。應該說,是紐約的摩根公司,奠定了Morgan後來事業發展的根基。

1872年,Eliphalet去世,35歲的Morgan回到家鄉,幫助籌建哈特福特銀行(the United States Bank of Hartford)、成為該銀行第一任總裁,併成為安泰保險董事會成員。1880年,在安泰保險第二任總裁離任後,Morgan成為安泰保險第三任總裁,在位43年,一直到其84歲去世。Morgan在位的這四十多年,是安泰保險繼續穩步發展的四十年,期間:安泰保險上市;資產規模從2570萬美元增加到2.07億美元,員工數量從29人增加到1500人;安泰保險從一個壽險公司變身為保險範圍涵括事故、健康、汽車、員工福利和團體。

說Morgan傳奇,不僅是因為他帶領安泰保險穩健發展四十年,更因為他和父親一樣,是政商領域多面手,卓有成就。他曾成為哈特福特四任市長、第54任康涅狄格州長、聯邦參議員,並因曾為全美棒球聯盟首任主席而進入棒球名人堂(The National BaseballHall of Fame)。

1922年,Morgan去世後,安泰保險總裁傳給其侄子Morgan Bulkeley Brainard。Brainard曾為律師,在安泰保險第四任總裁位置上坐了35年,直到1956年(其去世前一年)退休。

縱觀安泰保險創立後百年發展歷程(1853-1953),絕大部分時間是Bulkeley家族成員任公司總裁,其發展戰略和企業文化的延續性,讓安泰保險成就百年基業。尤其是第一任總裁和創始人Eliphalet,在安泰保險最初創立的二十年裡,展現了大智大勇,舉國恐慌時代、堅持營業,美國內戰時期、逆勢擴張,從而奠定了安泰保險百年根基。

2017年底,安泰保險作為百年上市公司,股權已高度分散,投資人基本為機構投資者。沒有了核心根基與靈魂的安泰,也許只能在美國資本和行業大潮裹挾下,隨波逐流了。

三、業務構成:安泰保險

作為美國領先的健康險公司,安泰保險為約3790萬人提供各類健康險服務。

根據公司年報,安泰保險業務可分成三大業務板塊:醫療保健(Health Care)、團體險(Group Insurance)和大額養老金(Large Case Pensions)。醫療保健(Health Care)業務是安泰保險最主要業務,團體險在2017年11月已將部分重要業務售出、大額養老金業務也不是安泰保險積極拓展的業務範疇。本文主要探究下安泰保險的醫療保健業務。

美國健康險產業觀察(二):安泰&CVS

安泰醫療保健業務單元的產品,可分兩大類:保險產品(安泰承擔全部或大部分醫療及口腔治療費用風險),和管理服務合同產品(合作方承擔全部或大部分醫療及口腔治療費用風險)。具體而言,安泰醫療保健產品和服務包括如下方面:

——商業醫療(Commercial Medical):安泰提供傳統的定點服務(Point-of-Service,POS)、優選醫療機構組織(Preferred Provider Organization,PPO)及健康維護組織(Health Maintenance Organization,HMO)等傳統健康險產品,以及健康儲蓄賬戶、安泰健康基金等傳統基礎上創新產品。商業醫療的目標客戶為大中小各類型僱主、個人及外派人員等。

——政府醫療(Government Medical):在美國不同地區,安泰保險提供聯邦醫保優先計劃(Medicare Advantage plans)、聯邦醫保補充計劃(Medicare Supplement plans)及處方藥保險支持;參與州醫保(Medicaid)和兒童健康保險計劃(CHIP);以及給同時符合聯邦醫保和州醫保(Duals)的會員提供支持。聯邦醫保層面,安泰保險每年會和聯邦醫保中心(CMS)簽署合同。

——口腔醫療(Dental):安泰保險以保險產品和管理服務兩種形式提供口腔醫療保險服務。從會員數量角度,安泰口腔險位於全美同類健康險前列;

——行為健康(Behavioral Health):安泰保險為有壓力、抑鬱及其他精神疾病的會員提供醫療保險支持,可以給這些會員提供整合行為健康福利管理、就醫服務、創新康復方案。此服務覆蓋全美50個州。

