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條“新軸線”誤導了大西安的城市發展

西安是中國建都時間最長、建都朝代最多的古都,作為古都一般都有一條中軸線。西安的中軸線不僅是文化傳承軸,還是經濟引領軸。南邊有國家級高新區和航天基地,北邊有國家級經開區。在西安、西鹹新區、咸陽三足鼎立的時候,西鹹新區仗著由省上直管的特殊地位,當時規劃了一條大軸線,號稱大西安的主軸線,把西安的中軸線降為副軸線。西鹹新區由西安代管後,時任領導在東邊又畫了一條軸線,形成了一個“川”字形結構,巧妙地恢復了西安中軸線的主軸地位。其實西安只有一條中軸線,這是歷史形成的,兩邊的軸線是畫下的,實際是不存在的。可是西鹹新區和滻灞生態區卻在熱炒這兩條畫下的“新軸線”,從而誤導了大西安的城巿發展。

兩條“新軸線”誤導了大西安的城市發展

西鹹新區的“新軸線”向南直通引漢濟渭斗門水庫,斗門水庫是引漢濟渭大西安都市圈的水源地。如果斗門水庫周邊一開發,人口一聚集,就會變成第二個“曲江南湖”。人是汙染之源,我們就喝不上乾淨的漢江水了。西鹹新區要建設大西安的新中心,但不能沿著虛構的“新軸線”建設,而應當以灃(河)渭(河)三角為核心,按照綠色發展的理念,由西鹹新區和咸陽共建大西安的綠色新中心。離開了咸陽主城區的人口依託,單靠西鹹新區的現代田園城市,成不了大西安的新中心。大西安的新中心要以西鹹行政一體化為前提,以省政府西遷西鹹新區為動力。今年是提出建設大西安的《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到期之年,陝西應當加快西鹹行政一體化,省政府應當主動引領大西安新中心的建設。

兩條“新軸線”誤導了大西安的城市發展

滻灞生態區打著“新軸線”的旗號,要把陝西曆史博物館遷到滻灞世博園。滻灞世博園是生態區,地處灞河溼地,陝歷博是中國歷史文化的代表。把陝歷博遷到滻灞世博園,既沒有歷史文化氛圍,也沒有文物的安全,而且遠離中心市區,不便遊客和市民前往參觀,難以發揮陝歷博歷史文化的作用。陝歷博應當遷到唐皇城,遷到省府大院,可帶動皇城復興。滻灞生態區是歐亞經濟論壇的永久會址,時任國家領導人提議在滻灞生態區建設歐亞經濟綜合園區,省、市政府工作報告都做了部署,並在滻灞生態區成立了歐亞經濟綜合園區管理辦公室。可是這些年我們一直在務虛,而沒有務實,沒有把歐亞經濟綜合園區建設作為主攻方向 。建議把滻灞生態區與國際港務區整合起來,打造成歐亞經濟綜合園區,實質性地啟動歐亞經濟綜合園區建設。

兩條“新軸線”誤導了大西安的城市發展

其實大西安的城市骨架不是虛構的“川”字形,而是實際存在的“豐”字形。西安有四大支柱產業:科創產業、先進製造業、服務業、文旅產業。將來要形成“3+1”萬億元產業基地。西安的科創產業在航天、高新、灃東、灃西,將來要背靠秦嶺打造萬億元的科創產業聚集帶。西安的先進製造業在渭北工業區、歐亞經濟綜合園區、經開區、涇河新城、秦漢新城、空港新城,將來要以渭河為紐帶,打造萬億元的先進製造業聚集帶。大西安的服務業在西安主城區、西鹹核心區、咸陽主城區,將來要以西鹹大都市為核心打造萬億元的服務業聚集帶。這三條橫向的產業聚集帶被縱向的西安中軸線串接起來,形成了一個“豐”字形結構。西安的文旅產業分佈在整個市域,形不成一條產業聚集帶,而是點綴在“豐”字形結構之上的,使“豐”字形結構更加絢麗多彩。西安作為十三朝古都,其第一個都城是“豐京”。大西安的“豐”字形結構預示著古都的復興,通過打造現代化的“豐”字形城市結構,在大西安樹起歷史的“豐碑”,讓人民過上“豐裕”的生活。(作者張寶通系陝西省城市經濟文化研究會會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