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科技話題:全域高精度數字土壤、高能同步輻射光源基建、新冠肺炎致命“風暴”、遏制血管斑塊、學習AI


1

我國首次創建全域高精度數字土壤


近日,中國農科院發佈消息稱,該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科研團隊,歷時21年牽頭完成了覆蓋我國全域的高精度數字土壤。這是我國迄今最完整和精細的土壤資源與質量科學記載。


所謂數字土壤,就是數字化的土壤,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方法,模擬、重現土壤類型、土壤養分等土壤性狀的空間分佈特徵。當日發佈的中國高精度數字土壤,包含九大圖層,具有多要素、高精度、時空維度特徵,能以1公頃為單元提供各地多項土壤資源與質量理化性狀。


——《中國青年報》


2

中國首臺高能同步輻射光源基建建設攻克第一個難關


今日科技話題:全域高精度數字土壤、高能同步輻射光源基建、新冠肺炎致命“風暴”、遏制血管斑塊、學習AI

▲HEPS效果圖(夜景)。中科院高能所 供圖


4月14日從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獲悉,建成後將成為中國第一臺、也是世界上亮度最高的第四代同步輻射光源之一的高能同步輻射光源(HEPS),其工程建設自兩個月前全面復工以來,各單體均取得不同程度進展,其中第一階段的防微振基礎換填混凝土澆築工作已全部完成,計劃從4月下旬開始進行後澆帶施工,全部完成防微振地基基礎。


HEPS工程團隊稱,防微振換填基礎是HEPS項目的重要關鍵技術,基礎施工的完成,標誌著HEPS項目的基建建設已經攻克第一個難關。未來,HEPS工程各參建單位將繼續努力,高質量建設好這一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


——中國新聞網


3

治本之道 糖原或能阻控新冠肺炎致命“風暴”


4月14日,《自然·通訊》在線發表了我國學者找到調控細胞因子(炎性因子)風暴新方法的研究論文。在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體內,經常觀察到細胞因子風暴的發生,目前控制手段有限。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基礎醫學院和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黃波教授課題組研究發現,免疫細胞的糖原代謝通路可控制細胞因子風暴的產生。


——《科技日報》


4

遏制血管斑塊 聲動力技術助力動脈粥樣硬化治療


通過自主研發的“巨噬細胞靶向聲動力療法”,能遏制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A)的表達和分泌,促使血管內皮細胞的凋亡率增加,並抑制其增殖、遷移和小血管新生能力,防範斑塊內異常增生的新生血管。由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醫院心內科田野主任及團隊姚劍挺、高維偉等人完成的一項課題,近日在線發表於《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基礎與轉化科學》上。


專家評價說,此項研究揭示了聲動力療法穩定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新機理,為減少在體斑塊新生血管和縮小斑塊提供了分子生物學依據,為今後臨床成果轉化奠定了應用基礎。經檢索查新該科研成果為國際首報。


——《科技日報》


5

深度學習AI可掃描心臟血流


今日科技話題:全域高精度數字土壤、高能同步輻射光源基建、新冠肺炎致命“風暴”、遏制血管斑塊、學習AI


英國《自然·機器智能》雜誌4月13日發表的一項醫學與人工智能(AI)研究中,瑞士科學家介紹了一種人工智能系統可以幾秒之內掃描心血管血流。這個深度學習模型有望讓臨床醫師在患者接受核磁共振掃描的同時,實時觀察血流變化,從而優化診斷工作流。


四維(4D)核磁共振掃描可以用來重建心血管血流隨時間變化而產生的特徵,對於心血管疾病的診斷具有重要意義。然而,這些掃描通常需要20分鐘的處理時間,意味著掃描過程中,無法對做成像進一步評估。加速這類掃描,就能在患者接受掃描的同時完成實時評估,不僅能節省臨床醫師的時間,還能減少患者的不適。


——《科技日報》


6

天文學家發現一顆大型小行星正在悄悄“靠近”地球


今日科技話題:全域高精度數字土壤、高能同步輻射光源基建、新冠肺炎致命“風暴”、遏制血管斑塊、學習AI


4月15日消息,據外媒報道稱,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於近日宣佈,一顆新發現的小行星2020 GH2將在美國時間本週三凌晨悄悄“靠近”地球,甚至比月球還要接近地球,但最終會安全的“繞行”過我們的星球。


一直以來,NASA在追蹤約20,000顆近地小行星,而由於像2020 GH2這樣被發現的小行星,這個數字在不斷增長。


上週六,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發佈了該小行星確認被發現的消息。


——環球網

中國科協各級組織要堅持為科技工作者服務、為創新驅動發展服務、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服務的職責定位,推動開放型、樞紐型、平臺型科協組織建設。接長手臂,紮根基層,團結引領廣大科技工作者積極進軍科技創新,組織開展創新爭先行動,促進科技繁榮發展,促進科學普及和推廣,真正成為黨領導下團結聯繫廣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團體,成為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習近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