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火车:因为限制,才能更好地思考

“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当我们感慨世间皆有可能,是贫穷限制了我们对于富裕的想象力时,不妨换个角度看。

假如你手头有巨额财富,你会怎么做?

这一幕,发生在电影《西虹市首富》中。当王多鱼突然被告知,自己是台湾神秘二爷的财富继承人,需要在一个月内花完10个亿,他懵了。

陈火车:因为限制,才能更好地思考

即将成为西虹市首富的王多鱼,第一次感受到了做富人的快乐,同时也发现想要挥金如土实在没有那么简单。

阻碍我们突破限制的,究竟是什么?

往往是认识不到自己的思维正在被限制。

就像古时候臣民在猜测红墙之内的天子,每天应该吃什么?“皇帝应该每顿都吃红烧肉吧”。

心智模式,就是我们看待外部世界的“思维方式”或“思维定式”,是“看不见的镜片”加上一套固定的“思维程序”。

陈火车:因为限制,才能更好地思考

我们按照自己过去的经验和记忆,处理我们看到的部分世界,固执地认为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

能否跳出思维的这堵墙,关键要看敢不敢“碰撞”?

碰撞不是玉石俱焚,而是敢于暴露危机,直面挑战。

一辈子都顺风顺水,一般直面挑战的能力都会比较差。

如果时不时遇到挫折和调整,去危机中“适当暴露”,才能思考出路,构建人生的护城河。

陈火车:因为限制,才能更好地思考

下面两种工作状态,你觉得哪一种风险更大?谁更能直面挑战?

A君:在一家大公司工作五年有余,业务稳定,工作顺手,关系融洽,每天按部就班地工作;

B君:在一家业绩论英雄的小公司,虽然业绩稳中有升,但仍需要不停想办法拓展新客户。

论稳定、舒服,A君优先。论抗压、斗争,B君领先。

成功从来没有标准,都是人造出来的。

表面的稳定,是短时的成功。稳定背后,波涛汹涌,大浪淘沙。

因此,B君虽然有悬在头上的业绩利剑,但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恰恰是A君所不具备的。

危机就是转机,从这个角度看,危机带来个体反脆弱能力的提升,不至于完全失去奋斗搏击的能力。

因此,要找到限制你的部分,找出主要矛盾,思考转变方法,这就是方法论。

陈火车:因为限制,才能更好地思考

限制是内在规则的外显特征,尝试着去了解限制,实际上是在了解内在规则。搞清楚底层逻辑,摸清高阶玩法。

魔鬼都在细节中,也在隐形的知识中。

假如有人跟你推销,看完一本书就能够马上成功,千万不要信,马上拉黑他。

一个人要成功,会经历很多种可能,而每一种可能都存在各种限制条件,组合起来就是一个无穷量。

况且每个人成功都是有特定条件的,不可能用一本书就能够把道理讲透讲明白。

所以这样看来,凡是书本上能学到的知识不一定适用于个体的情况。

学完之后还是得自己去摸索实践,去碰壁,去攻坚克难。

书上的知识大都是根据理想的场景所设计的理论,而现实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

学习,无非就是把输入的知识,通过大脑的整合变成模型,再进行有效的输出。

碰壁,就是在输出的过程遇到各种限制性的情形。

通过限制,我们可以学什么?

限制会缩小选择范围,帮忙我们找到内在规则。

限制会让我们难受,但是恰恰是这种感受,让我们学会思考。

陈火车:因为限制,才能更好地思考

每一次尝试,都存在机会成本。自上而下的尝试,比自下而上的摸索,要节省不少精力。

譬如,通过一个具体情形,去找到其中的限制条件,然后进行探索和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如何写出一篇满意的推送?这是一个开放性的,具有各种未知限制性的自下而上的探索。

如果能缩小问题,通过不断碰壁,直面限制性矛盾:例如,应该怎样做,才能克服细节描写能力的不足?

知道问题在哪,就能够有的放矢,采取针对性的策略。

所以限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在于把我们逼到墙角,逼迫我们去思考当下困境的主要矛盾。

降维打击,不在于招数,而在于一招一式中的领悟。

一般会经历困境,逼到绝境,苦苦练习,突然领悟,然后发力。

学会跟限制做朋友:从有限的资源中,发现矛盾和冲突,进而转换思维角度,找到解决之道。

陈火车:因为限制,才能更好地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