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門遁甲和陰符經是什麼關係呢?


奇門遁甲和陰符經是什麼關係呢?

陰符經


在古中國,最早的兵法,即為風后傳黃帝的《奇門遁甲》,最早之時不稱為奇門遁甲,而是稱為《陰符經》、《握奇經》等,後來慢慢出現《太乙經》《遁甲經》 《奇門要術》等。奇門遁甲起源於《陰符經》,《陰符經》更是奠定了整個天罡奇門遁甲核心理論原旨。奇門遁甲脫胎於太乙,天罡遁更是融合於六壬.我們首先從核心理論人手,必須深人解構《陰符經》,看一下天罡奇門遁甲的道法與《陰符經》之間的重要聯繫。

《陰符經》又名《黃帝陰符經》,唐代以前尚未聞於世,名聲鵲起是來自唐李荃《黃帝陰符經疏一自序》載,李荃仕至荊南節度副使,仙州刺史,周遊名山,到處訪道,在河南洛陽嵩山少室虎口岩石壁中發現的此經,經文寫在白色的絲綢上面,有硃紅色的軸,封在石匣之中,封口有字為“魏真君二年七月七日,上清道士寇謙之藏諸名山,用傳同好” 。李荃傳抄流行於世。 後李荃遇驪山老姥,指明秘要,洞究深微,撰為兵書,名曰《太白陰符》,後稱《太白陰經》。上宣天機,以為將家之軌則也。

關於陰符之名,諸家解說相同無異,楊文會在《陰符經發隱》中說: “隱微難見,故名為陰;妙合大道,名之為符。經者,萬古之常法也,後人撰述如緯。”符者即合也,故有符合之說。鍾離真人曰:“陰者,性之宗。符者,命之本。大道無形,視聽不可以見聞,大道無名,度數不可以籌算資。道生形,因形而立名。名之大者天地也,即天地上下之位而知大道之高卑,即陰陽終始之期而知大道之前後。”明代著名學者呂坤在《陰符經注》中說:“《陰符經》天載之玄秘,三教之心傳也。 《易傳》《道德》《清靜》三經皆從此出。 ..陰而符之天下,天地也,聖人也;陰而符之身,仙也,佛也;不符,養陰之道也;符,用陰之道也。 天道體陰而用陽,故日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可見《黃帝陰符經》中心思想是告誡人們遵從天運自然造化之道,法於陰陽消長、生死之理,明瞭五行生剋制化之機,在修練身心,理政、治國、統兵等等諸方面行藏舉止都要密吻道數、人天合一。

《黃帝陰符經》作者說是軒轅黃帝,歷史上有太公、范蠡、鬼谷子、張良、諸葛亮、李淳風、李筌、李治、李鑑 、李銳、楊晟等都作過註解,《四庫全書》中有所收集。 《陰符經》應該是一部思想著作,集道家的治國方略,養生之道,兵法戰術等。《黃帝陰符經》立義於社會,導向於人生。 《黃帝陰符經》共四百餘字,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主要內容是闡述天道與人事的關係。 中篇主要內容是論述富國安民的道理。下篇主要內容是論兵法戰術的。

《太白陰符》又稱《神機制敵太白陰經》,此書分人謀、雜儀、戰具、預備、陣圖、祭文、捷書、藥方、雜佔 遁甲 雜式等篇。李荃在進書表中稱: “人謀,籌策、攻城、器械、屯田、戰馬、營全、陣圖、囊括無遺,秋毫畢錄。 其明陽天道,風雲向背,強遠人事,亦存而不忘。”後人非常重視。 它強調戰戰爭勝敗決定於人與天地共謀,而不是僅僅靠鬼神,士兵之勇怯取決刑賞,戰爭的勝利取決於君主的“仁義”以及國家的高強。 在論述將帥用兵時,指出要若從政治上制勝敵人,團結內部,預有謀劃,選拔各種人才,要利用地形,創造主動有利的態勢,對軍儀典禮 各類攻防戰具,駐防行車等事宜成陣隊形,公文程式和人馬醫護,物象觀測等,分別作了具體論述。

這些內容,基本上是綜合前代兵書典籍及有關著作寫成,且有所闡發,其中存錄不少有價值的軍事資料。因此,杜佑《通典·兵典》中內容頗多,為後世兵家所重視。 書中的精華部分為風佔、奇門,遁甲等內容。

奇門術遁甲經後來發展為廟算之學,即秦漢之後兵法的前身。 所謂廟算,算者,有內算、外算、綴術之分,內算為陰陽五行、河洛干支,子學九式之類,外算為古算術,勾股術,今之數學之類,綴術即為古天文曆法,地理明晰等。

