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喜歡中國哪個朝代哪一位皇帝?為什麼?

歷史一條魚


劉詢的爺爺劉據是漢武帝劉徹的長子,也是當時的太子。因為受到奸臣的陷害而全家都被殺,只留下當時剛剛滿月的劉詢,因為年紀小而保住了性命,但也被他的太爺爺劉徹遷怒,打入到了牢中,劉詢從滿月,一直到4歲都生活在牢獄中。

期間還經常被人欺負,幸得忠臣丙吉的照料才不至於死在牢獄中。

後來漢武臨死前才明白錯怪了自己的兒子,給他平反,劉詢得以恢復皇室宗親的身份。

漢武帝死後,他的小兒子劉弗陵繼位。而劉詢因為出身問題得不到皇家的重視,一直生活在民間,結交了很多平民朋友,甚至百姓的疾苦。

而同時他又聰明好學,跟朋友一起出去遊玩,別人都在遊山玩水,他卻在觀察風土人情,去考察各地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並且還想到了很多改善民生的辦法,想到了很多治國之策,雖然他只是個有著皇家後代身份的平民。

後來劉弗陵死後,又經歷了荒淫無度的海昏侯劉賀。西漢又沒了皇帝,大臣們就討論再推舉誰做皇帝。劉詢命中的貴人丙吉就在大司馬霍光面前推薦了他,並且成功的被霍光看上,最後拿回了原本就屬於他們家的皇位,成了西漢第十位皇帝,也就是漢宣帝。

劉詢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君,推行各種有利於國家,更有利於百姓的政策。

在他的統治下,國家安定,百姓安居樂業,社會和諧、經濟繁榮,是難得的盛世。

同時劉詢還是一個知恩圖報的人,對於幫過他的丙吉他也沒忘,厚待丙吉跟他的後代。

同時他結髮妻子的感情非常好,他還很落魄的時候已經娶妻生子,後來當了皇帝眾大臣都反對的情況下依然堅持立結髮妻子為皇后。

劉詢是一個無論從哪個方面都很難找到汙點的皇帝。


漂浮菌


我最喜歡的皇帝是漢宣帝劉詢,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劉病已。劉詢是一位頗為傳奇的皇帝,還在襁褓之中便因巫蠱案而下獄,他可能是歷史上唯一一位登基前坐過牢的皇帝。幼年出獄後又長期在民間生活,瞭解官吏的腐敗以及百姓的艱難,這些特有的經歷對他日後成為一代明君有很重要的影響。

正如上文所說,劉病已即位前曾長期生活在民間,瞭解百姓生活的不易,所以他即位後實施了一系列的惠民政策,還多次賞賜財、物給百姓,甚至因為自己的名字容易讓百姓犯諱而改名叫劉詢。

也是因為在民間耳濡目染官吏腐敗的緣故,劉病已即位後很重視吏治,多次派官員巡視天下,體察民情,選拔賢良。在他的治理下國家政通人和,經濟繁榮昌盛,漢代國力在這一時期達到了鼎盛。

漢宣帝不僅勤政愛民,在武功方面也卓有成就,他在位期間曾應他國求助,一起擊敗匈奴,使得匈奴稱臣;又有降服西羌之舉,正式將西域納入大漢版圖。還有一點值得一提,這位漢宣帝對原配許平君用情很深,這點挺欣賞的。


歷史守望者


我的答案是朱元璋,對這個皇帝的欣賞,是因為他的早年經歷。

說朱元璋的經歷,就離不開他的出身。天曆元年,即1328年,朱元璋出生於今天的安徽鳳陽一個貧農家庭。他的父親叫朱世珍,母親是陳氏,朱元璋是家裡的第四個孩子,在家族兄弟裡,他排第八,所以他又叫朱重八,後來改名為朱元璋。

根據他自己寫的《朱氏世德碑》碑文記載:他的朱姓宗族,出自金陵句容(今江蘇省句容市),家住朱家巷,地屬通德鄉,朱元璋以上幾代人都以農業為生。

朱元璋的曾祖父、祖父和父輩,數輩人都是因為逃避重稅,而在淮河流域附近村莊到處流浪躲債,他們最大的願望,就是找一個地方做佃戶,能勉強養家餬口過活即可。

朱元璋在兄弟姐妹中,是個大難不死的孩子,由於家裡貧困無法讀書,朱元璋從小就給村裡的地主放牛。

公元1344年發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黃河發生嚴重氾濫,導致沿岸幾十萬人淪為難民,另外在淮河沿岸,瘟疫和旱災橫行,就在這一特殊時期,朱元璋的親人在很短時間內,基本上都去世了,多是因為飢餓和疾病而亡,真是悲慘至極。

