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的苜蓿地

早春的苜蓿地

四月的南疆大地,杏树在枝头吐出了花蕾,胡杨在大漠里高高耸立着,处处充满了朦胧的春意。

早春的苜蓿地

三师五十团十一连,已进入春灌或春耕,因为是集体所有制,家家户户都在自已的田里忙碌着。

早春的苜蓿地

这里是维吾尔族的聚居地,家家户户养牛羊,处处是土坯房。连部那一排砖砌房就是全连最好的建筑,连里将一间大办公室腾出来,隔成三间作为十二师保密局“访惠聚”工作组的住房兼办公室。门前三面栏杆相围的院子里,工作组成员种上各种蔬菜,等到蔬菜成熟时,作为礼物送给维吾尔族老乡。穿过门前小树林,在一片枣树林后,是上年工作组修建的扶贫鸭水池、羊圈和半亩的苜蓿。

这半亩苜蓿地让我想起了自己小的时候。四十几年前,我家五个孩子,不到月底面粉就已经吃完了。每到春季,蒲公英、苜蓿、榆钱都是餐桌的常菜,将野菜拌着玉米面一蒸就是主食了。时过境迁,在城里几十年难得见上苜蓿。今天又看到了苜蓿,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

早春的苜蓿地早春的苜蓿地

不知什么时候从地头走来一位维吾尔族妇女,两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在她身边蹦蹦跳跳,大大的眼睛,天真灿烂的笑脸,在绿绿的苜蓿地里嬉戏玩耍。

“亚克西木”维吾尔族妇女向我们打招呼,我们也用着不太熟练的维吾尔语回答。她主动过来帮我们摘苜蓿,我们示意她带一些回家去,她作手势说不要。

早春的苜蓿地

我拿出手机为小孩拍照,他们配合地摆出胜利的V型手势。看到手机里自已的照片,他们高兴得直跳。无意中,我发现小巴郎竟然是光着脚丫的。

几天后,我在连部见了克里木副连长,忙拿出手机中的照片问:“这几个小孩是谁家的,我想和工作组一起去他们家走访。”

“连里四、五百个小孩,这几个真分辨不出是谁家的。”克里木说。

早春的苜蓿地

现在想想很后悔,当时忘了问他们的名字。小男孩光脚的身影始终在脑海里出现。我给我的同事、朋友、十二师机关多个部门打电话,希望大家为南疆儿童做点事。

值得高兴的是,今天,十二师机关捐助一万多块购买的双语词典500多本已经运到了连部。

像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每一次碰到,我都会告诉自己一句,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去帮助他们。

十二师保密局住第三师五十团

十一连“访惠聚”工作组 杜家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