——僱主止損(Stop Loss):對一些自己給員工提供醫療保障的公司,安泰保險為其提供僱主止損保險。在這種險種下,員工大額醫療費用或總額超過僱主事先設定值外的費用,將由安泰保險承擔。

——醫療網絡(Provider Network Access):通過First Health和Cofinity兩種產品,安泰保險為其他保險公司、第三方管理人、健康計劃和僱主提供醫療網絡就醫支持。

——安泰優視(Aetna Vision SM Preferred):安泰的眼科醫療險可為會員提供全美最大之一的眼科醫療網絡支持。

——工人賠償管理服務(Workers' Compensation Administrative Services):安泰保險可為工人賠償保單的發行方或管理方提供就醫網絡、成本管控、藥品福利計劃等服務和支持。

——消費者健康服務(Consumer Health and Services):安泰保險提供一系列旨在為個體健康提供整合方案的產品和服務,這些產品和服務是商業醫療和政府醫療的有效補充,提升消費者體驗。在“藥品(Pharmacy)”項下,安泰保險可為客戶提供藥品福利服務及專科和到家藥品服務。CVS旗下的CaremarkPCS Health是安泰保險此服務的供應商,由此可以看到,安泰保險與CVS在業務上早已有協作。

安泰保險與大量醫師、醫院及其他醫療機構簽約,組建自己的醫療服務網絡。除少量安泰自營的到家服務和專科藥店外,該等簽約機構絕大部分是獨立合作方,既非安泰僱員、也非安泰代理。截止2017年底,安泰的醫療服務網絡有約120萬服務提供者,其中包括約68萬基礎照護(primary care)醫生和專科醫生、以及5700家醫院。

四、業務構成:CVS

CVS是美國最大的藥品零售商及領先的醫藥福利管理公司,總部位於羅得島州,全職僱員近16萬人,年收入約1848億美元(2017年報),在2017年“財富”全球500強排名中位居第18位。

CVS 擁有約9800家藥店與超過 1100 家門診診所(2017年報),其零售藥店除了銷售處方藥以外,還銷售 OTC 藥品、美容護理產品、方便食品與季節性商品等商品。 2007年,CVS通過斥資 210 億美元收購藥品福利管理公司 Caremark Rx,成為全美第二大藥品福利管理公司。

2017年報中,CVS行業分類為“藥品零售(Drug Retailers)”(不知2018年報公司行業分類是否會調整), CVS將自身定義為“藥事創新公司,幫助人們改善健康”(pharmacy innovation company helping peopleon their path to better health)。CVS認為其是市場上唯一具備以創新和整合方案來影響客戶、支付方、服務方的藥事健康服務公司。

美國健康險產業觀察(二):安泰&CVS

CVS業務構成為三大板塊:藥品服務、零售/LTC和公司業務。公司業務屬CVS中後臺部門,主要對前臺業務提供管理和行政支持,不詳述。下面主要對CVS藥品服務和零售/LTC業務展開介紹。

藥品服務(PharmacyServices)

CVS藥品服務業務板塊提供全面的藥品福利管理(pharmacy benefits management, PBM),主要面向的客戶有:僱主、保險公司、工會、政府僱員組織、健康險計劃、聯邦醫保D計劃、州醫保、保險交易所產品、以及其他保險產品贊助者和個人。

CVS藥品服務業務與美國健康險產業強相關,可特別關注兩點:(1) CVS藥品服務板塊旗下SilverScript保險公司,屬健康險公司,在全美提供聯邦醫保D計劃項下的藥品福利計劃;(2)安泰保險是CVS大客戶,2015-2017,來自安泰保險的收入分別佔CVS總營收10%、11.7%、12.3%。從不熟悉的傳統角度,CVS是一個藥品連鎖店,但實際上,CVS作為美國最大連鎖藥店,業務模式不斷創新,其業務上與健康險和政府醫保早有深度融合,與安泰保險亦早已有深入合作。CVS與安泰保險2018年的大合併,並非異想天開,而是有堅實的產業基礎和以往合作做支撐。