迫於當時的艱難生活,朱元璋只好沿路乞討為生,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後來他被一個寺廟收留,就此出家當了和尚,至少寺廟可以為他提供一個晚上睡覺的床榻,吃飯的事情,因為有和尚的身份,可以化緣解決。

由於在這一時期,朱元璋受盡了衣食不安之苦,所以他後來成為皇帝之後,多種關於他落難時的美食,如“帶蓋的稀飯”、“珍珠翡翠白玉湯”、“雜燴湯”等民間普通湯飯,經由和皇帝曾經沾邊,成為朱元璋後來當皇帝后經常心念之的救命美食,這種說法,流傳到今天還經久不衰。


後來朱元璋當上了明朝的開國皇帝,在歷史的舞臺上抹上濃重一筆,那就是後話了。

我只所以寫上文他的經歷,是想說明一個道理:一個人最終的成功,可以和出身有關係,也可以和出身無關。只要敢於拼打,抓住機遇,草根之輩也完全可以完成逆襲,成就自己的一番事業。


蘭闍讀書


最喜歡哪朝皇帝,這當然是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答案,就我而言最喜歡宋朝皇帝。

我們可以從宋朝皇帝畫像中看出,宋朝皇帝是最沒有皇帝的架子,字襲紅色長衫,一頂黑色長翅帽,就是一個典型的文人形象。

在宋朝皇帝統治下的大宋經濟是最繁榮的,當年中央政府的一年的財政收入就是一億兩白銀,這是多麼高的財政收入,你可知道到了清朝時候國家的財政收入也不過八九千萬兩白銀,可想而知當時的國家富裕程度,據說當時宋朝的國民生產總值佔到全世界生產總值的百分之八十,中國財富所佔比重最高的時候。



北宋有長達120年的和平時期,自公元1005年開始,宋遼在澶淵結為兄弟之國,史稱澶淵之盟,到1126年的靖康之變,這一紙盟書奠定了北宋120年的和平,人民安居樂業,對外貿易發達,國家繁榮穩定,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的首位皇帝以盟約的形式而非戰爭的形式奠定的如此之長和平時間。


宋朝皇帝對知識分子的寬容與大度,造就了那個時代的文化大繁榮。“刑不上大夫”無論你犯了多大的過錯,皇帝都不會殺你,最多把你流放,像蘇軾那樣一次又一次的被貶,實在不行把你就放到海南島,但是也不會殺了你。那也是封建王朝知識分子最好的時代,根本不會出現像明朝那樣當眾廷杖,如此侮辱知識分子的行為。

雖然在政治上有些瑕疵,冗官制度的弊端,造成了大量的內部消耗,可總體來說還算成功,因為從宋朝剛開始往後至中國民國之前,這一千年的時間,沒有在中國大地上再沒有出現軍閥混戰,畫地為王的局面。

綜上所述,我認為宋朝皇帝是我最喜歡的!


考古流帆


為人君,止於仁。

中國古代一共有300多位皇帝,他們或者雄才大略,或者荒淫無道,或者庸庸碌碌,在這些帝王中我最喜歡的是宋仁宗。

如果以文才武略方面來評價,宋仁宗並不入流。但是,作為一個普通百姓,假如在他統治期內生活,無疑是非常幸運的事。

宋仁宗就是狸貓換太子中的那位太子。他宅心仁厚,關於他愛民如子、體恤下屬的故事不勝枚舉。

比如,有一天夜裡宋仁宗晚上加班。對於宋仁宗這樣的皇帝加班是常有的事。不過今天有點特殊,可能是晚飯沒吃好。臨近深夜,宋仁宗有點餓了,想喝碗羊湯。但是,一直忍住沒說這件事。第二天,皇后知道了非常心疼,說:陛下日夜操勞,像吃碗羊湯,吩咐廚房做就可以了。

結果宋仁宗說,不想因為自己吃這一碗羊湯讓廚房形成慣例而造成浪費,也不希望因為自己口舌之慾傷害生命!你看他多仁義!

