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我的戰“疫”時刻•武漢】李振興

李振興,男,36歲,衡水市第四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副護士長,2020年1月26日作為河北省衡水市第一批支援湖北抗疫醫療隊的隊員趕赴武漢,先後支援武漢市第七醫院和金銀潭醫院,3月20日勝利返衡。

回首來路,作為一名醫護人員,一名黨員,我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參加武漢疫情防控阻擊戰,於1月26日出發至武漢市第七醫院。2月18日實現了國家要求的“床等人”目標,2月25日成功關掉了第一個病區,3月14日武漢七院“封艙”,3月18日武漢雙清零,沒有新確診病例,沒有新疑似病例,3月20日我們返程歸家。

經過大家頑強拼搏、艱苦奮鬥,我們實現了四個“零”:全體醫療隊員零感染、醫療救治零事故、醫療護理零投訴、出院患者零返陽,向河北、湖北和全國人民交上了滿意的答卷!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治工作取得了階段性勝利,自己有幸參與其中,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在應對疫情的戰役中,我也能自豪地說,自己經受住了考驗。

作為一名醫務人員,一名黨員,更應衝鋒在前

1月26日,大年初二上午,接到報名支援武漢疫情的通知,我積極主動報名並寫了請戰書。中午接到通知,成為河北省首批醫療隊隊員並馬上集合出發。匆匆告別親人,隨河北支援湖北抗疫第一批醫療隊星夜馳援武漢。我們坐著綠皮火車,一路向南。

1月27日抵達武漢市第七醫院,我進入重症隔離病房並被任命為重症護理組組長。病房,戰場!面對未知的兇險,每個人可能都會心懷恐懼,但健康所繫,性命相托,因為使命在肩,所以勇往直前,這個世上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出於責任和擔當,我們必須無畏逆行。我作為一名醫務人員,一名黨員,更應衝鋒在前,奮勇當先。

鼻樑被壓破 ,但打贏疫情的決心永遠壓不破

我所在的重症隔離病房每天面對的都是危重症患者,生活都不能自理,患者的吃喝拉撒和治療都需要我們從旁協助,工作強度大,感染風險高。為了做好防護,要穿上層層的防護用品,只有保護好自己才能搶救下更多的患者。

由於防護物資緊張,避免中間因為上廁所及喝水而更換防護服,只能在上班前五六小時不喝水不吃東西,避免工作期間上廁所。防護服穿上之後行動變笨拙了,平時很輕鬆能做到的事情現在變得氣喘吁吁。我們會經常搶救病人,心肺復甦不僅是技術活,還是個體力活。穿著厚且密封的防護服讓人大汗淋漓,超強度搶救和高度緊張過後,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缺氧。

八個小時的工作時間,乾渴和疲勞是我們要面對的兩個考驗。我們的解決手段只有一個:投入工作忙碌起來。因為忙碌才能讓我忘記因防護服起了一身又落了一身的汗;只有忙碌才能忘記被N95口罩和護目鏡壓破的鼻樑帶來疼痛;只有忙碌才能忘記勞累。

因為長時間高強度工作,嗓音變得嘶啞,臉色變得蒼白,面部被勒出了血痕,鼻樑被壓破,但這絲毫不能影響我們的工作熱情。我的心裡充滿了力量和堅定的信念,耳邊迴響著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疫情之下,生命重於泰山,我一定要做好自己的工作,盡最大的努力幫助他們。

醫藥終有窮時,唯有愛能照耀患者的心靈

2月10日晚上,轉到我們重症病室一個高齡患者。他可能已經預知到自己的情況不好,請我幫他拿來紙和筆,寫下一段話留給親人:“妻兒,我已進入重症病房,時日無多。我去後我的財產你們自行分配,兒子要照顧好你的母親,人早晚有這一天。和我的朋友們說,我走了,請他們保重。”潦草的字跡透著患者的無力。這份遺囑我讓同事遞到了隔離病區外患者的妻子手中。妻子瞬間哭成了淚人。過了一會兒,她平復下來寫下了回語:“相伴四十年,你知道我不會太多言語,只會用行動來表示,你不要放棄,你要堅持,總會有希望的,你要配合醫生治療。我也不會放棄你的,我會每天給你送飯的,我在外面等你回家,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寫完這份“拒絕式”回信後,她就坐在牆角靜靜地哭泣。

【講述‖我的戰“疫”時刻•武漢】李振興

左為李振興

我仰著頭強忍住眼睛裡不停打轉的淚花,不能哭泣,否則患者也會失去信心;不能抽泣,因為穿戴著層層防護裝備無法擦拭淚水,甚至滴落的淚水會打溼護目鏡和口罩,影響到其他醫護人員的救護工作。我默默地告訴自己要堅強,只有醫護堅強,患者和家屬才會堅強,才能一起闖過這個難關!

