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新冠肺炎疫情或使世界經濟陷入歷史性衰退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已成為本世紀以來最為重大的傳染病危機之一,給全球衛生健康安全以及經濟社會穩定發展造成了重大的負面衝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4月15日發佈預測稱,2020年全球經濟將遭遇3%的大衰退。疫情的衝擊不斷深化,可能使得全球經濟陷入較長的歷史性衰退。

學者:新冠肺炎疫情或使世界經濟陷入歷史性衰退

全球經濟面臨需求供給雙重衝擊

疫情使得全球經濟增長面臨需求與供給雙重衝擊,世界經濟低增長將成為基本事實。隨著意大利、西班牙、美國等國宣佈進入緊急狀態,全球人員流動、國際貿易以及國際投資等將受到巨大的影響,部分國家經濟增長將按下“緩慢鍵”甚至“暫停鍵”,全球將面臨需求不足和供給不暢的雙重壓力,面臨比全球金融危機時期更為嚴峻的增長衝擊和發展難題。

在全球總需求方面,美國、中國、歐洲、日本等國是主要支撐,但受疫情直接影響較為顯著。中國實施“封城”、“封路”、“封村”等嚴格隔離政策為疫情防控奠定基礎,但這對於人員流動、復工復產、就業以及經濟增長的衝擊都是實質性的。美國等國進入緊急狀態後,採取社會疏遠政策本質上與國內隔離政策是相似的,人員流動和服務業將面臨顯著衝擊,以消費為支撐的美歐經濟將放緩。全球消費、投資和進出口等三大需求都將受到不同程度的衝擊。

在全球總供給方面,疫情防控將使得人員流動以及相關國際貿易與投資受到直接影響,進而影響全球產業鏈及其供給能力,尤其我國和意大利等實施嚴格隔離舉措的國家對於全球產業鏈的影響更為巨大。

一是處於嚴重疫情擴散地區的產業鏈主體面臨隔離、管制等,將無法實現產業鏈產品及服務供給;

二是疫情不嚴重地區的產業鏈主體面臨上下游元器件及服務難以到位的困境,其產品及服務供給能力實質性下降;

三是產業鏈關聯具有乘數效應,將放大相關主體供應不足的負面衝擊,甚至存在一個主體停擺使整個產業鏈癱瘓的可能性。

疫情擴散持續深化,2020年世界經濟衰退可能性極大。世界銀行指出,疫情的經濟影響難以進行可靠的預測,這取決於疫情發展,尤其是持續時間、衝擊程度以及國際社會在多大程度上採取快速、協調且一致的政策應對。即使全球能夠形成相對一致的行動,或者較快研發並使用疫苗,疫情對全球經濟的衝擊最樂觀估計至少延續6個月。4月15日IMF預測,2020年美國經濟將衰退5.9%,歐元區將萎縮7.5%,中國和印度僅能實現1.2%和1.9%的正增長,全球經濟將衰退3%。此次疫情衝擊已經超過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更重要的是,這種負增長或低增長態勢將因貿易、投資、產業鏈斷裂以及政策衝突等延續較長的時間。

貿易、投資與全球產業鏈將受重創

疫情全球擴散將明顯衝擊國際貿易和外商直接投資。聯合國貿發會議近期將2020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資從增長5%大幅調低至-15%~-5%。全球重要經濟體已經在全球產業鏈形成相互合作以及有所分工的關聯機制,但是,疫情全球大流行後,貿易與投資的放緩、中斷甚至終止可能實質性影響全球產業鏈,部分產業鏈合作被中斷,甚至出現產業鏈“硬脫鉤”的趨勢。

更重要的是,外商直接投資、外商企業盈利以及產業鏈衝擊具有不對稱性,新興經濟體的衝擊更大。聯合國貿發會議指出2020年發達國家外商企業利潤可能同比下跌6%,新興經濟體外商企業利潤可能暴跌16%。疫情全球擴散進一步加劇,貿易投資下跌、產業鏈合作中斷、總需求和總供給雙重衝擊,全球經濟可能陷入較為嚴重的長期性衰退,並引致不均衡的結構性衝擊,發展中經濟體面臨的困境更嚴峻。

疫情大流行加劇金融市場動盪

疫情已使得國際金融市場產生劇烈波動。近期,全球原油期貨市場、大宗商品市場、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均發生了重大的市場震盪,市場恐慌指數部分超過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3月9日紐約原油期貨市場盤中下跌超過33%,為歷史最大跌幅,同日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跌至歷史新低位0.318%,10年期國債期貨觸及漲停。3月9日、12日、16日美國股票市場連續出現熔斷,這是史無前例的。3月底以來,國際金融市場暴跌態勢有所緩和,但是風險仍未實質性消除。

在此經濟形勢及悲觀預期下,全球金融市場波動可能持續,存在爆發更嚴重金融動盪的可能性。

一是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傳染擴散加劇是金融市場進一步暴跌的內在驅動力。

二是石油輸出國組織與俄羅斯等的石油減產協議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原油市場波動可能持續,原油價格低位但大幅波動概率提升。

三是全球低迷增長以及貿易投資下跌使得全球對大宗原材料需求將大幅下降,大宗商品市場調整可能繼續深化。

四是全球低利率、負利率以及量化寬鬆等政策下的“泡沫化”股票市場仍然具有內在調整的市場因素,疊加疫情衝擊,下跌程度可能繼續深化。

中國的應對

中國疫情防控的階段性經驗將為全球提供參考,更多經濟體採取較為嚴格的“隔離型”政策。但是,“隔離型”防控政策使得經濟要素資源流動與配置面臨實質性困難,將給全球經濟按下“暫停鍵”。國內需要統籌內外疫情發展、統籌內外兩個市場、統籌內外經濟互動,做好全球經濟嚴重衰退或長期衰退的準備。

一是疫情防控不放鬆,重點警惕“倒灌型”風險。通過多種舉措做好海外人員入境的風險管控,強化疫情監測、人員檢查、定點觀察和妥善救治等舉措,將“倒灌型”疫情風險有效控制和處置。

二是動態跟蹤疫情擴散風險,做足全球經濟嚴重衰退或長期衰退的政策準備。在疫情繼續有效科學防控的基礎上,儘快全面復工復產,綜合利用財政政策、貨幣政策、金融穩定政策、產業政策等緩釋疫情衝擊,著力於製造業、服務業等產業的恢復建設,盡力穩定經濟增長。同時,在新興基礎設施建設、消費保障、投資發力、內部需求提振和經濟結構轉型等強化政策引導和逆週期政策功能,提升各類經濟主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是抓住就業穩定“牛鼻子”,強化民生基本保障。重點發揮財政政策的結構性支撐功能,可通過調整支出結構、發行特殊國債等來為疫情防控和經濟重建籌措資金,著力強化民生保障和社會穩定工作,強化對疫區受害家庭以及其他中低收入階層加大民生保障,強化大學生畢業生、農民工、外貿職工、小微企業員工等的結構性支持。可設置政策性短中期信貸支持計劃為失業人口和家庭提供資金保障。

最後是有效防控金融體系風險。著重警惕流動性,嚴格控制風險頭寸,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把握內外反饋機制,警惕國際收支與資本流動風險。重點排查股票市場、貨幣市場、外匯市場等風險暴露情況,把控房地產市場、影子銀行、地方政府債務等環節的風險。有效統籌短期資本流動管理和外匯市場穩定機制,尤其是要守住資本項目管理“最後防火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