在宋仁宗的領導下,宋朝經濟繁榮,人民樂業,和周邊國家長期保持了和平的局面。

史書評價宋仁宗時期:

國未嘗無弊倖,而不足以累治世之體;朝 未嘗無小人,而不足以勝善類之氣。君臣上下惻怛之心,忠厚之政!

所以,假如是一個老百姓,生活在宋仁宗時期是非常舒服的一件事。


歷史風暴


在我國古代2000多年的王朝統治期間,皇帝作為最高統治者,他的言行和作為時刻影響著王朝的興衰。

在這麼多的皇帝中,悅史君自然也是有傾向性的,這幾位比較推崇的皇帝,給大家簡明介紹一下。

第一,漢文帝劉恆

劉恆是漢太祖高皇帝劉邦的第四個兒子,雖然被冊封為代王,但他並不具備繼位的條件。

公元前180年,呂后去世,忠於劉氏的大臣和貴族們共同誅滅呂氏,呂后所擁立的小皇帝也被殺。

這時,代王劉恆的三個哥哥已經去世,被擁立為帝,他任命自己的心腹掌握禁軍,對功臣們採取恩威並施,既封賞又敲打,鞏固了局面。

漢文帝劉恆還先後平定侄子濟北王劉興居和弟弟淮南王劉長的叛亂,對諸侯國進行約束,開創了“文景之治”。

悅史君認為,漢文帝果斷結束漢初亂局,恢復了正常的王朝秩序,為漢景帝、漢武帝時期的輝煌,打下了基礎。

第二,南朝陳武帝陳霸先

陳霸先出身貧寒,在南朝梁一路打拼,從一個普通軍官成長為重要柱石,在平定侯景之亂、抵抗北齊等事件中,立下汗馬功勞,除掉蕭勃,王琳等人的反叛後,陳霸先接受梁敬帝蕭方智的禪讓,建立南朝陳。

陳武帝陳霸先致力於恢復正常的社會秩序,死後傳位給了侄子臨川王陳蒨。

悅史君認為,陳武帝起步不高,卻能力挽狂瀾,真是雄傑人物。

第三,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出生在一個世代貧農家庭,從小放牛、做小行童為生,後來甚至成為邊走邊乞討的雲遊和尚。

元朝至正十二年(1352年),朱元璋加入反元的紅巾軍,從一個親兵九夫長到左副元帥,有了自己的地盤和軍隊。

從至正二十年(1360年)開始,朱元璋先後消滅陳友諒陳理勢力、張士誠的東吳、割據浙東的方國珍等割據政權,實力大增。

元朝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發佈《諭中原檄》,提出“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北伐進攻元朝。

元朝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朱元璋稱帝建立明朝,不久攻佔大都,元朝滅亡,從五代就丟失了的燕雲十六州也被收回。

明太祖朱元璋在31年的統治中,積極恢復生產,嚴懲貪官,實現“洪武之治”。

悅史君認為,明太祖的出身是歷代皇帝中最差的,但他能夠一步步拼搏,建立一個維持了近300年的王朝,實在是高人。

……

其他值得稱頌的皇帝應該還有不少,悅史君在此不一一列舉,希望大家能夠在評論區積極互動,謝謝!


作者:悅史君(資深媒體人,文史專家,作家,多平臺簽約作者,書評人,文學專欄主編 公眾號:歷史這樣說)

寫有趣的歷史,講真實的傳奇……

我是悅史君,2018我們一起努力!


歷史這樣說


先說答案後說理由:趙匡胤

好多網友都說喜歡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這些人的文功武治都非常了得然而我不喜歡他們。 我喜歡趙匡胤!