廟算者,在整個中華古文明背景之下來考察他,就心知肚明瞭,就是內算之術。後來廟算又稱為兵略、兵法之術。 《孫子·始計》:“夫來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

曹操在注《孫子》時說: “選將、量敵,度地 料卒 遠近 ,險易,計於廟堂也。 張預注:“古者興師命將,必致齋於朝,授以成算,然後遺之,故謂之廟算。”南朝梁任昉《奏彈曹景宗》: “伏惟聖武英挺,略不世出,科敵制變,萬里無差,奉而行之,實弘廟算。” 《舊唐書·李絳傳》:“朝有正人,時稱令德,人參廟算,由總師幹。”明劉基《感興》詩之三: “神謀不是閭閻識,廟算誰聞黼宸思。 ”清秦松嶺《雜感》詩: “授鉞親賢廟算強,旌旗萬里作巌疆。”秦漢以後,廟算又稱為兵略,秦漢流傳下來的《淮南子·兵略訓》和《三略》都是如此。高誘注《兵略訓》篇名時說: “防亂之明,皆在略謀解諭,至論用師之意也,故曰兵略。”可見《淮南子》“兵略訓”篇的命名,共意在於從“防亂”,“用師”的戰略高度闡述論兵內容。

“陰符”二字,始見於《戰國策-秦策一》“蘇秦得太公陰符之謀”,而成書於戰國中期的《鬼

穀子》一書中已有“本經陰符七術”.

奇門遁甲和陰符經是什麼關係呢?

鬼谷子


鬼谷子(本名王詡)是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道家、兵家、縱橫家的鼻祖,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極具神秘色彩的顯赫人物,是“諸子百家”之被譽為千古奇人,長於持身養性,精於心理描摩,深明剛柔之勢,通曉縱橫捭闔之術,獨具通天之智。 傳說他的師父是老子一《道德經》的作者。鬼谷生於戰國時期,比老子、孔子稍晚。 與孫臏的曾祖父孫武(孫子)交師徒之好。鬼谷子生平博學多藝,既通曉自然宇宙地理,又會達算術陰陽八卦。是中國乃至世界公認的人類有史以來培養奇才偉人最多的祖師級人物。我們都說孔子門人三千,但真正有名可查的只有七十二賢人。其中為人所熟知者屈指可數,而真正有所大作為亦或大貢獻者也不過二三。然而鬼谷子的徒弟卻如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在戰國時期屢屢登上歷史的舞臺,左右著歷史的方向,把握著時代的命脈,成為歷史的弄潮兒。

歷史上的皇帝都是這些道家縱橫派的代言人而已!如同現代西方社會的共濟會。如:龐涓、孫臏、蘇秦、張儀、商鞅、毛遂 、甘茂、樂毅、范雎、蔡澤、鄒忌,酈食其、司馬錯、蒯通、黃石、公孫衍、李牧、魏僚、李斯、徐福等一干記與不記名弟子及後世兵家大成者,竟對中國歷史的進展起到了推波助瀾和決定性作用!

鬼谷弟子門人眾多,身跨縱橫家,陰陽家、兵家、法家、道家術士等等。 而各家中又以縱橫家與兵家者成就最為顯著且最為人所熟知。“一人之言,重於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勝於百萬雄師!”關於縱橫家的代表人物:蘇秦和張儀,太史公司馬遷就曾在其《史記》中鄭重寫道: “此二人真乃傾危之士也!”一笑而天下興,一怒使諸侯懼“一怒而諸侯懼,安居則天下熄”語出《孟子.滕文公下》鬼谷之奇,由此可見一斑!

鬼谷門人遍佈各地,風雲一時,個個都建立了不朽之功業:龐涓遇羊而榮,孫臏逢戰不輸,蘇秦佩六國相印,張儀兩次做秦國宰相;還有商鞅李斯,一個為孝公改革變法,一個助始皇一統山河!日本人甚至公開聲稱自己就是徐福後代,並留有家傳徐氏族譜可供閱覽。於後來東渡尋仙的徐福,據傳成了日本的第一位天皇:神武天皇。如今日本民間遍立廟堂朝拜,不少的江湖神算。所謂:“智用於眾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於眾人之所不能!”

