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只存在了14年,但為什麼有人說它是中國國祚最長的朝代?

秦朝只存在了14年,但為什麼有人說它是中國國祚最長的朝代?

秦朝版圖

毛主席曾經在《讀呈郭老評價》一詩中寫到“祖龍魂死秦猶在,百代皆行秦政制”,意思是秦始皇雖死,但秦朝未亡,古代封建王朝的政治制度都是沿用秦朝的。現在也有很多人認為,中國兩千多年曆史,“皆行秦制”。那麼秦始皇都做出了哪些貢獻?後世又沿用了什麼呢?


第一、文化認同

秦朝只存在了14年,但為什麼有人說它是中國國祚最長的朝代?

戰國時期的文化分裂

國史君(國史通論)在之前文章中曾經講到,中國之所以能夠做到“分久必合”,依賴的就是文化認同而不是民族認同。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做出的最為突出、最為偉大的貢獻就是統一了文字。中國廣袤的土地上衍生了數百種方言,如果沒有統一的文字,後果將不堪設想。雖然後世文字字體經過了多種變遷,但“文化統一”未曾改變。


第二、政治制度

秦朝只存在了14年,但為什麼有人說它是中國國祚最長的朝代?

秦朝郡縣圖

秦始皇統一之後廢除了周朝的分封制,確立了“皇帝”的稱號,制定了中央集權制度。後世雖然又恢復了分封制,但一直在控制王權以及相權。另外,秦始皇還首創傳國玉璽,此後每個朝代,誰手中有傳國玉璽,誰就是正統。在官制上,秦始皇創立了“三公九卿”制,後來的歷朝歷代也都以這個制度為藍本。


第三、社會風氣

秦朝只存在了14年,但為什麼有人說它是中國國祚最長的朝代?

法家代表人物:韓非子

秦朝以“法”治國,雖然後來行苛政,但是也將“遵紀守法”的概念植入人心,所以,即便劉邦也認為“天下苦秦久矣”,但他入關之後依然“約法三章”。自從商鞅變法之後,秦國便開始限制商業、鼓勵農業,統一六國之後,重農抑商的措施也被沿用下來,並且沿用了兩千多年。在經濟上,秦朝施行了鹽鐵國營,民間商人不得從事鹽鐵的開採和買賣。


秦朝只存在了14年,但為什麼有人說它是中國國祚最長的朝代?

秦始皇畫像

此外,秦朝確立的基本版圖也在後世形成巨大的地域認同,就像宋朝一直將燕雲十六州視為一大遺憾,除了軍事上的需求之外,沒有達到秦始皇的統治版圖,其立國合法性就會受到人們的質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