理由一

趙匡胤用最少流血的方式——兵變取得了政權。在他取得政權以後還宮市如常。也許是因為他外出打工時期所經歷的磨難給了他這樣的智慧,平定天下不以殺人多少為標準。

在這樣的王朝之下,普通人活得有安全感。王朝的創建者尊重人的生命。

理由二

不殺士人。縱觀中國曆朝歷代因為說話丟掉性命的人數都數不清。唯獨有宋一朝,從不因為人說話而丟掉性命,尤其是士大夫不因言喪命。

一個王朝對外無論如何強大,在世界上雞地痞排得在靠前,如果普通人連說話的權利都沒有,或者是必須小心翼翼唱讚歌。無論多麼強大我都不喜歡。

允許人說話這才是對人最基本的尊重。秦皇漢武開疆拓土,那是用很多人的性命換來的。強大如此卻不允許人說話,有誰會喜歡呢?



理由三

趙匡胤坐穩龍庭之後上演的杯酒釋兵權大戲,對手下的糾糾武夫們也充滿了溫情。對比之下的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他們只有一個字殺。

一個對文臣武士充滿溫情的皇帝,對普通人的性命也一定是非常尊重的。

理由四

到趙匡胤這一朝,中國讀書人的歷史終於有了些許改變:能讀書就有可能為朝廷做事。

生活在這樣的王朝裡 人的心情一定是很舒暢的,所以有宋一朝的經濟文化非常發達。

歡迎網友探討。


天長水秋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對你關注和點評。

自秦始皇成為華夏第一個皇帝直到滿清溥儀,我們大概一共有將進500個皇帝。在這些皇帝裡有英明,有果敢,有昏庸,有無能。在這些皇帝裡誰最可以值得讚賞和紀念呢?

秦始皇嬴政。華夏第一個皇帝。真正意義上的千古一帝,公元前246年,13歲登基。在位36年。50歲的時候駕崩。秦始皇在位期間。最大的功績就是統一華夏六合一統。車同軌書同文。祖龍魂死業猶在,孔學名高實秕糠。百代多行秦政治。可見毛主席對始皇帝評價頗高,再就是秦始皇基本確定了華夏封建政治的基本框架,為後世帝王的所效仿。

光武帝劉秀。東漢開國皇帝,公元25年登基。時年30歲,在位32年。劉秀有面位之子的說法。他被毛主席成為最會打仗的皇帝。在打天下的時候,劉秀的宗室身份是他在政治上的優勢,劉秀也極具軍事上的謀略,再就是安撫民心,這就決定了劉秀必然奪取天下的勝利。劉秀在位的時候,沒有殺開國功臣,這是最值得稱道的。劉秀為人內斂沉穩,雖然出生時已經是平民,但卻具有貴族氣質。極其具有人格魅力。

隋文帝楊堅。這個在尼姑庵長到13歲的傑出皇帝楊堅。被後世評為其次於秦始皇的帝王,在英國劍橋中國古代史上,中國只有兩位帝王評上偉大的皇帝,那就是楊堅和秦始皇。楊堅生於公元541年。在公元581年篡位登基為帝,改國號為隋,楊堅時年40歲。在位23年。公元604年駕崩。時年63歲。楊堅最大的功績就是。歷經272年分裂華夏終於在楊堅努力下統一。這是楊堅對華夏民族的最偉大的貢獻。楊堅在政治基本確定了三省六部制的架構。以及初步確立了科舉選拔官員的制度,這種選拔機制一直延續到清末。

明太祖朱元璋、大明的開國皇帝。生於公元1328年,公元1368年登基,時年40歲,在位30年,駕崩時71歲。所有的開國皇帝中,朱元璋是出身最低微,是徹徹底底的貧民。是徹底的草根逆襲的皇帝,比劉邦還不如。可以說自古統一天下由南向北成功的就朱元璋一次,從公元1367年起兵滅元,僅僅兩年就攻取北京,自燕雲十六州失去四百年以後,終於重新收復。從25歲朱元璋起事到公元1368年登基建立大明,朱元璋歷經十八年終於獲得成功。朱元璋時年43歲,朱元璋完成了他最偉大的逆襲。終成一代偉業。


清水空流


中國古代皇帝我最喜歡的當然是唐太宗李世民啊。

李世民,其名的“世民”二字,取自“濟世安民”一句,從其為皇帝以來所做所為,確實對得起這“世民”二字。

靜篤準備以“兩有”“三不”來闡述喜歡唐太宗李世民的理由。

兩有之有博大的心胸,聽得進逆耳忠言

李世民能納諫可是歷史上有名的,所以在他的治下,有魏徵、王圭、馬周、孫伏伽、褚遂良等一班後世皆有名的敢於直言之臣。具體的我就不多說了,這些大家都應該是知道的。

我只說一個統計數據,魏徵一個人就在朝廷上進諫200多次,當著眾大臣的面直言太宗的過失,經常弄得太宗下不了臺,回到後宮的家裡在老婆面前都還在生氣。但太宗就是不殺他,也不治他的罪,還經常說,我有了魏徵就像有了鏡子那麼美。

