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最有權勢的十個女人

1、俄國女皇凱瑟琳(葉卡捷琳娜)二世

歷史上最有權勢的十個女人

葉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謝耶芙娜

葉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謝耶芙娜(俄語:Екатерина II Алексеевна1729年5月2日—1796年11月17日),史稱葉卡捷琳娜二世(英譯:Catherine II;港澳臺譯:凱瑟琳二世),後世尊稱其為葉卡捷琳娜大帝(俄語:Екатери́на Великая;英語:Catherine the Great)。是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第十二位沙皇,俄羅斯帝國第八位皇帝(1762年7月9日—1796年11月17日在位),也是俄羅斯歷史上唯一一位被冠以“大帝”之名的女皇。

葉卡捷琳娜在位時期因治國有方、功績顯赫,使當時的俄羅斯成為名副其實的歐洲第一強國。其才幹與名氣也聞名海內外,成為俄羅斯人心目中和彼得一世齊名的一代英主。

2、維多利亞女王(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女王,印度女皇)

維多利亞女王(英語:Alexandrina Victoria,1819年5月24日—1901年1月22日)是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女王(1837年—1901年在位),印度女皇(1876年—1901年在位)。她於1837年6月20日繼位,1838年6月28日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1876年5月1日加冕為印度女皇。維多利亞是英國曆史上在位時間第二長的君主,僅次於伊麗莎白二世女王。維多利亞的在位時間長達64年。她也是第一個以“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女王和印度女皇”名號稱呼的英國女王。

歷史上最有權勢的十個女人

維多利亞女王

她在位時(1837年~1901年)是英國最強的“日不落帝國”時期,英國曆史上稱為“維多利亞時代”。此時,英國加大殖民擴張,在一定範圍內建立和佔領了很多殖民地。她在位的幾十年正值英國自由資本主義由方興未艾到頂尖、進而過渡到壟斷資本主義的轉變時期,經濟、文化空前繁榮,君主立憲制得到充分發展,使維多利亞女王成了英國和平與繁榮的象徵。

3、武則天 (中國武周時期女皇帝)

武則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 ),自名武曌(zhào),幷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齡最大(67歲)、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82歲),與漢朝的呂后並稱為“呂武”。

歷史上最有權勢的十個女人

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稱帝,改國號為周,定都洛陽,稱“神都”,建立武周。武則天在位前後,大肆殺害唐朝宗室,興起“酷吏政治”。但她“明察善斷”,多權略,能用人。又獎勵農桑,改革吏治,重視選拔人材,所以使得賢才輩出。晚年逐漸豪奢專斷,漸生弊政。

武則天智略過人,兼涉文史,頗有詩才。有《垂拱集》、《金輪集》,今已佚。《全唐詩》存其詩四十六首。

4、西班牙伊莎貝拉一世


歷史上最有權勢的十個女人

伊莎貝拉一世(西班牙語:Isabel I la Católica,1451年4月22日-1504年11月26日)是卡斯蒂利亞的女王。她與堂弟兼丈夫費迪南二世(1452年3月10日-1516年1月23日)完成了收復失地運動,為日後他們的外孫查理五世統一西班牙奠定了基礎。

伊莎貝拉一世是一位精力充沛、才幹非凡的君主。她做出過一套完整的關鍵性決策,這些決策在好幾個世紀中都對西班牙和拉丁美洲有著深刻的影響,對更多的人仍有著間接的影響。她還是克里斯托弗·哥倫布橫渡大西洋的資助人。

伊莎貝拉被認為是西班牙歷史上最強大的皇后, 她贊助哥倫布航行到西半球,開創了西班牙宗教裁判所,使西班牙王國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她在1504年去世。

5、慈禧太后


歷史上最有權勢的十個女人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咸豐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實際統治者。

1852年入宮,賜號蘭貴人(清史稿記載懿貴人),次年晉封懿嬪;1856年生皇長子愛新覺羅·載淳(同治帝),晉封懿妃,次年晉封懿貴妃;1861年咸豐帝駕崩後,與孝貞顯皇后兩宮並尊,稱聖母皇太后,上徽號慈禧;後聯合慈安太后(即孝貞)、恭親王奕訢發動辛酉政變,誅顧命八大臣,奪取政權,形成“二宮垂簾,親王議政”的格局。清政府暫時進入平靜時期,史稱同治中興。1873年兩宮太后捲簾歸政。

1875年同治帝崩逝,擇其侄子愛新覺羅·載湉繼咸豐大統,年號光緒,兩宮再度垂簾聽政;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又因1884年慈禧發動“甲申易樞”罷免恭親王,開始獨掌大權;1889年歸政於光緒,退隱頤和園;1898年,戊戌變法中帝黨密謀圍園殺後,慈禧發動戊戌政變,囚光緒帝,斬戊戌六君子,再度訓政;1900年庚子國變後,實行清末新政,對兵商學官法進行改革。

1908年,光緒帝駕崩,慈禧選擇三歲的溥儀做為新帝,即日尊為太皇太后,次日17點(未正三刻)在儀鸞殿去世,葬於菩陀峪定東陵。

6、奧地利的瑪麗亞·特里薩


歷史上最有權勢的十個女人


奧地利的瑪麗亞特里薩繼承她的父親,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六世,瑪麗亞特里薩也是在啟蒙運動的參與者。 她大力推動教育和自由的政治。

