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園記事:劉趕三

梨園記事:劉趕三

劉趕三,京劇丑角。名寶山,字韻卿,號芝軒;直隸天津河北人。劉趕三父劉幹升,在天津鹽院充當官役。其弟趕四,充長隨。趕三原名趕升。
少年入學讀書,青年時才名蜚聲鄉里。後因常往戲園觀劇,漸漸入迷,道光年間入天津侯家後群雅軒票房。其同時之票友人物,有郎八十、杓子劉、張三元、孫大、常畫兒、李保、壽兒、張子玖、余三勝、餘四勝、張喜子、王長壽、王蘭鳳、常子和諸人。他初學老生,專工餘派三勝四勝昆仲,後改醜行,正式校身梨園做職業演員,入京隸永勝奎部。從藝後,因有一次一日連趕三場演唱,被同行戲稱為“趕三”,他遂以“劉趕三”為藝名。他是清同治、光緒年間京劇舞臺第一代醜行代表,影響極為廣遠。
劉趕三嗓音清亮,擅長唱功,且白口爽利、清晰,在臺上面冷工謔,敏惠過人,雄辯多才,不傷大雅。他繼承和發揚了中國喜劇藝術警世譏俗的傳統,善於在舞臺上借題發揮,嘲諷權貴,抨擊時弊,留下許多為世人傳誦的趣聞。

梨園記事:劉趕三

同治皇帝在位時,因花天酒地導致身患惡疾而亡,劉趕三在演《請醫》一劇時,即興打諢說“東華門我是不去的,因為那門兒裡頭有個闊哥兒,新近害了病,找我去治,他害的是梅毒,我還當是天花呢,一劑藥下去就死啦!我要走東華門被人家瞧見,那還有小命嗎?”
戊戌維新後,慈禧與光緒結仇,看戲時,慈禧坐堂中,令光緒侍立於側。劉趕三見狀甚為不平,在演《十八扯》時,加了一段話白說:“別瞧我是假皇帝,還有個坐,那真皇帝連坐兒也沒有。”這句話正好刺中慈禧隱惡,但欲怒無由,為掩眾口,據說此後才准許光緒入座看戲。
光緒初年,趕三在宮裡演《思志誠》一劇,飾演妓院老媽兒,演遇嫖客來時,恰巧惇王、醇王、恭王進來看戲,當時妓院中妓女均以排行相呼而無名字,他便在臺上大聲呼喚:“老五、老六、老七,出來見客呀!”一時臺下鬨笑不止。因為惇王行五,恭王行六,醇王行七,故趕三以此相謔。
有一次,劉趕三在清代某宦家表演《請醫》,其中配角有句臺詞“當點兒神,別叫狗咬了。”趕三接著指臺下說“這門兒裡頭,我早知道,是沒有狗的,不過有的都是走狗!”


這幾段軼聞都說明劉趕三作為一個喜劇演員以巧妙的方式,敢於蔑視權貴、揭露醜惡的無畏精神。

梨園記事:劉趕三

劉趕三最善演醜婆子,他家畜一驢,演《探親家》時,騎自用黑驢上臺,滿堂叫好。驢名“墨玉”又名“二小”,性極烈。睿愨親王及大學士李高陽最賞識之。於某年因孝欽後傳演《探親》,牽驢入內,閽者以其為大不敬,欲拿交問罪。迨問系孝欽後所傳,始放入。後觀此戲大悅賞銀十兩。


他演《拾黃金》一劇,能以兩手拉胡琴,兩膝各縛大鈸,右足趾夾一錘,左足懸一鑼,坐桌上唱《二進宮》,屆時胡琴、鑼鼓同時並奏,音節諧美,令人叫絕。
在清末京劇醜行演員中,首屈一指的要數劉趕三。清朝畫家沈蓉圃所作“同光十三絕”的畫像中,將劉趕三在《探親家》中扮演鄉下老媽媽的形象列入其中,與程長庚、譚鑫培、徐小香、梅巧玲、郝蘭田等各行當中最優秀的演員並列,可見當時對他的推崇。在劇界頗有威望,曾被選為精忠廟首。他與楊鳴玉、黃三雄為第一代京劇丑角代表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