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說“元宵節”:十五月圓,天官賜福;天一生水,一畫開天

易經說“元宵節”:十五月圓,天官賜福;天一生水,一畫開天

十五月圓,天官賜福

農曆正月十五,傳統的“元宵節”,俗稱“燈節”。

所謂“元宵”,指的是新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也叫做“元夕”“元夜”。

元宵節起源於對“太一”神的崇拜和祭祀。

太一,也被稱為“太乙”“天一”“天乙”,本來是星辰,古人認為星象即是天神,也叫天官。

太一(乙),還不是一般的天神,它是曾經的“天帝”,是最尊貴的神,是宇宙的最高主宰。

道教興起以後,太一把“天帝”的尊位讓給了玉皇大帝,降格成為玉皇大帝的部下,正式封號是“上元一品賜福天官紫微帝君”。

但是在術數中,太一仍然尊貴無比,比如說,命理學的神煞中就有天乙貴人,而大六壬的神煞中,最主要的是十二天將和十二月將,其中最重要的又是天一貴神。

然而為什麼要在月圓之夜祭祀天帝太一?這與易經坎卦、乾卦有關。

華夏先民在長期的天象觀察中,發現北斗七星的運動與其它星辰不一樣,它不會沉沒到地平線以下,只是繞著北極星旋轉。

於是他們用神話思維來想象,至尊的“天帝”就居住在好像不動的北極星上,而北斗是天帝的“御車”,天帝可以駕著車,巡視整個宇宙。

所以,古人認為,天帝太一居住在北極星上,居住在北方。

北方,在易經中對應兩卦,乾卦的先天方位是北方,坎卦的後天方位是北方。

易經說“元宵節”:十五月圓,天官賜福;天一生水,一畫開天

在易經中,乾為天,乾卦的卦象是天,可以對應天帝。

坎為水,坎卦的卦象是水,又因為“月為水之精”,月有圓缺,水無定形,所以坎也為月,月亮屬於坎卦。

古人在《周易參同契》一書中,提出了“月象納甲法”,使用陰陽八卦來對應月亮的變化。

其中,十五月圓之時,正對應乾卦,也就對應天帝。

而且月亮的圓缺非常有規律,週而復始,這裡面體現了天道運行。

坎卦的符號是上下兩個陰爻,中間一個陽爻,月亮雖然屬於陰性,但是它能發光,陰中又包含著陽。

在人體這個“小宇宙”中,坎卦當中的陽爻象徵著人體內的真陽之氣。

古人認為,利用這真陽之氣進行修煉,達到乾卦純陽之體,就可以長生不老。

真陽之氣,也就是所謂的“不死藥”,而月亮中有玉兔,它只做一件事,就是“搗藥”,製造的正是讓人長生成仙的“不死藥”。

在古人的觀念裡,天帝是不死的,也是決定萬物生滅,包括人的生死的神。

因此,要在正月十五月圓之夜祭祀天帝太一,以祈求長壽與福祿。

道教對原始的“太一”崇拜進行吸收轉化,產生了天、地、水“三官”信仰,上元天官賜福,中元地官赦罪,下元水官解厄,掌管人間禍福。

天官的生日是正月十五日,從而這一天也成了道教的“上元節”。

易經說“元宵節”:十五月圓,天官賜福;天一生水,一畫開天

天一生水,一畫開天

易經裡有“天一生水”的說法。

乾為天,坎為水,乾卦的先天數是一,坎卦的後天數是一,水在五行中是首位,五行數是一。

乾卦與坎卦有精確的對應關係,統一於“一”這個數字中。

天一,是哲學化了的“天數一”,也有一個神話源頭,就是原始的創世神“太一”或者“天一”。

1994年,在湖北荊門市郭店村出土了一批竹簡,其中有一篇是《太一生水》,裡面講了“太一”產生了水,並藏於水中,兩者是一體的。

水輔助太一,生成天、地,進而生成四時(春夏秋冬)。

太一為什麼不直接生成天、地,卻還要藉助水?

世界上的各個民族都有大洪水的神話傳說,據地質學家研究,距今七千多年前,確實有一場大洪水淹沒了大地。

可怕的大洪水給先民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他們看到洪水退後,才露出大地,生活才恢復正常。

也許,這說法代代相傳,產生了“太一生水”的觀念,洪水曾經籠罩了他們的全部視野。

而古人常說的伏羲“一畫開天”,可能也是這個原因,而不是通常理解的,是伏羲畫出卦爻的那一畫,開闢了華夏人文。

洪水之前,先民只關注大地,而洪水退後,先哲看著水面慢慢降低,天際線越來越清晰,於是心中有了開天闢地的一畫,關注那個洪水之後的天地空間。

其實,先哲在面對憂患,痛定思痛,從而開始思考的那一瞬間,就開闢了華夏文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