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L、KOC神馬的概念和你有什麼關係?

KOL、KOC神馬的概念和你有什麼關係?

這幾天,一個新詞KOC引發了廣泛的爭議,從第一天的一邊倒,到後來的反轉,瞬間產生了幾篇10萬+。我不是想湊這個熱鬧,只是感覺概念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作為一個品牌、一個公司、一個商家要知道是如何經營自己的用戶、如何做好產品、如何做出更好的ROI。總之,做好自己的,什麼概念真和咱們沒有半毛錢關係,踏踏實實做生意。

互懟出10萬+,卻是不同的立場

KOC贊同者和反對者不是站在一個立場上的。贊同者,更多的是想讓企業自己做快手賬號。做快手賬號也好,做公眾號也罷,其實都是因用戶時間和視線的轉移,使用這些工具的時間更多了。從微博到微信、短視頻,用戶在哪、那個平臺更好,跟著做就好了,誰能保證短視頻能再火幾年?哪個火跟進就好了。

反對者則是站在投放的立場去看,說是KOC是沒錢的甲方,又是吧啦吧啦說甲方如何如何,還說是200塊錢以下的KOL。

一個站在自己如何做,一個站在該如何投,爭論的不在一個頻道上。

真實與信任一直存在,不是因為提出了KOC才有

說KOC的特點是「真實」和「信任」,何時何地,無論做KOL還是網紅,無論在微博還是QQ,沒有「真實」和「信任」怎麼能一起玩?區別在於互聯網的發展讓人與人直接的距離更近了,「真實」和「信任」一直存在,只是表現形式不同了,以前是傳統媒體,那是權威,現在是互聯網媒體,是分享者,流量分散了;以前是相信品牌,現在相信的是別人的推薦。

都「私域」了,為什麼還叫流量?

KOL是公域流量,KOC是私域流量?先不說KOL和KOC誰是私域流量,其實大家叫私域流量大半年了,有些人還說是這個名詞的開創者。我對「私域流量」這個詞挺反感的。從平臺獲取那叫流量,如果成為你的,為什麼還叫流量?不是顧客嗎?這也引發很多人吐槽:我把你當朋友,你卻把我當流量。我們一直提倡的是「私有化顧客資產」,商家要重視顧客,並且像資產一樣私有化,才能夠真正成為自己的。

少談概念,多做運營

2位10萬+的作為都是理論或者大公司出身,很多他們能做到的其他人不一定能做到,榮耀、大疆的案例我們做不到。其實,筆者身邊很多做的好的(年銷售額百萬以上)卻很少談概念、少講故事,踏踏實實做運營真的不好嗎?從解決一個小問題開始,比如:圖片的縫隙,任何一個排版軟件都可以搞定,這個功能「無縫拼圖」。會個新概念也不會讓自己的生意更好!我們要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的產品、服務好每一位用戶。少談概念、多說實戰。

散了散了,懂了一個概念,卻改變不了銷售慘淡的現實。

對於KOC,你有什麼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