他通天徹地,精演數家學問,人不能及。一曰神學:日星象緯,占卜八卦,預算世故,十分精準;二曰兵學,六韜三略,變化無窮,佈陣行軍,鬼神莫測;三曰遊學,廣記多聞,明理審勢,出口成章,萬人難當,四曰出世學,修身養性,祛病延壽,學究精深。鬼谷子縱橫派中兵家為一顯支,流傳最廣的當算是孫武的《孫子兵法》。

大部分人都認為孫子兵法不過是一部分析用兵之道的經驗論而已,但實際上孫武作為鬼谷子的弟子,必然要秉承老師的衣缽,內算之術,九式之學當不在話下。我們看一下,孫武在《軍形篇》說:“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勝也。”《兵勢篇》說: “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終而復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時是也。

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奇正相生,如循環之無端,孰能窮之哉! ”《虛實篇》說:“五行無常勝,四時無常位,日有短長,月有死生。”這裡的九地、九天、奇正、四時、日月 、五行等都是奇門遁甲、太乙之式中的概念。 所以縱觀中國風雲人物都與奇門遁甲千絲萬縷。 鬼谷之才學也都是繼《陰符經》脫胎而來。

奇門遁甲兵家奇門的代表人物之一靖國公李靖更是明言對《陰符經》的推崇與繼承。

奇門遁甲和陰符經是什麼關係呢?


李靖是唐朝開國第一名將,從無到有打下了一個鼎盛王朝,完成了北破胡虜、西定青海的外戰功勳。

而且兵法著作等身,桃李滿天下,後輩弟子名將無數,出將入相為國家宰執,最後一生榮寵,善始善終。他一生實現了立功、立德、立言,這確實是身為一名古代將領再無遺憾的完美人生。

李靖毫無疑問是唐朝第一名將,無論戰功、能力、知名度、當時後世評價,堪稱大唐軍神。唐朝朝廷設置武廟,李靖名列武廟十哲,和韓信、白起、孫武、吳起等古之名將同列。

李靖的兵法韜略原為家學淵源,其舅父韓擒虎便是隋朝四大名將之一,對他進行了薪火相傳。兵家奇門遁甲,其實應該叫“兵家循甲”(六甲循環之意),最早稱為“雷公式”,因為甲木為震,為雷,沒有古奇門盤”存世或問世。據說“八門”是到諸葛亮時才加上的(日本的八門名稱與我們目前的有些不一樣,另題討論)。

唐衛公李靖的《循甲符機》裡,在“九宮”方面,他論述了敵我雙方都有薄弱的方位,可以利用這個薄弱方位攻擊對方同時我方要完善這個薄弱之處。“三奇六儀”方面,他提出要以將領的“命幹”入局進行軍事調配。尤其是其在奇門法咒方面提出了令人瞠目的觀點一“氣之陰者,為鬼;氣之陽者,為神;至邪者,為煞;陰陽和合之為人,拘繫之乃從”“鬼神之用,若驅將卒”、“意豎則通,徵則正(通假“徵'或'懲')”等等。由此我們看出在李靖的眼裡所有的神鬼煞人,都是可以隨意“拘繫”的,就像驅使自己手下的“將卒”一樣。要想做到這一點,只需“意豎”即可(法力,就是定力,就是氣場強大的念力,就是意豎)。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李靖對於奇門的觀點是: 奇門式不僅僅是易學預測系統,他不光是用來戰爭成敗吉凶的,而更是要根據奇門式盤來分析敵我雙方的相對形勢,進而做出兵力、將帥、方位、甚至法咒等相應的對策。 這樣看來奇門式盤有點兒像現代戰爭形勢分析的“沙盤”了。

但奇門遁甲的這種用法令人瞠目結舌的法式只記錄在他的典籍中。而且神龍見首不見尾,饞我們一下就完了。從李靖之後,再沒有人公開能這麼玩兒了。而其外人不教,即使皇帝下了聖旨,也可以抗旨不遵,唐太宗要他教侯君集兵法,後來侯君集上奏唐太宗,說李靖將反,因為每到精微之處,李靖則不教授。唐太宗聽後責備李靖,李靖卻回答說:“這是侯君集想要謀反。如今中原安定,我所教他的兵法,足以安制四夷。 如今侯君集求學盡臣的兵法,是他將有異志啊。”此時,侯君集尚未有任何反跡,唐太宗似不相信。”至貞觀十七年(643年)四月,侯君集果然與太子承乾課反,事情敗露後被殺,證明了李靖的預見準確無誤。

同時絕不外傳兵法奇門也使李靖兵家奇門最終消失在歷史長河中。同時不排除,其後人仍在傳承堅守,只是可能永不面世。 估計像客師這樣蟄伏千年然後佈局的估計也沒誰了。還有一個驚人地相似之處,李靖的弟弟也叫李客師,李靖叫藥師。

到宋代宋太宗趙光義也想這麼玩兒,搜遍了民間所有典籍,追逃緝捕很多後人。罵名留了不少一無所獲,而且很多都是寫了糊弄他的。再往後更是偏的離譜了,僅僅都當成預測術了。 所以欲通奇門遁甲,必知《陰符經》。欲傳習天罡遁,必通《陰符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