可以說,這魏徵啊,就是靠踩我們的唐太宗站到歷史的高點的。

兩有之有仁厚的胸懷,統治下河清海晏

著名的太宗“貞觀之治”時期,整個國家政治修明,各級官吏各司其職,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公平度增加,人民豐衣足食,心中沒有多少怨氣。人人心氣平和,犯罪率極低,基本上做到了夜不閉戶。

這一時期有一個著名的事件,可見當時的社會風氣如何。公元632年,整個國家只有290名死刑犯。年底的時候,太宗讓這290人都回家過年,約定公元633年的9月回到監獄裡接受死刑(因為古代是秋後問斬)。這是一個非常冒險的做法,這可都是些死刑犯,要是不回來或者再犯點事,那後果可是很嚴重的。但到633年的9月,這290人一個不少的回來了。由此可顯示出太宗的仁厚,在封建時代,皇帝的仁厚自然能帶來社會的清明。

三不之不歧視商業

古語有云: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古人把讀書看得很高,經商的則地位低下。所以我們看到古代史上,那些商人賺了錢後,都會想法設法的讓自己後人讀書,或者拿錢去買個官當,即使職位非常低。古人光宗耀祖看的是官當了多大,而不是錢賺了多少。


唐貞觀時期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不歧視商業的王朝,還提供各種便利條件來促進商業的發展。在貞觀時期,商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廣州、福州、洪州(南昌)、揚州、益州(成都)、沙州、涼州都是這一時期發展起來的商業城市。首都長安更是成為了國際性的大都市。據統計,當時世界知名的商業城市,有一半以上都在中國。

三不之不歧視少數民族

關於這一點,我們先來看李世民的幾句話。

王者視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內,皆朕赤子。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

這兩句話的意思歸結為一個,這天下皆是我的子民,我都是一樣的愛他們。

因此,唐朝貞觀時期對四方少數民族採取懷柔政策,大大地減少了漢族和少數民族的隔閡,促進了民族大融合。公元647年,唐太宗李世民被回紇等擁戴為“天可汗”。中華民族新的代稱——“唐人”形成,奠定了現代中華民族的基礎。

三不之不驕傲自滿

唐太宗李世民一生勤政,貞觀治世顯赫,在於他隨時能清醒地認識自己,不糊塗,不驕傲。即使到晚年時,多數情況下都能保持正確的決斷。

李世民不但嚴於律己,對太子的教育也是不放鬆的。公元648年正月,唐太宗告誡太子李治說:

“你應當以古代的聖哲賢王為師,像我這樣,是絕對不能效法的。因為如果取法於上,只能僅得其中,要是取法於中,就只能僅得其下了。我自從登基以來,所犯過失是很多的:錦繡珠玉不絕於前,宮室臺榭屢有興作,犬馬鷹隼無遠不致,行遊四方供頓煩勞。所有這些,都是我所犯的最大過失,千萬不要把我作榜樣去效法。

言語中滿含著對自己的審視和反省,對太子的諄諄教誨,這對於帝王特別是做出了業績的帝王來說,是難能可貴的。

唐太宗李世民就是靜篤心中的“兩有三不”好皇帝,好青年。這就是我喜歡唐太宗李世民的原因。你也喜歡太宗嗎?


摯守靜篤


隋文帝和漢文帝。

漢文帝,廢除秦朝夷租連坐,誹謗罪等惡法。放開言論。開創文景之治。

隋文帝,把華夏文明從五胡亂華中拯救出來。制訂《開皇律》,建立三省六部制,建立了世界上最先進的人才選拔制度——科舉制。

正如電腦遊戲《帝國時代二》中介紹,從隋朝開始,中國繁榮起來。科舉制正是公務員選拔制度的爹。

隋文帝楊堅,才是真正的千古一帝。秦始皇則是毀滅華夏文明的惡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