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海战中,北洋水师为何摆出了一个“奇怪的队形”

黄海海战中,北洋水师为何摆出了一个“奇怪的队形”

李默然老师主演的甲午风云中,日本吉野舰的副舰长有一句经典台词:"北洋水师摆出了一个奇怪的队形"。是的,在黄海海战中,北洋水师摆出了一个类似弯月的队形,像一把弯刀冲向了排成一字横队的日本联合舰队,颇有些自杀冲锋的嫌疑。这样一个队形在现代海战中似乎很少出现,于是民间就有了各种各样的传闻。诸如陆军出生的丁汝昌不识海军战术,北洋水师炮弹不足只能选择近战冲锋等各类说辞,甚至在电影中演绎为发错信号。其实关于北洋水师的阵型问题说起来也简单,但也需要一定篇幅,那就是北洋水师无论是购买的军舰还是接受的作战训练思想,原本就是以纵队冲击战术为主。

黄海海战中,北洋水师为何摆出了一个“奇怪的队形”

在火炮大量装备海军之前,纵队冲击战术一直是海军的主要战术,其代表就是希腊雅典海军。雅典海军的主要战术就是利用风帆和划桨配合,利用船首青铜撞角撞击对方船桨和船体,然后用弓箭杀伤敌军后,进行跳帮战斗。雅典海军曾经利用这样的战术在萨拉米斯海战中重创波斯海军,这样的战斗方式同样为罗马,迦太基等国所继承。在缺乏远程打击手段的年代,这是步兵强盛的国家的海军的统一做法。

黄海海战中,北洋水师为何摆出了一个“奇怪的队形”

进入多桅风帆战舰时代后,火炮技术得到了大的发展,但很多国家依然保持着跳帮战斗的传统,最为明显的代表就是西班牙无敌舰队。无敌舰队的舰只火炮基本沿轴线排列,主要用纵队队形冲击敌阵,舰上除了水手外,主要都是陆战队员。而实力处于下风的英国舰队自知进入跳帮战斗凶多吉少,所以基本将火炮沿船舷展开,利用火力拦射西班牙舰队,并利用高速闪避西班牙舰只接舷。随着西班牙无敌舰队的衰弱,各国风帆战舰逐步改向了英国的横队战术,并正式形成了战列舰的舰种和战列线战术。

黄海海战中,北洋水师为何摆出了一个“奇怪的队形”

按说这样的战术在进入铁甲舰时代后也该得到延续,但事情没有这么简单,进入铁甲舰时代后,技术一日千里,各国的舰艇设计师对于舰艇的设计,未来的战术设想充满着争议和探索。这个时候出现了了一个经典战例,即利萨海战。意奥战争期间,意大利海军企图攻占亚得里亚海的利萨岛。前来支援的奥地利海军与意大利海军遭遇,由于来不及转为横队,奥地利海军少将冯.特格特霍夫下令全舰队成箭形队形,冲撞意大利横队。由于双方都为铁甲舰,炮战未能造成决定性伤害,而奥地利旗舰“费迪南大公”号撞沉了“意大利国王”号,意大利全队被分割为两队,最后战败。

黄海海战中,北洋水师为何摆出了一个“奇怪的队形”

这场首次以蒸汽为动力的铁甲舰之间的战斗引人注目。世界各国的海军都深入细致地在战术、武备和舰船结构等方面研究了这场战斗。很多人认为,随着铁甲的运用,小口径火炮很难击穿敌舰,必须装备大口径火炮。而蒸汽动力给船只带来的高机动性和高航速可以使舰只快速接近敌船,冲击敌阵,打乱对方的阵脚。在这样的作战思想下,各国的著名造船厂设计了一批撞击战术的战舰,而北洋水师建军之时赶上的正好就是这样一个时代。

黄海海战中,北洋水师为何摆出了一个“奇怪的队形”

黄海海战中,北洋水师为何摆出了一个“奇怪的队形”

首先是李鸿章最早购入的两艘撞击巡洋舰,“超勇”“扬威”号。这两艘巡洋舰几乎就属于无防护巡洋舰,配备了两门260毫米主炮和撞角。而赫德当初向李鸿章推荐这两艘实验性质的舰艇主要是因为便宜,而且主炮口径也大。正好李鸿章正处于和保守派为了购买铁甲舰唇枪舌战之中,先买两艘便宜的也是李鸿章的一个策略,当两艘巡洋舰在干涉朝鲜事务中发挥作用后,李自然可以名正言顺地购买两艘昂贵的铁甲舰“定远”“镇远”。

黄海海战中,北洋水师为何摆出了一个“奇怪的队形”

至于向德国伏尔镪造船厂订购铁甲舰,也是因为新兴的德国的军舰价格比英国更为厚道。从两艘铁甲舰交错排列的双联主炮塔的排列来看,也同样是为了舰首对敌所设计,强调轴向火力而非侧舷火力。而其他几艘巡洋舰也都采用了在舰首布置两门210口径大炮的布局,侧舷都只有1门150毫米主炮。从这样的舰队配置来看,北洋水师采用纵队冲击战术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至于为什么在海战中队形有些凌乱,一来由于经费拮据后期北洋水师的操习确实松懈了,二来很多舰只老化严重,远跑不出年轻时候的速度了。

黄海海战中,北洋水师为何摆出了一个“奇怪的队形”

北洋水师的撞击战术对于拥有着速度优势的第一游击队四舰没有任何意义,四舰迅速绕行至北洋右翼迅速击沉了老旧而无装甲的超勇,扬威。(或许丁汝昌,刘步蟾等人把两舰放在右翼原是为了掩护它们,可惜一游的速度实在太快)。北洋此时唯一的选择就是冲击日军本队,也确实给日舰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奈何清军火炮射速慢,威力小,没有能扩大战果。航速较快的松岛,千代田,严岛,桥立四舰很快穿过了北洋舰队,而弱小的比睿,赤城,西京丸被重创。伊东祐亨发出了“第一游击队回航”的信号。伊东的本意是让一游右转绕行至北洋后方,而坪井三郎误解为让他回援几艘弱舰,于是下令右转。于是伊东只好率本队右转,再次将北洋水师夹在中间。伊东祐亨出色地防止了这次意外。而当北洋水师从痛击几艘弱舰的兴奋中清醒过来时,为时已晚。全队已经陷入了两面夹击。而被绕行过来的本队四舰吓破了胆的济远,广甲的逃走,直接暴露了北洋的左翼,这才是左翼致远决定脱离队形撞击吉野的原因。

黄海海战中,北洋水师为何摆出了一个“奇怪的队形”

通体来看,北洋水师在整场战斗中几乎没有变换任何阵型或调整,虽然有丁汝昌受伤的影响,但整体来看,北洋水师除了一直在保持阵型冲击以外,没有任何多余的作为。而相比较之下,无论伊东祐亨,或者坪井三郎,无论是战前的设想安排,还是战中的临机应对,都比北洋诸将灵活的多。联合舰队的战法已经接近了后世抢占T字阵头的标准战法,而对马海战中,曾经是浪速舰长的东乡平八郎更是完美的沿袭了这个战法,拼死绕过俄军舰队,抢占了T头。两场战役,奠定了日本帝国的强盛。在军事行动中,阵型一直是非常重要的,小到步兵坦克,大到战舰飞机,只有不断更新和研究新的战法阵型,才能在未来的战斗中占据优势。而那一场场的战斗胜利,才能奠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旺。

黄海海战中,北洋水师为何摆出了一个“奇怪的队形”

黄海海战中,北洋水师为何摆出了一个“奇怪的队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