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搖號的未來,能有效降溫“擇校熱”?

小升初這個話題大概也是一個被吹爛了的一個話題,但是仍然有很多家長還在迷惑、糾結我這個小升初到底要怎麼面對?那我們就一起再來說說小升初~~


隨著氣溫的上升,和春天一起到來的除了疫情、開學這些話題外,高考、中考、小升初也成為街頭巷尾熱議焦點的話題。


而今年,小升初不能再“考”了的消息如期而至,而由於疫情的不期而至,小學畢業生家長尤顯忐忑不安!


今年3月,浙江教育省廳發佈了《關於做好2020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所有公辦、民辦義務教育學校要嚴格遵守義務教育免試入學規定。但是各地市教育局還未下發各區的具體招生工作通知,也讓各地家長惴惴不安!


消息一出,往年採取“筆試+面試”招生的民辦初中,今年紛紛取消了筆試環節,改為按通知要求~~細則的遲遲未到,也在在升學季引起波瀾陣陣。


為什麼擇校?



01

“上不了好的初中,怎麼在中考後拼進重點高中?進不了重點高中,考上985、211類大學的希望就很渺茫了!”這是大部分擇校家長對於擇校的“贏在中學起跑線”理念!


02

公辦校和民辦校管理和教學模式的不同也是家長擇校的一大焦點,大部分家長認為民辦初中大部分要求學生住宿,從早上6點半到晚上9點半,極大程度的利用了碎片時間,是學習效率達到了最大化,而公辦學校都是走讀形式,大部分的學生學習效率和效果都會有折扣!相信有著以上看法的家長不在少數。如果對自家地段所屬的公立初中不滿意,家長通常會和孩子一起衝刺口碑更好的民辦初中。


03

在今年以前,民辦初中早早於五六月就發出報名通知,往往一所學校就有多達一兩萬人報名,然後挑出部分尖子生,再通過語數英三科聯考的模式“掐尖”錄入數百人。“想想跟學霸為伍,誰還好意思不認真學習!”這樣的優秀生源讓家長豔羨不已!


不允許進行筆試,

那到底會怎樣進行入學選擇呢?



筆試改面談

取消筆試後,孩子的各項獎狀及證書(五六年級獲全市三好學生的獎狀,舞蹈、鋼琴、作文、奧數等比賽的證書)或許會成為民辦校報名的基本資格。


面試所能體現的能力或許比筆試來的更有深度和全面,不僅要求孩子有好的學習成績更要求孩子有優秀的表達能力和反應能力,更能體現孩子的綜合素質。


猶還記得去年那個燥熱的下午,金外門口那攢動的家長和各個機構在門口的探訪!

不得不說,能在那天出現在金外的家長都擁有一個優秀的別人家的孩子(都是已經通過層層考試才獲得的面試機會)。那時候覺得每一個擁有燦爛笑容的孩子都不出乎熟悉家長的預料,因為優秀的孩子真的不是隻有成績這一項作為背書~


完全電腦排位

符合要求的孩子完成報名後,就靜等學校完成派位及通知了!


(以上為個人推測,以實際要求為準哦!)


小升初擇校到底熱從何來,

簡單的改變招生模式到底是否有效?


主要是教育資源不均衡,要是所有的公辦初中水平都和排名前三的公辦學校水平相當,那私立學校的空間就小多了。然而縱觀任何一個地方,僅有的幾所比較好的公辦初中本來就容納不了多少學生。地段分配在成績一貫比較差的初中學區的孩子,他們的父母要麼在好學區花高價買房,要麼讓孩子考民辦。


對教育資源不均衡的顧慮,也正是這些年擇校熱持續升溫的重要原因。而要讓擇校熱降溫,又不是取消筆試、改變招錄模式就能實現的。


其實去年3月以來,教育部三令五申,所有公辦、民辦義務教育都要嚴格遵守義務教育免試入學規定。其實,近年來,各地為了給擇校熱降溫,紛紛出臺就近入學、均等教育經費等硬性政策,以沖淡人們對學校品牌的追棒。相比區外的搖號法,面談法還是留有生源篩選錄取的餘地。


而民辦初中雖然無法像過去那樣直觀地挑選出綜合素質較高和符合學校辦學特色的學生,但從導向上看,有利於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克服唯分數論,挑選出更多元的優秀學生。


個人認為,擇校本身並不是問題,因為它是教育個性發展的必然結果,否則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就不用談學校特色與個性辦學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