截止2017年底,CVS藥品服務板塊運營著23家零售專科藥店、18家專科郵寄藥店、4家郵寄配藥藥店以及83家分支機構提供注射等服務。

CVS藥品服務板塊核心戰略是通過提供創新工具與戰略及高品質客戶服務,幫助客戶改善會員臨床治療效果,同時幫助他們更好進行藥品管理和控制成本。為實施此核心戰略,CVS構建了整合服務體系,並組建了由3.6萬名藥師、護士、醫師助理等組成的專業人士團隊,為有需要的客戶會員提供私人互動服務。

零售/LTC

在美國很多地方可見的CVS零售店,絕大部分在CVS零售/LTC業務板塊下運營。截止2017年底,CVS零售/LTC業務網絡包括9803家零售藥店、在線藥品零售、長照(long-term care)藥品運營和醫療保健診所。2017年,CVS零售/LTC業務板塊處理了12億份處方,佔領美國零售藥品市場約23.6%份額。

CVS旗下LTC(長照)業務,主要給慢病照顧及其他照護機構提供包括藥品配送、藥物諮詢及其他附屬服務。通過此業務,CVS可以給特定照護環境下的老年人給予專業服務、滿足其相關藥品需求。

CVS零售/LTC業務板塊的整合服務模型,促使其旗下藥店從售藥向提供客戶醫療入口轉型,降低客戶醫療保健成本、改善健康。因此,除傳統售藥業務外,CVS旗下零售藥店會提供流感疫苗接種、面對面患者諮詢、推薦成本更省藥物方案等。

綜合CVS藥事服務和零售/LTC業務,其服務內容和模型已基於對美國市場和政策的深刻理解演變得複雜,與患者、醫療服務支付方和提供方都有有機聯繫和互動,構成以藥品服務為基礎、以有效藥物服務為手段、以改善服務、控制成本及提升患者健康為宗旨的生態系統。需要特別關注的是,CVS不僅自身擁有健康險下屬公司,也與其他健康險公司有廣泛的業務往來,尤其是安泰保險,是CVS重要客戶,這為CVS最終收購安泰保險、全面進入健康險行業打下了基礎。

五、婚姻,是新的開始

如本文開篇所提,2017年12月,CVS宣佈以690億美元收購安泰保險,此交易經一年艱辛努力,於2018年11月完成交割,安泰保險退市,世紀交易,看似階段上劃上句號。

美國健康險產業觀察(二):安泰&CVS

但此交易還有餘味。儘管之前此交易已取得聯邦政府司法部及州政府多項審查同意放行,但聯邦法官理查德-里昂(被申請最終簽發政府同意本次交易的函件)對此交易持保留意見。里昂法官援引包括美國醫學會在內的反對意見,質疑美國司法部對此交易的許可是否會影響醫療行業的競爭。CVS已針對法官關注給出暫時分立安泰醫藥保險業務的提議,此策略似乎奏效,最新報道稱昂法官態度變得溫和,看來應最終放行此筆交易。

里昂法官的關注,目前看應該只是這筆交易前進過程中另一朵浪花,不會影響交易根本進程。業界更需關注的是,CVS與安泰保險如何進行併購後整合,產生協同效應。

根據公開披露信息,CVS與安泰保險認為其各自業務有協同空間,完成合並後應每年產生可7.5億美元以上的成本節省。CVS首席執行官提出,交易完成後,將重點關注在社區方面進行融合和創新,創造一種以數據為驅動的醫療保健模式,此模式將更加人性化、更加便利和定製化。從此願景可以看到,雙方合併後的融合,並非簡單傳統業務線的互相支持和整合,而是響應信息時代的發展需要,以新技術應用為導向和基礎,進行產業融合和模式創新。畢竟,雙方合併的大背景以及合併後要針對的競爭對手,是亞馬遜這樣的即將降落在此行業的外星人。

併購後整合是個難題,而併購後在傳統業務整合基礎上同時進行模式創新,應該更具挑戰。CVS和安泰保險的合併,形式上將要結束,但在實質內容上,將嶄新開始,全球業界都會關注他們下一步的整合創新動作。