我把那封信放到患者手中,並握著他的手說:“不要絕望,你還有希望,你現在放棄了她們怎麼辦,她們還在等你回家。相信自己,你還有我們一起努力。”患者無力地點了點頭,流著淚寫道:“我會同病魔作鬥爭的,我不會放棄的,你們也要保重。”握著他的手,看著他眼中漸漸閃爍的光亮,我知道,希望之光又一次被點亮了。感謝眼淚,讓我看到了生命的珍貴,更深的明白了此行的意義,我以一個黨員的身份發下誓言,竭我所能,盡我全力,不惜一切代價幫助更多的患者回家!這個場面被同事拍了下來,媒體發到網上,得到了上千萬的點贊,還傳播到海外,社會各界均受到感動和鼓舞。

還有一位從普通病房轉上來的老奶奶,意識清醒,但很驚慌,死死抓著我的手不放開,不停地問我們:“我會不會死,我還能不能活啊?”瞭解情況後才知道,她一家五口人,老伴感染了病毒,前幾天已經不在了,兒子、兒媳也因為感染住在醫院,自己也住進了重症隔離病房,只有孫子一個人目前沒事,住在姥姥家。一家五口四人感染,一人故去,一個幸福的家庭就此蒙上陰影。

她抓著我的手,不放開,“你別走!我害怕”,帶著哭腔的聲音讓人覺得很難過。“別怕,我守著你呢,把氧氣戴好,要不憋得慌,給你蓋上被子,要不冷。”剛一轉身,奶奶就抓緊我。“沒事,我不走,我去給你倒點水。”半個小時一直抓著我的手,即使帶著雙層手套我也感覺到手心全是汗了。

半個小時的安慰,病人的情緒總算穩定了,並告訴我“她餓了”。我讓同事幫忙給外勤老師打電話,拿進來兩碗粥,麵包還有兩個鹹鴨蛋,熱好了粥,剝好鹹鴨蛋,放在奶奶手裡。看著這些東西奶奶哭了,“小夥子,謝謝你!”最終奶奶安詳地睡著了。

那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雨水,武漢的天空又在飄著雨,春雨惠澤的是萬物,我想此時能夠溫潤患者苦難心靈的,只有醫護人員的愛。醫藥終有窮時,唯有愛能照耀患者苦難的心靈。但願雨水過後,晴空萬里,極目楚天舒。

以實際行動踐行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讓黨旗飄揚在抗擊疫情最前線

習近平總書記針對這次疫情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團結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身為一名黨員,我一直牢記宗旨,勇挑重擔,發揮黨員的帶頭模範作用,衝鋒在前,堅定的和武漢人民在一起,同舟共濟,共渡難關。

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抗擊疫情的戰鬥中,我們用黨旗築起心中的長城,用頑強的鬥志和英勇的精神,讓黨旗在武漢抗“疫”的一線高高飄揚。“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是所有人的想法。我在這裡被任命為中共河北第一批支援武漢醫療隊重症救治組黨支部的組織委員。

當省醫療隊發佈了可以在前線遞交入黨申請書,成為一名黨員的時候,幾乎所有的青年醫護工作者都申請入黨。由於條件受限,人們手中沒有紙來書寫入黨申請書,我帶來的筆記本就成了極其寶貴的財產,你三張他四張的“搶”,不到兩天的時間就收到了重症組的三十多份申請書。新生黨員力量不斷加入我們的行列,我們都以實際行動踐行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讓黨旗在疫情最前線飄揚得更高,更鮮豔。

這段時間,我們收穫了太多動容,感謝身邊有你

這段時間,我們見到了太多的勇敢與熱血,不問南北與東西,不問來時與歸期。一聲召喚,四海八荒,相逢何必曾相識,一聲呼喚,豈曰無衣,與子同袍,只為共度時艱。青山一道,同擔風雨。我在武漢七院重症隔離病房擔任重症護理組組長,我們組正好七個人,組成了“金剛葫蘆娃戰隊”,藉此來調節氣氛,鼓勵團隊,增強信心。

【講述‖我的戰“疫”時刻•武漢】李振興

李振興在做記錄

這段時間,我們收穫了太多動容,感謝身邊有你,相互加油打氣,互相傳遞溫暖,並肩作戰;感謝有你,在轉身至打開那扇隔離門時的那句加油,讓我,讓我們更加堅定信心,去迎接疫情過後的春暖花開。

