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部委:社區防控要依法有序,不得一封了之、一禁了之、一拒了之

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社區的作用至為關鍵。然而,個別地區在社區防控和服務方面不精準,甚至出現過度防控的現象,進而影響社區居民的生產生活。

近日,民政部、國家衛健委聯合印發《新冠肺炎疫情社區防控與服務工作精準化精細化指導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要求根據疫情防控形勢變化,進一步完善應急處置和常態化防控相結合的機制與措施,提高社區防控與服務工作精準化精細化水平,“努力減少疫情防控對社區居民正常生活的影響”。

根據“低風險地區和未發現病例地區”“中風險地區和出現病例或暴發疫情社區”“高風險地區和傳播疫情社區”的不同特點,《方案》提出了具體防控策略,涉及社區防控、社區服務、群眾參與、信息化建設應用四個方面。

值得關注的是,《方案》強調推進社區防控工作要依法有序進行,探索建立過度防控行為警示通報機制,“不得提出超出分區分級社區防控工作要求的防控措施”。

其中提到,不得采取對社區管理“一封了之”、對居民出行“一禁了之”、對外來人口“一拒了之”等簡單化防控手段;不得以疫情防控為名侵害群眾人身權利、財產權利和合法權益。

同時,《方案》要求加強社區防控工作人文關懷,對於高風險地區、疫情嚴重國家返回人員,及時做好對接工作,幫助其在解除集中(居家)隔離醫學觀察後迴歸社區,並做好其共同生活的單元住戶和社區居民思想工作。

對於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疑似病例、無症狀感染者、密切接觸者和出現發熱呼吸道症狀者,及時給予關心慰藉,幫助其在治癒出院或排除新冠肺炎感染後融入社區,“及時制止和引導消除針對上述人群的歧視性言行”。

南都記者 胡明山 發自北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