瑪麗婭•特蕾西婭(1717——1780)(德語:Maria Theresia,英語:Maria Theresa of Austria,名字又譯作“瑪麗亞”,姓氏又譯作“特里薩”、“特雷薩”、“特蕾薩”),奧地利女大公、匈牙利和波希米亞女王,哈布斯堡家族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六世之女,皇帝弗朗茨一世的妻子,皇帝約瑟夫二世的生母,哈布斯堡王朝最傑出的女政治家,在任間與其子約瑟夫二世皇帝實行“開明君主專制”,奠定了奧地利成為現代國家的基礎。

7、狄奧多拉皇后

歷史上最有權勢的十個女人

狄奧多拉(希臘語:Θεοδώρα,拉丁化:Theodṓra,或譯提奧多拉、塞奧多拉等,500年─548年6月28日),拜占庭帝國(即東羅馬帝國)查士丁尼王朝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大帝)的妻子。和丈夫查士丁尼大帝一樣,她也被東正教教會封為聖人,紀念日為11月14日。狄奧多拉有天生過人實務智慧,與查士丁尼共同為保守古舊的政權加上新動力。532年的尼卡暴動中,城堡大火,亂軍逼近皇宮之際,查士丁尼差點要棄皇宮逃命,提奧多拉令他恢復勇氣。她拒絕逃命——宣佈準備殉身與皇宮共存亡。因為她的堅定,暴亂終結,而查士丁尼的政權得以保存。

548年狄奧多拉死後,查士丁尼失去賢內助,變得意氣全失、優柔寡斷。而查士丁尼晚年的政策轉變也頗有可能跟狄奧多拉之死有關。

皇后西奧多拉是最有影響力和世上最強大的十個女人之一。 西奧多拉死於癌症。

8、英格蘭伊莉莎白一世

歷史上最有權勢的十個女人

伊麗莎白一世(英文:Elizabeth I,1533年9月7日-1603年3月24日),名叫伊麗莎白·都鐸,是都鐸王朝最後一位君主,英格蘭與愛爾蘭的女王(1558年11月17日-1603年3月24日在位),也是名義上的法國女王。她是英王亨利八世和他的第二任妻子安妮·博林的女兒。1558年11月,伊麗莎白的同父異母姐姐瑪麗一世去世,伊麗莎白繼承王位。1559年1月15日,伊麗莎白正式加冕成為英格蘭的女王。

伊麗莎白即位之初成功的保持了英格蘭的統一。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統治後,使英格蘭成為歐洲最強大的國家之一。英格蘭文化也在此期間達到了一個頂峰,湧現出了諸如莎士比亞、弗朗西斯·培根這樣的著名人物。英國在北美的殖民地也在此期間開始確立。伊麗莎白一世統治時期,在英國曆史上在位時被稱為“黃金時代”。

在伊麗莎白一世統治末期,英格蘭經歷了許多考驗,曠日持久的英西戰爭形勢惡化、愛爾蘭危機、埃塞克斯伯爵叛亂、農業歉收和饑荒、議會反專利權的風暴,不健全的地方政府及中央官僚機構的腐敗,社會下層的貧困、流離失所的流民。這一切給這個輝煌時代染上黯淡色彩。伊麗莎白一世在其輝煌的建樹之後,給後人留下了少得可憐的財富和龐大的債務。

[2]

伊麗莎白一世於1603年3月24日在里士滿王宮去世,她終身未嫁,因此被稱為“童貞女王”。也被稱為“榮光女王”、“英明女王”。

9、哈特謝普蘇特


歷史上最有權勢的十個女人

哈特謝普蘇特Hatshepsut,或譯哈採普蘇特,哈特舍普蘇特,赫雀瑟(意為最受尊敬的),古埃及第十八王朝女王(公元前1503年—公元前1482年在位)。戴假鬍鬚、身著男裝、束胸寬衣、手執權杖、威嚴無比,這就是古埃及最有權力的女法老的一貫裝束。極少有人見過她本人,她的真實相貌和她的傳奇故事一樣神秘。

哈特謝普蘇特是開創古埃及一代盛世的第18王朝法老、是圖特摩斯一世與王后唯一的孩子。哈特謝普蘇特是法老圖特摩斯一世與王后阿莫斯之間唯一的嫡女,圖特摩斯二世的異母姐與妻子,圖特摩斯三世的繼母。她是阿蒙霍特普一世的外孫女。她從小聰明伶俐,果敢堅強,深諳權術。她常以自己是法老唯一的正統繼承人為榮,夢想有朝一日統治強盛的埃及。

哈特謝普蘇特是古代世上最強大的十個女人之一。 她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法老,她第五次統治埃及的時間比歷史上任何其他的女人都要長,據信許多埃及古物學家和歷史學家認為哈特謝普蘇特是古埃及最成功的君主之一。

10、阿基坦的埃莉諾


歷史上最有權勢的十個女人

阿基坦的埃莉諾(英語:Eleanor of Aquitaine,1121年/1124年3月4日—1204年4月)阿基坦女公爵,法蘭西國王路易七世的王后(1137年—1152年在位),英格蘭國王亨利二世的王后(1152年—1189年在位)。英王理查一世(獅心王)和約翰(無地王)的母親。歐洲中世紀最有財富和權力的女人之一。歷盡風浪的埃莉諾在1204年4月83歲時壽終正寢,留下大片領土和鉅額財富。她被埋葬在曾帶給她歡樂和悲傷的丈夫亨利二世與她忠誠勇敢的兒子理查一世中間,被兩個愛她的偉大國王包圍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