這段時間,我們不孤單,很多人在和我們一起並肩作戰

這些天,有熱心的司機師傅接送我們上下班,有社會各界送來的豐富的食物,有各級領導的慰問,有隊友同事的互相鼓勵,都讓我感到無比的溫暖。我們不孤單,很多人在和我們並肩作戰。

武漢必勝,因為有眾志成城、同舟共濟的團結精神作支撐。全民戰“疫”,人人有責。在這場嚴峻鬥爭中,各地認真貫徹黨中央關於疫情防控的各項決策部署,實行最嚴格的防控措施;廣大醫務工作者衝鋒在前;防控物資相關生產企業及時復工,全力保供;人民子弟兵聞令而動,積極支援地方疫情防控;科研人員爭分奪秒,強化攻關;基層群防群治構築嚴密防線;交通運輸、電力保障、市場供應等行業履職盡責,攜手共築堅強後盾;社會各方紛紛捐款捐物。東西南北中,全國各條戰線、各個領域,匯聚起抗擊疫情的強大力量。上下同欲者勝,風雨同舟者興。

武漢必勝,因為有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作保障。黨中央統一指揮、統一協調、統一調度,各級黨委和政府積極作為、嚴格落實、守土盡責;依託制度體系激發強大的動員能力和雄厚的綜合實力,把全國的人力、財力、物力切實有效集中運用到疫情防控工作上;下好全國一盤棋,舉全國之力對疫情嚴重的湖北省和武漢市予以支援。上下同心,則無往而不勝。

近五十天的奮戰後,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

3月13日接到上級通知,七院的7位重症患者要轉上級醫院集中治療。接到這個通知後,我們重症組立即展開行動,當晚制定了轉運計劃,每個病人都由一個醫生和一個護士負責。雖然轉運病人的工作很複雜,但是我們依舊做得有條不紊。要整理好病例,收好貴重物品,做好病人的三短六潔,將管路標識清楚,幾個小時的整理工作只為了轉運途中的順利。

晚上七點,泰康同濟醫院的救護車停在了醫院門口。我們按照計劃將病人轉運到救護車上,病人和我們打招呼說:“感謝你們,希望咱們還能相見,我帶你們好好看看武漢。”隨救護車來的有一名河南醫療隊的隨隊記者,看到我和患者告別便來採訪,問我:“你來了多少天了?”我突然一下子懵了,算了好幾次才算清來47天了。他問:“你是河北省第幾批醫療隊?”我告訴他我是第一批,一直在重症。他問:“你現在有什麼想說的?”話到嘴邊,卻不知該說什麼了,我的腦海中只回響著一句:“疫情真的要結束了,大家站好最後一班崗吧。”

【講述‖我的戰“疫”時刻•武漢】李振興

李振興守護在患者身旁

自己幹了十二年重症了,轉運病人很多,但是從未像今天這樣穿著防護服層層把關只為轉運一個病人過,而且心情如此的複雜。

3月14日上午科室舉行“封艙”儀式,隨著那句“我們清艙了,武漢加油,中國必勝”,大家歡呼,興奮。在近五十天的“患者以性命相托,你是否託得住”的大考中,我們最終證明自己託的住,並交出了合格的答卷。

再見新冠肺炎,再見武漢

3月20日我們返程歸家。那天是春分,意味著與過往告別,一切的美好都開始了。從一開始的依依不捨,到近鄉情更切,隨著機場用“水門禮”接待歸家的孩子,當水衝過飛機玻璃時,看著透亮的玻璃與窗外的家人,我們終於回來了,終於雨過天晴了。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都以最高的禮儀迎接我們凱旋,這讓我們自豪無比。此刻回到家人的懷抱中,我想說:新冠肺炎,再見,再也不見!中國人民眾志成城,同舟共濟,中國必將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再見武漢,期待再次相見。青山一道,同擔風雨,此心所繫,便是吾鄉。明年櫻花盛開時,我會再來與你相見。

中華民族歷史上經歷過很多磨難,但從來沒有被壓垮過,而是愈挫愈勇,不斷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這場疫情防控戰的勝利更是一個證明。中國人民面對大災大難,定能蓄積起巨大能量,化危為機、贏取進步。作為社會中堅力量的我們,必定勇敢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挺身在時代發展的第一線,不負韶華、不辱使命、不懈進取,帶著夢想乘風破浪。


講述人:李振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