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權謀殘卷》——天下無不可用之材,唯在於所用


張居正《權謀殘卷》——天下無不可用之材,唯在於所用


智察卷一

月暈而風,礎潤而雨,人事雖殊,其理一也。惟善察者能見微知著。

不察,何以燭情照奸?察然後知真偽,辨虛實。夫察而後明,明而斷之、伐之,事方可圖。察之不明,舉之不顯。

聽其言而觀其行,觀其色而究其實。

察者智,不察者迷。明察,進可以全國;退可以保身。君子宜惕然。

察不明則奸佞生,奸佞生則賢人去,賢人去則國不舉,國不舉,必殆,殆則危矣。

籌謀卷二

君子謀國,而小人謀身。謀國者,先憂天下;謀己者,先利自身。蓋智者所圖者遠,所謀者深。惟其深遠,方能順天應人。

守之伐之,不如以德伏之。宜遠圖而近取。見先機,善籌劃。

聖王之舉事,考之於蓍(shi)龜,不如諦之於謀慮;炫之以武,不如伐之以義。

察而後謀,謀而後動,深思遠慮,計無不中。故為其諍,不如為其謀;為其死,不如助其生。羽翼既豐,何慮不翱翔千里。

察人性,順人情,然後可趁,其必有諧。

所謀在勢,勢之變也,我強則敵弱,敵弱則我強。傾舉國之兵而伐之,不如令其自伐。

勇者搏之,不如智者謀之。以力取之,不如以計圖之 。攻而伐之,不如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誘之以利;或雷霆萬鈞,令人聞風喪膽,而後圖之。

實以虛之,虛以實之,以其昏昏,獨我昭昭。

人皆知金帛為貴,而不知更有遠甚於金帛者。謀之不深,而行之不遠,人取小,我取大;人視近,我視遠。未雨綢繆,智者所為也。

用人卷三

為政之道,在於辨善惡,明賞罰。倘法明而令審,不卜而吉;勞養功貴,不祝而福。

賢者立而國興;小人立而邦危。有國者宜詳審之。故小人宜務去,而君子宜務進。

大德容下,大道容眾。蓋趨利而避害,此人心之常也,宜恕以安人心。故與其為淵驅魚,不如施之以德,市之以恩。

而誘之以賞,策之以罰,感之以恩。取大節,宥小過,而士無不肯用命矣。

賞不患寡而患不公,罰不患嚴而患不平。賞以興德,罰以禁奸。使下畏罰而利賞,下也;好德而恩進,上也。天下無不可用之材,唯在於所用。

事上卷四

事上宜以誠,誠則無隙,故寧忤而不欺。不以小過而損大節,忠也,智也。

不欺上,亦不辱君,勉主以體恤,諭主以長策,不使主超然立乎顯榮之外,天下稱孝焉。榮辱與共,進退以俱,上下一心,事方可濟。驕上欺下,豈可長久?

攻城易,攻心難。故示之以禮,樹之以威,上也。

上怨報之以德,上毀報之以譽,上疑報之以誠。隙嫌不生,自無虞。事君以忠,不涓細流。待人以誠,不留小隙。

為上計,不以小惠,而以長策。小惠人人可為,長策非賢者不能為之。故事之以諛,不如進之以忠。助之喜,不如為之憂。

思上之所思,而慮其無所思;為君謀利,不如為君求安。思之深,而慮之遠。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避禍卷五

廓然懷天下之志,而宜韜之晦。牙堅而先失,舌柔而後存。柔克剛,而弱勝強。人心有所叵測,知人機者,危矣。故知微者宜善藏之。

考禍福之原,察盛衰之始,防事之未萌,避難於無形,此為上智。禍之於人,避之而不及。惟智者可以識其兆,以其昭昭,而示人昏昏,然後可以全身。

君臣各安其位,上下各守其分。居安思危,臨淵止步。故易曰潛龍勿用,而亢龍有悔。夫利器者,人所欲取。故身懷利器者危。

宜示之以無而去其疑,方無咎。不矜才,不伐功,不忘本。為人以謙,為政以和,守其常也。

有隙則明示之,令其讒不得入;大用而諭之小用,令其毀無以生。

不折大節,不棄小惠。進退有據,循天理而存人情,此所以為全身之術也。

必欲圖之,勿以小惠,以大德;不以圖近,而謀遠。

恃於人者不如自恃。自恃者壽,自足者福。順天應人,故常在。

自愛者重。危房不可近,危邦不可入。明珠必待識者,寶劍只酬壯士。

以賢臣而事昏主,危矣。故明主則諫,昏君則去。不去而隱於朝,宜也。知其雄,守其雌。事不可為而身退,此為明哲保身之道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