六、案例思考

1.百年老店的宿命:安泰保險在本次交易中,形式上是被收購方,一百六十多年曆史的行業巨頭,就此失去其獨立存在。無獨有偶,美國另一家百年企業,GE,其近年不斷拆賣資產、進退失據,也惹人關注和感嘆。百年傳承,一朝衰落;企業,也如王朝,逃不過歷史週期律?安泰與GE,創業時,有創新的精神與氣質,創始人與企業文化蓬勃向上。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特別是成為公眾上市公司後,股權高度分散,投資人、基金經理和管理層往往過度關注公司短期業績,鮮有人真正傾心注力於公司長期戰略與核心競爭力搭建,此時,市值高企、烈火烹油,也許正埋下日後衰落的種子。國內百年老店,如同仁堂,近期也遇到不良事件聲譽困擾。這一點上,華為形成鮮明對比:2018年,華為銷售額將超1000億美元,若上市,應該也是市值數千億美元的上市公司;但華為不上市,始終關注和致力於核心競爭力建設,並始終充滿危機感。華為雖值得標榜,但還不到百年。生老病死、後浪替代前浪,是自然界規律,也許,企業發展,也得面臨這樣的宿命。

2.安泰保險與聯合健康:同為健康險產業巨頭,安泰保險與聯合健康相比,歷史久、規模小、創新弱。與安泰保險不同的是,聯合健康自誕生之日,就瞄準美國有問題的醫療健康大產業,致力於以創造革新讓行業變得更有效率。而安泰保險作為百年老店,業務上幾多變遷,也有很多歷史負累,甚至到21世紀,還曾因美國內戰前的奴隸保險業務被訴。聯合健康與華為類似,四十年時間,勇於創新、致力解決行業痛點,終成行業老大。而安泰保險,雖亦值得稱道,但比起聯合健康,終顯勇氣和銳氣不足。老境已至,步履闌珊,一定程度可以理解。

3.行業整合與創新:CVS與安泰保險合併案,從個案角度,再次說明了美國市場的開放性和包容性。不僅美國很多企業自身存在創新性,整個行業,通過CVS與安泰保險這樣的併購整合,整個行業也在進行不斷調整和進化。CVS與安泰保險合併後,最值得關注的,不是傳統業務的整合與協同,而是他們在傳統業務整合基礎上,如何融進新技術、新模式,並從而與亞馬遜這樣的企業進行競爭。在這一點上,這樣的大環境和生態系統,已不是單個企業或個人所能學習的,而是整個國家的創新文化及法制環境,需要學習,從而容忍和鼓勵這種產業創新。

4.PBM與健康險業務存在之必要性:在美國,健康險業務與PBM(藥品福利計劃)業務都非常發達,這類業務的發展,也有一個過程。醫療行業的特點之一在於信息不對稱(醫院或醫生對患者)、能力不對稱(醫藥企業對單體醫院或患者),若弱勢一方沒有強有力組織,難以抗衡強勢一方。在美國,如果沒有好的機制保障,也會發生強勢一方濫用權力、或者至少傾向自身利益行事。如同美國股市會設計做空機制來對沖一味做多的系統風險,美國醫療保健產業,通過健康險業務機制幫助政府、患者和醫院更好進行醫療行為管理,通過PBM業務機制幫助政府、僱主、健康險公司、患者等更好進行藥品使用管理,並讓健康險公司(如安泰和聯合健康)和PBM公司(如CVS和聯合健康)通過系統效率改善從中獲利。通過機制設計和新業態引入,讓整個產業有了自我修復和調整機制,這是頂層格局與智慧。面對中國醫療行業多年頑疾,美國醫療保健產業的創新做法,值得學習和借鑑。

2018年曲終人散,也許有人盤點時會驀然發現世界500強和美國健康險公司中,少了一個巨頭。安泰,看似告別,實則以另一種形式開始新的征程,只是,不再以獨立的靈魂和麵目。在全球動盪和產業融合的大背景下,這不是悲歌,也不是歡曲;自己世界裡的翻天覆地,也許,在他人看來,只道是尋常!

(完稿於2018.12.30)

美國健康險產業觀察(二):安泰&CVS

(注:

本文從健康險角度看安泰和CVS,側重安泰。安泰與CVS,是個大故事,可以有多角度書寫和解讀;

本篇與“璞公英”2018年5月所發文章《醫療上市公司併購重組系列之二:CVS&安泰保險》為姊妹篇,可結合起來看;

站在中國看美國,難免如霧裡看花,錯漏難免。歡迎同道朋友來函批評、指正和交流。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